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童氏源流    |    宗支世系    |    宗亲动态    |    童氏视觉    |    童氏名人    |     谱牒史料    |    名胜民俗    |    寻根觅亲    |    宗亲留言    |    联系我们    |    童氏企业
【中华童氏-电子版】【童氏文集】 【宗亲名录】 【网络投稿】【发布供求信息】 【繁體中文】
   三地宗亲相聚兰溪...
   福建永定童氏祭祖
   长汀县童坊镇童坊村甲...
   2024年正月初九连...
   河姆渡传人童岳年:痴...
   神奇美溪 童氏大美
   童岳年余姚阳明古镇举...
   第二届宁波新家谱编修...
   义乌童大宗祠冬至祭祖...
   福建漳州华安童氏慎德...
   童小华教授当选中国工...
   宁波童氏宗亲磐安拜访...
   印尼童氏回广东大埔石...
   象山童氏宗亲参访宁海...
   前童古镇: 一朝闺门...
   永康教师童勇志出任亚...
   雁门风华•...
   浙江三宗亲参访福建永...
   杭州亚运会丨童心夺得...
   “大家好,我是童姓家...
 
童恢的传说
发表时间:2012-6-2 18:38:46     新闻来源:     阅读:2801次
 
       老即墨地区最佩服的两位古人之一 童恢
                                                                    (作者江江水来
       童恢,字汉宗,东汉琅琊郡姑幕(今山东省安丘市石埠子乡)人。年轻时曾任州郡小吏,司徒杨赐闻其奉公廉洁,乃召至府中委以官职。后杨赐被劾,其属下之椽吏皆散去,唯童恢诣阙争之,杨赐免罪获释后,童恢方离去。
  光和五年(公元182年),童恢出任不其县令。在职期间,勤于政事,体恤民情,县衙小吏或百姓有过错者,晓以理义,对恪尽职守或执法廉平的小吏、衙役,则赐酒肴勉励之。童恢身为一县之尊,不图荣华富贵,专事倡导农、桑、牧、织等业,一时境内安宁,牢狱连年无囚,邻县百姓迁来就居者甚多。童恢以政绩卓著,由不其县令擢升丹阳郡太守。童恢死后,不其县百姓立童公祠,筑衣冠冢,年年祭祀。民间流传童恢的轶闻很多,其训虎的故事至今妇孺皆知。、

                                                                  童恢是谁?

  俺们即墨那疙瘩的名宦。曾经供奉在县里的祠堂里,和历史上曾经在即墨做过大官好官的各位祖宗同列,看看那阵势,才真的知道“人民公仆”是个什么样的排场。几千年下来,走进那祠堂的总共也就十来个人,看来人民公仆并不好当。
  这祠堂和法兰西的先贤祠有点相仿,给主人以荣耀,为别人树榜样,可惜现在祠堂早已消失,只在历史上留了一个名声。童恢是大汉时期的人民公仆,他在即墨当官,看到老百姓做了善事,当官的尽了职责,都设酒宴招待,一时间政通人和。
  据说童恢治理下,即墨地界连年没有刑事案件,大牢里面空空荡荡,本地的公检法人员都面临失业的危险。就连兄弟县市的流落人员,都批颠屁颠跑到即墨去做良民,真是所谓童公吐哺天下归心。
  老童在任的时候做了一件稀奇事。当时即墨地方大概草木茂盛,很适合动物生长,老百姓长期遭受老虎祸害。老童火了,非要给人民群众出口恶气。于是设下陷阱,抓了两只老虎。老童还挺会来事的,抓住老虎后,贴出告示,在某时某地召开公捕公判大会。
  两只老虎在服罪台上老老实实听候发落。只见老童口中念念有词:般若菠萝蜜,阿莫咪尼哄,你们两个贱人,给我好好听着,按照国家惯例,杀人者死,你们当中肯定有吃过人肉的,如果有冤枉,可以喊冤,否则就是认罪。……般若菠萝蜜,阿莫咪尼哄……
  话音刚落,一只老虎瘫倒在地,一只老虎高声大叫,一声长啸……
  结果自然是前者被处死,虎肉大伙儿分了吃,虎皮送到了皮衣店,虎骨虎牙送到了中药铺,而后者自然被放了出去,获得新生。很多年后,对此事略感蹊跷的我,再三思索,最后只得出一个结论:老虎当中也有忌口挑食的,那只有幸活命的老虎,大概吃不惯人肉。
  当然这并不影响当地老百姓给童恢树碑造庙,谨表怀念。
    九贤祠中的九贤分别是:即墨三大夫、田单、田横、王成、王吉、王骏、童恢。九贤中的前五位是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并大力褒扬的著名历史人物,其事迹传颂中华大地,可谓家喻户晓,至今仍为后人所津津乐道。
                                                                   童恢驯虎
 
      从前,咱即墨县的大堂里,有一座“九贤祠”。这祠中供奉着九位名人雕像。我要讲的,就是这九位名人之一童恢驯虎的故事。
    相传,早在一千八百多年前,这里就有了村落,美丽富饶的崂山养育着纯朴的山民,勤劳的人们一代一代在这里打鱼耕地,过着舒心安逸的生活,倒也乐在其中。可是有一年,山上突然来了两只猛虎,非常凶恶残忍,夜间经常出来伤害人命。乡亲被逼得没法了,只好投亲靠友,背井离乡。一时这里田地废芜,一片荒凉。
    那时,这里属不其县管辖。县官胆小如鼠,听说有虎,恐慌万状,急急忙忙把县署搬迁到离此三十多里以外的城阳附近。即使这样,那怕死的县官还是一个个弃官而逃,以致朝廷派不出不其县令。正在这节骨眼上,有个名叫童恢的州官听说这事,气愤不过,主动要求来当县令。童恢领到皇命,火速上任了。
     话说这崂山脚下的村子里,住着一户人家。家中只有一位老妇人和儿子相依为命,靠儿子上山砍柴为生。
     这天,儿子上山砍柴回家的路上,突然撞上两只老虎。那老虎瞪眼看着小伙子,馋得直流口水。看样子,那老虎像是饿极了,张着大嘴,舞弄着前爪,贪婪的看了这小伙子一阵,真是虎视眈眈。忽然,这老虎像疯了一样猛地扑过来,把小伙子摁在身下,先咬断喉管,接着便生吞活剥的啃嚼起来……
     那老妇人在家等儿子,一等不来,二等不回。她一夜没合眼,直到五更天亮,还不见儿子回家。
     老人拄着拐棍,颤颤巍巍顺山路找儿子。走一步,叫一声儿,她嗓子喊哑了,嘴皮磨痛了,还是没有回声。老人哭着,喊着,直找到半头晌,找到一担柴禾,柴边一个血淋淋的人头和一堆散乱的骨头,老人一看这惨象,认出了是儿子,便“哇”的一声,号啕大哭起来。老人哭得死去活来,眼睛都哭瞎了。
     乡亲们怕她哭坏身子,有的劝,有的拉,有的哄,有的扶。这孤苦伶仃的一个老人,也真够可怜的。人们嘴里劝着,却也跟着哭起来。忽然有人说:“听说新来了个县官叫童恢,他什么案子也能审,快去告老虎一状吧。”
    这老妇人听说,也觉得有道理,强撑着身子赶到县城,到大堂上击鼓喊冤。
童恢问明案情,给老人些吃食,安慰一番,便与官兵商量计策,挖坑设栏,星夜捕捉凶手。
    几天以后,两只猛虎终于被擒了回来,归了案。第二天一早,童大人蹬上驯虎台,并差人请来了老妇人。只见童大人画符念咒,嘴中念念有词。两只猛虎虽然被捆的结结实实,但却疵牙咧嘴,摇头摆尾,嗷嗷发威。那架势真是不可一世。童恢一点也没放在眼里。他把惊堂木一拍,大喝一声:“大胆的畜生,见了本官为何不下跪?”
     虎道:“我本无罪,何必跪你?”
     童大人道:“不见棺材不落泪的东西,传老妇人上堂!”
     老妇人颤巍巍的走上来,一看那两只猛虎,更气得说不出话来。
     童恢道:“老人家别哭,我今天一定为你做主,你且退下!”转过来又对虎喝道:“你们胆敢伤害百姓,还不快快招来!”
    老虎吼道:“我乃山中之王,世上占有一个“王”字的有几个?吃人是我的天性,我们祖祖辈辈,吃过多少人,从没听说有何罪过?”
    童恢怒道:“大胆!你虽是山中之王,也是在王法之中。难道你不懂王子犯法,与民同罪吗?来人,如若不招,给它加刑!”
     童恢威严的说:“根据王法,杀人者要偿命,尔等虽属虎类,也不能超出法外!”
     老虎一听要加刑,再一看童大人威风凛凛的样子,终于浑身哆嗦起来,跪在堂前,招了吃人之事。
     童恢一看火候已到,接着说:“你俩谁是吃人真凶,应该大胆承认。”一只猛虎“吼”的长啸一声,瘫软在地,童恢当即下令推出斩首。他对另一只虎说:“你虽非正凶,但也犯有伙同之罪,你必须依我两件事:第一,这妇人的儿子被你们害死,念她膝下无人,将这老妇人养老送终;第二,你暂时不准回崂山去。我在这座小山上立根柱子,什么时候柱子断了,你再回崂山去。”只见那老虎“呜呜”的哭起来,表示悔改,服从判决,随即将老妇人背回了山洞。
    为了考察老虎的表现,童恢经常上山查访,探问。果然那老虎侍奉老妇人百般孝顺,夏天背她到大树荫下乘凉,冬天用自己的皮毛为他取暖,还请来“狐仙姑”用灵丹妙药给她医好眼睛。老人过的清闲自在,直到寿终。为了鼓励老虎改邪归正,童恢封老虎为镇山大王,负责这一带的人命安全。从此,背井离乡的人家都搬回来了,这一代又恢复了人烟,车水马龙的太平兴旺年景。
    为了纪念这位为民除害的童大人,人们把即墨城南的这座山改名为“驯虎山”,把山下的那个村庄取名“叫儿埠”,山上还养着童大人的衣冠,叫“童公墓”,还在墓旁建了一座“童公祠”,世世代代的祭祀着。
 
二百钱和四两酒
 
(转自即墨文化网)
 
     相传,据今1800年前的东汉时期,即墨县(当时称不其县)来了个县令,姓童名恢,字汉宗。他屡破奇案,名扬全县,至今流传着一些有关他的故事。

   惩恶
       童大人来到即墨一上任,就穿上便衣,暗中查访民意。
       一天晚饭后,他信步出衙,来到城西关,走到一家屋后,听到有呜呜推磨之声。透过窗棂子一看,见一位年轻的媳妇正在抱着磨棍推磨,旁边有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妇在箩面。显然这是婆媳二人。那老妇做了一阵活计,忽然高声说:“这会咱就好了!”媳妇听婆母这一说,住了磨问道:“怎么说?”婆婆接道:“听说咱这来了个童大人,是个清官!”媳妇叹了口气说:“清官又怎么样,他也不能给咱二百钱。叫咱抓个驴推磨!”婆婆没有吱声。屋里又恢复了推磨和箩面的声音。
        童大人回衙,打发衙役去查访此户。原来她俩生活贫穷,靠推磨卖火烧为生。童大人晓得原委,也没有怪责她们。心想,怪不得他们骂我,为官不正,民不聊生,为官的不设法使百姓富裕,当骂!童大人当下凑了二百钱打发衙役送去。到了西关磨坊,衙役道:“童大人给你们二百钱抓驴推磨,可别再骂了!”
     婆媳俩接了钱,又惊又喜,千恩万谢。衙役回禀以后,童大人心中闷闷不乐,暗想,这回是凑了二百钱,要是再有人骂我,我从哪里再拿二百钱给他?他有个习惯,每逢心中有愁事,就想喝点酒解闷,便打发家人到酒馆去打酒。不一会,家人打回酒来,要给童大人斟上。童大人一见酒太少,便道:“别急,拿戥子称来。”他把酒一称,只有三两六钱。童大人沉下脸想了一会道:“这酒我不喝了!打发衙役给我把酒保连同酒樽一并拿来。”衙役们心想,这位大人喝就喝出故事来了。欲要不去,却又不敢,只得哭丧着脸,传下命令。不多一会儿,酒保便被拿到大堂。
     童大人把惊堂木一拍,喝道:“好大胆的奴才,连本官喝你四两酒,都敢克扣四钱,何况平民百姓了!你给我从实招来,究竟刻苛了多少民财!”
      酒保吞吞吐吐不肯说。童大人命人把帐查了,共赚银四百两。童大人道:“本官先罚你二百两,当即交清。”酒保一见要缴银子,便慌了手脚,哭告道:“大人,这即墨城有些无赖歹徒,每日到本店喝酒,从不掏腰包,至今已欠小人四百余两银子。小人想从一般买主身上扣些微利以补本店之亏。补足此数定换旧樽,望大人开恩!”
     童大人听罢,下令衙役们把即墨城的几个无赖一一拿到堂前,各自重打四十大板,命他们当即交银。
     无赖歹徒们不敢违抗,凑足了银子,交付酒保。
     酒保得了银子忙给大人磕头:“多谢大人,这回我定把酒樽换过来,本分做生意。”
     即墨城的无赖歹徒们,自受罚后不敢在城里鬼混了,城里百姓从此平安度日,夜不闭户,路不拾遗,过起太平日子。
 
童恢妙方治贪
(毕英丽搜集整理)

  家住城阳的人,或许都知道东汉时期有位勤于政事,体恤民情的不其县令童恢。咱今天就讲一个童恢医病治贪的故事。
  有一年,不其县盐司王佟患了邪病,胸口胀闷得透不过气来,整天坐立不安,每到夜晚,头如针扎。当地的郎中都看遍了,可谁也不知他得的是什么病。
  童恢知道后,对王佟的病既没望、闻,也没问、切,随手开了两个处方,叫他早晚服用。
   王佟见到童恢第一个处方上写着:二乌、过路黄、香附子、连召、王不留行、法夏、毕拔、朱砂八味药,念了两遍,惊吓得他从炕上跳起来,顿时脸色腊黄,汗流浃背。
  原来,自古不其县盐税官员是个肥差。王佟上任后,胆大包天,走私、收贿两大笔赃款。他自作聪明,认为此事天衣无缝,无人知晓,可现在童恢开的药方连贯药名首字,明摆着就是:二过相连,王法必诛。王佟叫人家连老底儿都揭出来了,他怎么能不胆战心惊。
  王佟再看童恢开的第二个药方,上面是:常见、乳香、官桂、木香、益母草、茯苓六味药,将首字贯串用谐音一读,竟是:赏汝棺木一付!
  王佟早闻童恢为官清廉,执法如山,对贪赃枉法者嫉恶如仇,决不手软,于是,越思越想越害怕,陡然气血攻心,肝胆欲裂,长叹一声,喷出一口鲜血来。
  家里的老老少少见此情景,吓得嚎啕大哭,乱成一团。
  岂知这一哭,王佟也泪簌簌的,他悔不该贪赃枉法,铸成大错,想到这里,他浑身上下如筛糠般颤抖。他打定主意,第二天一早,到童恢府上坦白自首。主意打定后,他觉得神清气爽,头脑清新,胸闷消失了,病情好了一大半。
  第二天清晨,王佟来到童恢府上,进门跪倒说:“童大人,恕我罪过,贪心邪起,幸亏大人及时警告……”
  童恢闻听哈哈大笑,竟说出病理医术来:“你所以胸部闷胀,头痛不止,乃因婪气郁凝,淤血积结。现此气泄出,吐尽淤血,自然轻松痛快,恶症消除。”最后一语双关说:“心病贵在己医。不过从医家看来,这两付药只要服下,对开窍、止乱、壮气均有疗效。”
  童恢自打和王佟见面,好像压根不知王佟贪赃收贿的事儿,只与他谈医方药理。可王佟心知肚明。他主动投案退赃后,鼻涕一把泪一把地说:“童大人治病,从表皮治到内心。他故作不知,实则要我投案自首,自我悔过啊!”
  时至今日,近二千年过去了,但童恢妙方治贪的故事却一代代流传了下来。
                         (讲述人:任淑贞,毕桂英,城阳镇城子村村民)
 
童恢和麻鹆友
 
 (赵以亥搜集整理)

  东汉灵帝年间,童恢出任不其县县令。他上任后,不负皇上恩典,体贴百姓疾苦,倡导农、桑、牧、织,百姓安居乐业,不其一境清平,富甲一方,好一派太平盛世景象。
  可是,天有不测风云,地有瘟疫灾情。这一年秋初的一天,童恢带人出了县衙,四外察看庄稼的长势,但见满坡庄稼绿油油,一望无际,长势喜人,丰收在望,童恢乐呵呵的满脸得意之色。就在这时,万里无云的天空,刹那间灰黑昏暗,乌压压降下不计其数的黏虫。这些黏虫落到庄稼地里,不分青红皂白地吃起庄稼来。童恢当即命人捕打,可不管怎么捕打,黏虫就是不减。不大功夫,坡里的不少高粱、玉米、谷子成了光杆。看着黏虫遮天蔽日,庄稼成了光杆,黎民百姓个个愁眉苦脸,一点招数也没有,童恢更是忧心如焚,寝食不安,彻夜难眠。
  第二天拂晓,东方霞光照在童恢床头,一大群鸟儿降在童恢卧室前迎春树上,朝其床头直叫:“咯勾勾,咯勾勾,童恢大人莫发愁,灭掉不其黏虫灾,我们大家麻鹆友。”童恢闻听喜出望外,赶急穿戴整齐,朝鸟儿连连作揖。鸟儿见童恢如此举动,欢叫着展翅四下飞去。这时,不其县上空万鸟齐鸣:“咯勾勾,杀黏虫,助好官,救百姓。”童恢到县城四周坡里一看,庄稼地里到处都是麻鹆友在吃黏虫。时辰不大,坡里的黏虫都被麻鹆友吃光了。
  童恢回到县衙,当即烧香跪拜:“上天好生之德,神鸟助我,免不其百姓之灾,童恢感恩不尽。”紧接着他颁令布告全县黎民百姓,任何人不准捕杀麻鹆友。自此以后,童恢在县衙内养起了麻鹆友,黎民百姓纷纷仿效,家家户户养起了麻鹆友,不其县一年四季到处有麻鹆友的鸣叫声,田野里处处可见其身影。从此,不其县多年没发生病虫灾害,庄稼连年丰收,到处是一派政通人和,五谷丰登,百姓欢快的兴旺景象。
  事情虽过去好多个春秋,但麻鹆友帮着童恢灭虫消灾,救助一方百姓的故事却世世代代传流了下来,成为千古美谈。

                                                              (讲述人:陈吉程,男,65岁,小北曲村人
                                                                     搜集时间:2001年9月6日
                                                                         搜集地点:小北曲村
                                                                           流传范围:城阳、即墨一带)
 
 
                                     童大人的传说:斩凶神
 
                                                     (摘自即墨文化网)

     
童大人在即墨为官时,东北边的县界到五龙河,以东归莱阳县、以西属即墨县管辖。
      一年秋天,很多人都在五龙河两岸割草。两岸的人虽是两县,相隔一河大都认识。割到半头午时, 东岸一个素好逗趣的青年,大声对西岸一个相识的青年吆喝道:“哎!歇歇啦!”西岸的青年只顾低头割草,没有听见。东岸的青年挥着镰刀又吆喝道:“你听见了没有?”西岸的青年这才站起来搭话道:“干什么?”
      “歇歇啦!你不歇,我给你削头去!”东岸的青年乐哈哈地说完,把镰刀一挥,他的话音刚落,只见西岸的那个青年一下子倒在那里。周围割草的人过去一看,他的头掉在一边,血流满地。大伙四处找凶手,不见,靠近他的人说,只听刚才河东那个人说给他削头去,头就掉下来了。分明是他用法术杀人,凶手准是他,人们忙过河去把它抓住送官。
       因为,凶手是莱阳人,本应由莱阳县官来审理此案。莱阳县的大人见此案难办,推说不管,并找借口说,人命出在即墨县,应由即墨来审理此案。无奈,只好告到童大人哪里。
       童大人得知,急忙赶到五龙河岸。他围着尸体转了三圈,又朝东岸一望道:“此属奇案,非人必神所犯,要不,五龙河相隔这么远,哪有一声削头,就能掉下来的事?”他沉思一会,吩咐衙役们到村子里找几个大囤子来。衙役们道:“找囤子干什么?”童大人道:“我自有妙用!”
      不多时,几个衙役从村里抬出几个大囤子,童大人叫人用一个大的把尸首扣上。众人暗道:“这是来了个什么官,莫非是变戏法儿?”大家都围着想看个究竟。
      童大人叫人在囤子周围画了一个圈,然后又把囤子掀开,把死尸抬出来,又叫人把囤底拆去,再扣上,顺着囤里往下挖。原来,这是沙滩地,如果不用囤子挡着,就会被沙淤死。等挖到两人深时,便发现一把黄泥大砍刀和黄泥人头。人们好奇地顺着挖下去。结果挖出一个面貌丑陋,披头散发,袒胸露乳的黄泥人来。他手拿一把大砍刀,刀上的血还崭新,众人一看,都楞了,这是怎么回事呢?
童大人吩咐衙役们就地开审。几个衙役将泥人扶着,童大人面对众人道:“这怪物名为凶神,他本不能亲自持刀杀人,它可能借刀杀人,借人的口气杀人,以后可千万别持金刃之器乱开玩笑,一旦遇到它,就会出此等凶事。”说完他用朱笔画了亡命。大喝一声:“衙役们!将凶神就地斩首!”
     众人齐赞:“童大人真乃奇官!”
 
 
                                          门关的来历

                         (刘好军搜集整理)

  东汉年间,朝廷向不其县连派三任县官,都活不见人,死不见尸。朝廷又派童恢到不其县,一是查明前三任县官的生死实情,二是继任不其县官。童恢领了圣旨,就上了路。
  这童恢是山东诸城人,他为官清廉,爱民如子,执法严明,惩恶扬善,每到一个地方,都治理的境内太平,五业兴旺,黎民百姓安居乐业,是个朝廷器重、万民称颂的好官。他离开京城,朝行暮宿,一路风尘,紧走快赶地往不其城奔去。
     也不知走了多少日子,这天,当童恢走到离不其城还有十几里路时,已是黑天没日头了。童恢见天色太晚,进不了城,便寻了个客栈,住了下来。
  童恢赶了一天的路,身疲力乏,吃罢晚饭,想早些关门儿上炕歇息。那时候,关门的门板儿,叫“门插子”。可童恢找遍了屋里房外,也没找到客房门上的门插子,他本想找店家要,可是,他又觉得店家操劳忙活了一整天,已经安歇,自己只不过是在这里将就住一宿,就没有烦扰店家。他见门口有一块小树枝,不大不小正好当门插子,就拣起来把门关上。
  童恢上了炕,哪能睡得着啊。他想起前三任县官的事情,越想越觉得蹊跷,越寻思越睡不着觉。半宿拉夜的光景儿,突然他听到一个女子在焦急地叫门:“开门,快开门!”
  童恢翻身下炕刚要开门,就听屋里另一个声音说:“不行!今晚不其新任县官童恢、童大人夜宿于此,这门不能开。”
  “快开门让我进去,我要找的正是他。”
  “呸,妖精,你作害了那么多的人,还嫌少吗?今晚又想踢蹬童大人,谱儿别打,门儿没有!”
  “好你块烂树枝子,别仗着你有来头,认为我不能把你怎么着。要再不开门,我可要砸了。”
  “哼!有本事你就砸吧。”
  霎时,外面响起了惊天动地的砸门声,直震得墙上的泥皮往下掉,那劲头十间房门也砸哗啦了,可童恢客房的房门纹丝不动。直到鸡叫三遍,那女子才无奈地在门外恶狠狠地说:“咱们走着瞧!”砸门声突然一下子消失了。
  童恢把这一切听了个真真切切,看了个清清楚楚,他起身下炕,来到关门的那块树枝面前,连拜了三拜,感激地说:“门插子,多谢你救命之恩。今夜要是没有你,我必遭祸害。”
  树枝说:“童大人,不必客气,我只是奉命行事。”
  童恢听树枝话里有话,又问:“你一节树枝,哪来这么大神通?今晚叫门想害我的是什么人?”
  树枝如实说:“童大人,我本是天上广寒宫桂花树上的一节树枝,奉玉皇大帝之命下凡保护你。刚才来叫门的那个女子,是一只公鸡精变化而成。这只公鸡精原来是王母娘娘饲养的一只司晨报晓的公鸡,它偷下凡界,专吃忠臣良将,清官廉吏,祸国殃民,你的前三任都命丧它手。玉帝知道你要到不其县上任,念你是个好官,怕你再遭它的毒手,便叫我保你平安,并寻机除掉公鸡精。”
  “那公鸡精现在何处?”
  “它已逃到皇宫内院,用魔法附着了娘娘,使娘娘得了心病,娘娘声称非得用你的人心做药引子,才能治好她的病。三天后,皇上将派人召你回朝,取你人心。不过,有我在,你不用怕。”
  这时,天光大亮。童恢把树枝藏入袍袖,离开客栈,来到不其县衙。他一边吩咐衙役们张贴告示,安抚民心,一边升堂问事,审理积案。
  果然不出树枝所料,第三天傍晚,朝廷连来三道金牌,召童恢回朝。童恢带上树枝,星夜兼程,返回京城。见到皇上,行过君臣大礼,童恢故作不知地问:“皇上,臣刚到不其赴任,又被召之回朝,不知有何要事?”
  “唉!”皇上长叹了一口气,面有难色地说道:“童恢,你是国家的栋梁,朝廷的重臣,朕这次派你去不其,本想让你施展才华,造福百姓,可谁知娘娘突得重病,要治好她的病,非得用你的人心做药引子才行,这、这可如何是好啊!”
  童恢微微一笑:“皇上请放心,常言道:君要臣死,臣不敢不死。更何况忠良不怕死,怕死不忠良呢。童恢向来愿为朝廷的江山社稷肝脑涂地,现今娘娘病重,要用童恢的人心作药引子,童恢甘愿奉上。不过皇上,臣有一个小小的心愿,不知皇上能否答应?”
  童恢的一番话,令皇上大为感动。皇上说:“你说吧,别说是一个心愿,就是十个、百个朕也答应。”
  “皇上,臣临死前,能否到后宫见上娘娘一面?”
  按理说,后宫内院是皇家禁地,大臣们不能出入。可童恢一向精忠报国,如今又要为皇家献出赤心一片,这个心愿怎能不叫他了结呢。皇上说:“这有何难,快随朕去后宫!”
  童恢随皇上来到后宫,见娘娘面色腊黄,形容消瘦。他不说话,猛地上前掀开娘娘的被窝,只见一只血红冠子、浑身通红的火红公鸡,扎煞着毛,伸着又尖又长的大嘴,朝他面门啄来。童恢一抖袍袖,从里面飞出树枝变成的黑色老鹰,扑上前去,伸出钢爪,把公鸡按倒在地上,又撕又咬,不一会儿,公鸡就被吃了个净光。老鹰又化作树枝?回到了童恢手里。
  皇上惊得目瞪口呆,问道:“童恢,这是怎么回事?”
  童恢不急于回答,而是说:“皇上,先看看娘娘再说。”
  皇上再看娘娘,一点病态都没有了,她打了个呵欠,如梦??醒,连声说:“好睡,好睡。”
  皇上更是不得其解。
  童恢就把事情的来龙去脉一五一十地说了一遍,并把树枝呈给皇上。
  皇上仔细看了看树枝,夸赞道:“门插子啊门插子,你保朕江山,护朕朝臣,劳苦功高,朕封你为‘门官’。”
  从此,天下所有的门插子,统称为“门官”。后来,人们见门官不过是一块关门的小木板,就把门官改叫“门关”。

                                        (讲述人:张兰英,女 古岛村人
                                         搜集时间:1981年冬
                                          搜集地点:古岛村
                                          流传地区:即墨、城阳一带)
 
 
 

                                               火烧北城门
                                                         (摘自即墨文化网)
 
 
       童大人来即墨上任时,只孑然一身,徒步而来。当他走到即墨城西南四十多里地时,天已黑下来,不能再走,便投到一个村子里借宿。村里住得很窄巴,问来问去只有一处空闲房子,但就是无人敢去,听说这房子有妖精,晚上住上人,明儿一早保管打扫骨头就行了。
       童大人是个胆大的人,听了后,不以为然,非要住下不可。他来到屋里一看,东西放得乱七八糟,收拾了一下,铺好草,放开被子,找根木头把门顶上,睡觉去了。
      童大人走了一天路,浑身劳累,倒下就睡了。睡到半夜的时候,就听外面有狠狠地砸门声,忽然一个声音喊道:“大胆的畜牲,大人在此!”接着鸦雀无声。童大人安安顿顿的睡了一夜。
      第二天早晨起来,童大人先看看门,门没动,看门关不觉大吃一惊,正在这时,房东又想来打扫骨头,一看童大人在那里端详门关,安然无恙,便笑盈盈地道:“客官你好吧!”“好,东家,你这门关是哪里得来的?”房东说:“是我去年冬天在麦地里捡回来的一块干树枝,自己削了削,做了门关。”
     童大人道:“你这门关多少钱卖?”房东不在意地说:“客官说哪里话,一根烂树枝,遍地都有,还值什么钱?”童大人说:“我给你一百两买下这根门关。”说着掏出银子,房东不敢接,认为这客人有神经病,不能得这无义之财。童大人只管放下银子,收好门关,卷起铺盖,赶路去了。
      这根门关可不是一般的枯烂树枝做的,你知道他是从哪里来的?它是月亮上的桂树枝子折落下来的,是件宝物,晚上讲话的就是这根桂树枝门关,所以童大人才花了那么多的钱买下它。
     童大人来到即墨城,听说北城门上无人敢到,上面的精灵齐全,经常趁夜间出来伤人害命,当时闹得满即墨城日头不落就关门闭户,连天井都不敢到。童大人听了很生气,他是个有火气的人。这一天逢即墨大集,他打发衙役们到集上把所有柴草都买来,衙役们愣了,崂山上出的柴草又多,几年才能烧完。他们没敢违抗,只好都买来了,统统堆放在北城门的周围。
      到了过午,童大人又请衙役们吃喝了一顿。吃完了喝完了,童大人说:“咱一人一根火明子,都到北城门那柴草堆上去点火。”衙役们不懂用意,只是乘着酒兴去放火。柴多火焰高,这么多的柴草,一点着了就烟火冲天。只听得城楼上各种精灵烧得唧唧呀呀的乱叫,突然一只雉鸡“呱呱”地飞走了,别的精灵一个没剩,全都烧死了。
     这只雉鸡精飞到京里,附着正宫娘娘的魂,说她得了致死的大病,非要吃了山东即墨的县官童恢的心才能好。正宫是皇上的心肝肉,不用说杀个县官,就是比县官再大的也不痛心。于是就下圣旨召童恢进京。童大人犯了难,他来到自己卧室,踱来踱去,吃不下饭,睡不好觉。门关说话了:“童恢童恢不用愁,你买上一百只大鹰,一百只狗,各锁到一处空屋里,鹰吃鹰,狗吃狗,最后只剩下一鹰一狗,将此带进京去,定能治好娘娘的病。”
      童大人按照门关说得去做。果不然,一百只大鹰最后剩下一只最凶猛的;一百只狗剩下一只最厉害的。童大人用袍袖袖着大鹰,用链子牵着狗,到京里来了。
     童大人见过皇上,皇帝说:“爱卿素有忠心,今日娘娘需用尔心治病,望不必推辞!”
     童大人道:“下官有一妙方给娘娘治病,若治不好时,愿献心一颗。”
     皇帝心想,京里这么多御医都看过,你有什么妙方,不如叫他治治再杀他,这可是他找的愿意。
     童大人牵着狗,暗里袖着大鹰,来到正宫娘娘的房里。这时,只听娘娘吆喝道:“快挖童恢的心来!”童大人把袖口一放,一只大鹰呼啦一下扑出去,那雉鸡精“呱呱”又想飞走,被鹰上去捉住,落在地下,童大人又放开大狗,狗扑上去,和鹰一起拼力把雉鸡精咬死。娘娘慢慢醒过来,又恢复了往常的神态。
       自童大人烧了北城门楼,再没修,所以即墨城没有北城门楼。
 
 

                                                   童恢降妖
                                                          (陈瑶本搜集整理)


  东汉末年,不其城出了怪事,不知是什么妖孽,经常在夜间出来害人,连县令也一个接一个地死去。仵作验尸发现,死者脑后都有一个小孔,往外渗血,里面的脑浆一点没有,只剩下一个空脑壳。每到天黑,家家闭户,户户关门,人们吓得要死,怕得要命,一个个提心吊胆,惊慌失措。黎民百姓开始向城外搬迁,朝中官员谁也不愿到不其为官。
  司徒杨赐是朝廷重臣,他知人善任,向皇上举荐童恢到不其县任县令。
  童恢是个清官,他爱民如子,断案如神,公正廉明,执法如山,是个朝廷器重,百姓敬仰的好官。他接了圣旨,领了皇命,只身一人,风尘仆仆地到不其县上任。童恢进驻县衙的当天晚上,就有一个女子嗲声嗲气地叫门。其实童恢在赴任之前,对不其城发生的事情早就有所耳闻,他知道不其城北门城楼上住着一窝貔子,年久成精,能变化成女子,夜间专门吸食人脑,因此房里房外早就暗地里埋伏下侍卫,门上也换了能镇妖避邪的椤木门闩,那女子见叫门不应声,撬门又不开,又见房里屋外暗藏杀气,自知不敌,狼狈而去。
  第二天,童恢调兵遣将,把不其城北门围了个水泄不通,城楼下堆积了木柴、硫磺,命人点火焚烧。霎时间,北城门烈焰腾空,火光冲天,直烧得貔子们吱吱乱叫、抱头鼠窜,但却难脱北城门。不久便一个个经不住烟熏火燎,伸腿瞪眼见了阎王。大火熄灭后,貔子们横倒竖仰,一片焦臭。检点尸体,唯有母貔子精不见了踪影。
  正当不其城百姓拍手称快之时,洛阳皇宫里却闹起妖来。这天,皇上见宫里有一名宫女,生得如花似玉,千娇百媚。初次相见,皇上就被这位美人迷住了。从此,皇上白天黑夜地与这个宫女吃住到了一起。可是,皇宫里的太监、宫女却一个个莫名其妙地死去,仵作验尸,伤情跟不其城的死者同出一辙。
  司徒杨赐暗道不好,知道皇宫中出了妖孽,可是谁人能整治的了呢?他又想起了不其令童恢,就立即驿马传书,把宫内情形告诉了童恢。
  童恢知道是逃出去的那只貔子精作怪,于是派人买来一百只公狗,一百只雄鹰,各自关在一个大笼里,不准喂食。后来饿了,狗吃狗,鹰吃鹰。七七四十九天后,只剩下一只狗,一只鹰。狗和鹰变得特别凶猛。童恢带上狗和鹰进了京城。一到皇宫,那狗嗅觉灵敏,撒腿就跑;那鹰目光锐利,展翅就飞,狗和鹰一齐朝皇上宠爱的那个宫女扑去。那宫女看不好,就地一滚,登时显了原形,原来是从不其城北门逃出来的那只母貔子精。这貔子精修炼了多年,神通广大,见鹰犬厉害,自知不敌,窜出皇宫,向东急奔。貔子精在前边跑,鹰犬在后边追,来到崂山,眼看快追上了,貔子精一头钻进一个山洞里。这山洞又黑又深,洞口狭小,鹰犬都进不去,只好守在洞口。童恢赶到崂山,见此情景,便命人用烟熏。人们点火煽风,洞里充满黑烟,但不见貔子精出来。童恢又命人用水灌。人们引来清泉,直灌得洞里往外淌水,仍不见貔子精出来。童恢命人找来石匠,把洞口封死,并在洞口雕刻出一犬一鹰两个石像,分列洞口两边,镇守石洞,从此,不其县不再兴妖,皇宫里也不再作怪了。
  你若不信,就从傅家埠村南的童公祠进山,沿着山路,去崂山深处找一找,兴许还能见到石洞两旁那栩栩如生的鹰犬呢!

                                                                                             (城阳区史志办公室)

 
 
 
 
姓 名:
标 题:
内 容:
验证码: 点击刷新验证码
相关专题:童氏文集
·十年馆员志青春 (2024-2-9)
·姐姐童依华 (2024-1-3)
·童自荣:外行人眼中的音乐 (2024-1-3)
·2023外出务工的一年 (2024-1-3)
·书山有路 天地皆灵——童朝田先生《读书别观》序 (2023-11-8)
打印新闻     |      关闭窗口
 

童氏宗亲网 © 版权所有
网站管理 邮箱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