网站首页    |    童氏源流    |    宗支世系    |    宗亲动态    |    童氏视觉    |    童氏名人    |     谱牒史料    |    名胜民俗    |    寻根觅亲    |    宗亲留言    |    联系我们    |    童氏企业
【中华童氏-电子版】【童氏文集】 【宗亲名录】 【网络投稿】【发布供求信息】 【繁體中文】
   三地宗亲相聚兰溪...
   福建永定童氏祭祖
   长汀县童坊镇童坊村甲...
   2024年正月初九连...
   河姆渡传人童岳年:痴...
   神奇美溪 童氏大美
   童岳年余姚阳明古镇举...
   第二届宁波新家谱编修...
   义乌童大宗祠冬至祭祖...
   福建漳州华安童氏慎德...
   童小华教授当选中国工...
   宁波童氏宗亲磐安拜访...
   印尼童氏回广东大埔石...
   象山童氏宗亲参访宁海...
   前童古镇: 一朝闺门...
   永康教师童勇志出任亚...
   雁门风华•...
   浙江三宗亲参访福建永...
   杭州亚运会丨童心夺得...
   “大家好,我是童姓家...
 
湘乡与宁乡两地三支童氏“通谱说”初探
发表时间:2013-10-31 21:13:33     新闻来源:     阅读:2989次

    (谨以此文就教于岱岳、龙家坡、企石冈童氏后人及各位方家)

 

                                       童志刚

 

    让我们先理个头绪出来。历史上确实发生过这样一件事,一件几乎对所有人都无关紧要的事:

    清同治丙寅年(1866年),湘乡岱岳童氏策划续修族谱,本邑同宗(估计是宁乡本地龙家坡童姓人士)一个名叫“少林”的人向企石冈的童秀春介绍了情况,称湘乡童氏为“大宗”,宁乡、安化、新化、邵阳、衡阳五支童姓皆源于此,希望请他为新谱作序,秀春答应了。湘乡童氏确是童姓“大宗”,人丁比较兴旺,他们这一次的修谱,从记载来看,原是抱着修一份“通谱”的理想的,大约是希望湘乡岱岳童氏、宁乡龙家坡童氏以及宁乡企石冈童氏三支能够确认渊源同一、认同共祖进而连通世系。童秀春没有食言,写了一篇言简意赅的序言(原文附后),其中也提到了“通谱”的问题。简单说就是,清同治年间,曾经有过动议湖南岱岳、龙家坡、企石冈三支童氏“通谱”,但没能实现。

    动议的提出当然是有道理的,通谱的第一基础是“同姓”,这个不存在问题;而对于企石冈童氏来说,最关键的一点是:湘乡岱岳(据说也包括龙家坡)童氏族谱中,实实在在真真切切地登记着一个名字——童嗣兴,而企石冈童氏的始迁祖也正是这个名字,一模一样。或许是因为看到了这样一个颠覆性的“事实”,童秀春对“通谱”的提议动心了:“吾宗以有明自江右迁宁,人丁家产日见萧条,虽春小支,幸博科名,心兹惧矣,甚思通厥谱以广家声。”可惜“奈族人难之,春心歉然”。“通谱”之议,只好作罢。

    作为童氏后人,好奇的我们难免一问:“通谱”未能付诸实施的原因是什么?

    我们还是先来看看秀春为什么会“动心”。企石冈童氏始迁祖的名讳明确出现在岱岳以及老家破童氏两谱中,这自然是秀春动心的根本原因;而本支“人丁家产日见萧条”,“甚思通厥谱以广家声”就成了动心的直接动力。秀春忧虑“家产人丁日渐萧条”也是有实际根据的。宁乡企石冈童氏,始迁祖童嗣兴(尚烈公)当年一人来宁,数代一脉单传(三代、五代虽男丁三人、四人,却多数迁徙他乡,留在本邑的每代都只有一人),后来逐渐繁衍,三房人丁日渐兴旺,至秀春勋字辈时,男丁已多达二百五十余人,在此基础上,其后的光字辈、锡字辈男丁数量却不升反降;家产方面,企石冈族谱三修时曾有按语云:“初祖落业县城,所置三都浅水湾、一都东山湾田业甚多,明季兵燹陆续失额,今惟两处祖山存焉。”至第七派应康,曾创下一千五百余亩田业,但析产之后各家财产已不算大富,加上倾心于科举,荒疏了经营,到光绪年间劭甫公童兆蓉仕途顺利捐田赡族之前,童氏各家各户大多已陷于较为贫困的境地。秀春因而深为“家产人丁日渐萧条”而忧虑,进而对“通谱”“以广家声”有所期待,实乃人之常情,这是可以理解的。

    对于“通谱”,企石冈童氏其他人士的意见如何,现在能见到的具体说法,只有十五派童锡梁为四修族谱所撰叙言(原文有关内容附后),从表达的意思来看,其最初的想法并不排斥“通谱”,至少表达出来的不是对“通谱说”的无条件拒绝:“吾宗虽相传徙自江右,然或由江右而湘乡,再迁于宁,亦若可信。”就是说,如能证明,可以接受。

    有限的资料表明,关于岱岳、龙家坡、企石冈童姓各支“通谱”的问题,确实曾经多次提出,企石冈童氏几代中的“文化人”——童翚、童镇、秀春、光泽等多次往访湘乡童氏,应该都是以“考察”了解相关情况、研究“通谱”可能性为目的的。最早是童秀春的父亲云逵公(童翚,进士)曾往访湘乡童氏,见其族淳朴厚重,十分钦佩,认为家族可以效法。后来秀春的叔父鼎卿(童镇,举人)、秀春本人以及秀春次子光泽(举人)也曾先后往访,所见略同,秀春亦有同样感慨。

    童锡梁主修《宁乡童氏四修族谱》时,再次提出这一问题,并作了简要辨析。认为湘乡及本邑龙家坡童氏在世系表述等方面存在“疑义颇多”,难以证明宁乡童氏源于湘乡童氏,结论是:“盖期期以通谱为不可也。”(详见童锡梁《宁乡童氏四修族谱》“世录序言”)企石冈童氏从1829年至1939年曾经先后四次修谱,分别由童翚、童秀春、童兆蓉、童锡梁主持,其中对始迁祖童嗣兴即尚烈公的记载,可以说十分明确:“丗籍江西南昌府奉新县,明正德间徙居宁乡,即为宁乡初祖,成化二十二年丙午十二月十九日寅时生,嘉靖三十四年乙卯八月初五卯时卒。享寿六十九岁。”标明了葬所地点,称原墓志内对原籍、生配卒葬等项具有记载。种种迹象表明,企石冈童氏坚持己见,不认可“通谱”。

    从童秀春为湘乡谱所作序言中大致可以归纳出以下三条:一,考虑到宁乡童氏一支“家产人丁日渐萧条”,秀春认为可以应邀“通谱”“以广家声”,但族人不同意。二,是有人(宗人少林)告诉他:湘乡大宗也,为吾宗等所自出,现在要修通谱,请秀春为序。“吾宗”、“所自出”等语系秀春转引他人所言,他自己对此并未有肯定性结论。三,秀春“虽认湘乡为数邑同姓之大宗,仍持吾宗以明季徙江右迁宁之说”(锡梁语),也说明暂不认可宁乡童氏源于湖南本地如湘乡或龙家坡童氏。

    实际上,在同一时间,即“同治六年仲夏月”,企石冈童氏的续修族谱也完成了,为湘乡谱作序的同时,童秀春也为宁乡童氏的续修族谱写下了一篇“跋语”,其中所叹,意思相近:“三十年来,丁日少,户日稀,春小支虽虚博科名,亦无扶衰救敝之力。”可证明秀春对外表达的忧虑乃真是心境,并不是客套话。顺便一说,童秀春总纂的同治《宁乡县志》也在这一年完工,他也为县志写作了一篇序,准确的时间是同治六年“孟冬月”。民国版的《宁乡县志》中在介绍企石冈童氏童兆蓉时,坚持了固有源流:“其先嗣兴明季由江西迁宁乡,卜居县治南十五里企石冈。”由于兆蓉传由清代著名学者孙诒让撰写,且主体内容载入正史,这样的源流介绍,庶几成为定论矣。

    “亲亲堂”岱岳新谱附录了童秀春当年的序言,标题作“宗人秀春叙”,所谓“宗人”就是“同宗之人”,此节可见,该谱人秀春为“同宗”。而秀春叙言署名为“钦加盐运使衔广东候补道 翰林院检讨 国史馆协修 宗晚 秀春谨撰”,此节可证,秀春亦以“同宗晚辈”自居。或许在秀春的心目中,两族之间,实未合而已合,未通而已通了:“春钦佩羡慕关切之心,盖不啻其合之矣,想湘宗之厚视吾宗,殆亦不啻其合之乎。”

    事情至此,先人的结论,我们自然应该尊重,但仍有一些问题可以探讨:

    一,宁乡企石冈童氏在一百多年间先后修谱四次,为什么一直没有承认这个来源?具体原因是什么?二,如果童嗣兴确实是来自湘乡,那他为什么与父辈和兄弟辈失去了联系?宁乡与湘乡的距离毕竟算不上太远(七十公里左右),何况还有更近的本邑龙家坡。三,宁乡企石冈族谱童嗣兴条目下注明“世籍南昌府奉新县,明正德间徙居宁乡,即为宁乡童氏初祖”,这个“世籍”的根据是什么?“奉新县”这个地点已经足够具体,有没有进一步考证的可能?四,湘乡谱中童嗣兴之前的世系,是否可以在地点和时间上与企石冈谱吻合?并对当年的外迁作出合理的解释。五,企石冈童氏始迁祖之前究竟住在哪里?六,查阅资料可以看到,湘潭童氏与企石冈童氏两宗的字辈派语有相当高的重合率,两宗之间有什么特殊关系吗?这些问题,期待有心人的探讨,也期待更多材料的发现。

    台湾童振荣先生是童氏族谱文化研究方面的专家,他传来了湘乡“亲亲堂”等族谱页面数张,让我在企石冈童氏族谱之外再次见到了童嗣兴这个名字。按该谱记载,仕华生景隆,景隆生嗣兴,即嗣兴为仕华之孙。景隆、嗣兴生卒年皆失记,故只能以仕华为参照:仕华生于永乐四年,嗣兴生于成化二十二年,两者相距八十年,若为祖孙关系,时间上是可以说得通的。若能证明“仕华生子景隆,景隆生子嗣兴”的实际记载出现在湘乡初修族谱(【清】童定青修童坤与纂嘉庆十八年即1813年)之中,则渊源关系的可信性就更高。因为,如果相关记载出现于宁乡企石冈童氏初修族谱(1829年)之后,则如童锡梁所疑问的,是否有“移录”的问题就不好说了。另外,据童锡梁文字记载,湘乡岱岳谱(不能确定锡梁所见为哪一个版本)中原有童嗣兴较为详细的记载,此谱未见,原因不明。

    同治六年这个时候,企石冈童氏一族中,肯定是以童秀春一家最有权威,当为领袖级人物,童翚、童秀春父子是族中独有的进士,而秀春已官至道员,正四品,乃族中最大的官员,无疑是最有话语权的。一般推想,既然秀春有意“通谱”,或许应该不会有太大阻力。但事实却是,“奈族人难之”,秀春没有坚持,只能遗憾地表示“春心歉然”,且在其主纂的本支族谱中亦不再提及此事。所以我就有了另一方面的推想,即实际上阻力并不小,而秀春自然不会去冒因此引发族人失睦的风险。阻力可能来自于族中的另外“文化人”:童镇,童兆蓉。(作为童氏后人,对祖先言行妄加推测,实属大不敬,此节文字,当以“学术探讨”视之可也。)

    童镇系童翚的堂弟,为秀春堂叔,年长秀春十岁,举人出身,官至五品,历任知县、通判,续修族谱时“自粤东解组归里”在乡参与其事。童兆蓉为秀春再堂弟,比秀春小二十五岁,同治六年刚刚考中举人,续修族谱时亦曾在乡参与其事。如果说当年童秀春有意通谱却终于没有实现,那么有能力以异见打消这一念头的,大概只有这两位举人了。以文字表达的意见来看,兆蓉一支对“通谱”之议不予支持的意见较为明确,兆蓉为三修族谱序云:“始迁祖尚烈公,其先为江右望族,前明正德尚烈公始迁居宁。”其子光策序四修族谱时更明确表示:“吾童氏始迁祖尚烈公,当明正德间由江右占籍宁乡……至云逵公始序次世,系采辑遗闻订为支谱,于是本支源流阖族共晓。”其孙锡梁更一语结论:“今通谱之说久已作罢。”

 

                                                  二零一三年十月  于武汉

 

附相关资料:

 

    截至1939年,宁乡企石冈童氏族谱共修印四次。清道光九年即1829年,童翚主持的初修族谱付梓。清同治六年即1867年,童秀荣主持的续修族谱付梓。光绪甲辰年即1904年,童兆蓉倡修、童光斗主撰的三修族谱付梓。民国二十八年即1939年,童锡梁主持的四修族谱付梓(今世间所见即为此版本)。

 

    【湖南湘乡】童氏族谱□□卷 (清)童定青修童坤与纂清嘉庆十八年(1813)鹰门堂活字本 三册 湖南图(存卷首、4、7)。【湖南湘乡】童氏续修族谱□□卷 (清)童胜陛修 童继芸童思辉等纂  清同治六年(1867)南城堂活字本四册 湖南图(存卷首、3又一部存卷首) 。【湖南湘乡】岱岳童氏族谱八卷 (民国)童胜丰修 章继晃纂民国十三年(1924)惟馨堂活字本 一册 湖南图(存卷1)。(网络资料)

 

    湘乡岱岳童氏:始迁祖公常公,宋建隆元年(960)自江西泰和县迁湘乡清溪乡岱岳黄泥田,今属涟源。传至十五代纪胜公,衍为延福、延兴二支。延福公历十代衍为必升、必荣二支;延兴公衍一魁、一寿、一福三支,一魁徙新化,一寿、一福仍居湘乡。清嘉庆2年(1797)升、荣后裔建祠于黄土山,支祠建于台基头、天印湾。嘉庆18年(1813)延福公裔始修族谱,同治6年(1867)延福、延兴二裔合修,1924年三修,1947年四修。至1948年,有男丁1653人,女口3205人,族人分布于湘乡、宁乡、安化、邵阳等处。班次:公子武朝廷,国用世守纪,延仁万汉诗,庭汝念良添,添必再仕景,嗣秀政兴宗,祖定乾坤胜,思继启贤忠,孝友经纶裕,衣冠制作隆,训行传奕代,兰桂兆先丰,正家克峻德,安邦乐永康,余庆光积善,敦本发清芳。 (网络资料)

 

    《岱岳童氏族谱》(惟馨堂)附录“宗人秀春叙”:

    昔先大夫访同宗于上湘,归而喟然叹曰:吾今知家法之所在矣,吾初至以柬通名,族人光宠之,其长老约诸俊髦集公舍,班辈相迎揖吾入,望其人,皆厚重不佻,言动惟谨。问其家,鲜巨富亦鲜贫穷;问其业,男耕读女纺绩;有工商者,衙役无人。在乡言乡,老死不知城市妖冶事。何古朴若此,诚哉可法也。时春尚幼,窃喜闻之。嗣家叔鼎卿再至,亦如是意。及春身三至,统观其人其俗,仍如所闻。今年吾儿光泽四至,距初至五十年矣,问之犹未改。吁其量十世,其量百世,积久发长,不可券哉。

    丙寅冬,沩山宗人少林为吾言曰:湘乡大宗也,为吾宗暨安化、新化、邵阳、衡阳宗所自出,今修通谱,请为序言。吾不敢辞。

    按自始祖公常公以宋建隆元年由江右徙上湘,历十五代至纪胜公派延福、延兴,福公历十代开升、荣两房,兴公历八代开魁、寿、福三房,绵衍四朝,而服畴食德,井牧依然,何悠远;与合数郡县云礽万计,又何繁盛。与其孝弟,与其忠信,与抑即其俭德,与孝弟非俭不真,忠信非俭不慤,其所由来者远矣。

    昔欧阳公谱其家,又亭于祠之侧,祭后群坐此,听尊长申训,其言设一人美衣服,族众见以为怪,亦崇俭之意也。书曰:克俭圣学也,中天之景象也,唐魏得之而因以昌大也。童氏其庶几乎。

    吾宗以有明自江右迁宁,人丁家产日见萧条,虽春小支,幸博科名,心兹惧矣。甚思通厥谱以广家声,奈族人难之,春心歉然。然春钦佩羡慕关切之心,盖不啻其合之矣,想湘宗之厚视吾宗,殆亦不啻其合之乎。

是为叙。

                                      同治六年(1867年) 岁次丁卯 仲夏月

                                  钦加盐运使衔 广东候补道 翰林院检讨 国史馆协修 宗晚 秀春 谨撰

 

    宁乡童氏四修族谱世录序言(节录)(童锡梁 撰):

    谨案:吾宗谱帙所载,我祖于明正德(1506-1521)年间由江右迁宁乡。遭明季之乱,谱帙散佚,清乾隆丙戌(1766年)始汇辑草谱,是时犹以四派朝贡公为始祖。嘉庆(1796-182)间修祖墓得墓志,始知始迁祖为尚烈公。自此以上,祖考名讳以及始居之地,概莫能详也。

    近阅湘乡清源堂及本邑龙家坡两宗童氏族谱,均有尚烈公名讳,从尚烈公以上追述甚详,疑若可补吾谱之遗佚。于是有以通谱之说进者,锡梁将两谱详加考核,觉疑义颇多。清源堂谱载,唐德宗时有德琛公者居洪都南城下,仕至吏部尚书,卒葬湖南湘阴汉高山。十二传而至公常,后唐长兴元年生,宋大中祥符七年殁,仕至宣城通判,徙湘乡岱岳山,是为湘乡始迁之祖。十六传有延兴者,开族于龙家坡,是为吾邑龙家坡之祖。二十八传为景隆,生二子,长与尚烈公名讳同,谓即企石冈童氏之祖。其谱世系,从唐至宋,中多缺佚,而自宋以后,世次井然,诸祖生没葬所多有可考者。吾宗虽相传徙自江右,然或由江右而湘乡,再迁于宁,亦若可信。然该谱世表所载,公常兄弟五人曰成、荣、良、利、常,于宋建隆元年庚申九月九日由江右分徙,成居湘潭,荣居宁乡石江,良居益阳,利居衡州,常居湘乡。据此则徙宁者乃公常之兄,而非公常二十九传之裔孙。其可疑者一也。谱中于尚烈公父母兄弟仅有名讳,独于尚烈公则生没葬所与我谱悉同,疑转录我谱而为之。其可疑二也。龙家坡谱载公常兄弟名讳、分徙之说,与清源悉同,而独无延兴开族之说。其可疑三也。

    若合两谱而观之,则尤有可异者。清源堂祖始于唐之琛七传而至海,十传而至公常;龙家坡则以海为始祖,谓海生于晋时,为琛之远祖,颠倒至此,殊为可骇。又两派均以公常为始迁之祖,而自公派以后,清源堂则二十九传而至嗣派,龙家坡则三十八传而至嗣派。世次悬殊,岂有可通之理?良以代远年湮,谱牒散佚,以讹传讹,不知究应以何者为正。故同治间(1862-1876年)圭农公(童秀春)序龙家坡谱,虽认湘乡为数邑同姓之大宗,仍持吾宗以明季徙江右迁宁之说,盖期期以通谱为不可也。今通谱之说久已作罢,仍略述清源堂、龙家坡两谱同异于此,使后之欲加考索者有所凭焉。

                         民国戊寅岁(1938年)十月毂旦 十五派孙  锡梁  谨识

主题: 回应童志刚先生:关于宁乡企石冈与湘潭中湘双林童氏
作者: TONGYH (2014-1-12 22:16:30) 119.135.177.250
内容: 童志刚先生: 本人有幸拜读了您的《湘乡与宁乡两地三支童氏“通谱说”初探》一文,文中提到湘潭童氏与宁乡童氏派语的高度重合率之事,本人提供下列信息以证湘潭中湘双林童氏应与宁乡企石冈童氏为同一族。 1。本人目前手头有族谱,也能找到先祖墓碑,上面均注明双林童氏“于明正统年间从宁邑聚石坑迁至潭邑龟头市双垅冲落业”(即现湘潭市雨湖区响塘乡南谷管区龟头市燕山村童家岭(位于双林生产队内));湘潭中湘双林童氏所在地的“聚”与“企”为同音,本人认为族谱与碑中的“聚石坑”与“企石冈”应为同一地名,或有意或无意错写该小地名。 2。本人的父亲出生于1925年(民国十四年),目前尚健在,他时常讲解放前宁乡人童锡梁先生(湖南军政长官,宁乡企石冈人)为双林童氏解决与其他氏族之间的矛盾的事,说明中湘双林童氏与宁乡企石冈童氏素有往来。 3。双林童氏家族人口很多,估记有三万人以上分布于湘潭市南谷管区、宁乡道林镇、望城莲花镇、坪塘镇及长沙市,解放前双林童氏两个祠堂均在,每年清明双林童氏后人聚于童家岭喝清明酒,相当热闹,大家都知道我族从宁乡迁来。 4。关于派语,不仅双林童氏那些派语与宁乡童氏的大部分相同,其实在取名时,更与宁乡童氏的相同,双林童氏派语中无“锡”字辈,本人的爷爷一代本应为杰字辈,但全部名字中没“杰”字而是采用“锡”字,与宁乡童锡梁等应是同辈。 5。据我父亲讲,当时是为了避免“株连九族”的事发生,特意分开的,包括与湘潭另一个童氏,那个童氏源于双林童氏,离“双林”这地方只有几公里距离,也是防止灭族事件发生而分开的。 相关信息,请联系:QQ:1835123487
主题: 13766209679
作者: 童小志 (2013-11-26 22:54:18) 61.180.36.137
内容: 我现在就是江西泰和童姓,只知道我们现在个近几个排号德,隆,尧,舜,智,仁,圣,
主题: 可合可不合
作者: 童建新 (2013-11-11 11:54:06) 122.91.89.17
内容: 远祖相同,支祖不同,辈份同字不一定同辈,可合可不合。
浏览该商品的全部4条评论>>
姓 名:
标 题:
内 容:
验证码: 点击刷新验证码
相关专题:寻根觅亲
·七十年后喜相逢 (2024-4-4)
·参访谢冰莹故居 缅怀童建文宗亲 (2024-3-27)
·寻找相同字辈的童氏宗亲 (2023-11-26)
·云南东川、禄劝两支童氏对接成功 (2023-8-23)
·香溪迁衢家谱小谈 (2023-7-31)
打印新闻     |      关闭窗口
 

童氏宗亲网 © 版权所有
网站管理 邮箱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