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童氏源流    |    宗支世系    |    宗亲动态    |    童氏组织    |    童氏名人    |     谱牒史料    |    名胜民俗    |    寻根觅亲    |    宗亲留言    |    联系我们    |    童氏企业
【中华童氏-电子版】【童氏文集】 【宗亲名录】 【网络投稿】【发布供求信息】 【繁體中文】
   湖北童氏家门甲辰端午...
   童氏宗亲网聘请第十七...
   谢谢你,童梦奇!
   安徽枞阳县童长荣家风...
   三地宗亲相聚兰溪...
   福建永定童氏祭祖
   长汀县童坊镇童坊村甲...
   2024年正月初九连...
   河姆渡传人童岳年:痴...
   神奇美溪 童氏大美
   童岳年余姚阳明古镇举...
   第二届宁波新家谱编修...
   义乌童大宗祠冬至祭祖...
   福建漳州华安童氏慎德...
   童小华教授当选中国工...
   宁波童氏宗亲磐安拜访...
   印尼童氏回广东大埔石...
   象山童氏宗亲参访宁海...
   前童古镇: 一朝闺门...
   永康教师童勇志出任亚...
 
童能灵:入传《清史稿》的福建理学大儒
发表时间:2024-6-5 10:46:46     新闻来源:闽西日报2024.6.4     阅读:230次

(执笔:中共连城县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李元杰)

 
     福建理学自南宋朱熹之后,代有传人,如明中叶时期的漳州镇海卫陈真晟、晋江蔡清,均为著名的理学家、教育家,他们坚持和发展朱子理学,引导后来的学者不断继承和发展朱子理学。到了清代,汀州府连城县出现了两位著名的理学家,一位是张鹏翼,另一位就是童能灵。童能灵(1683—1745),字龙俦,晚号寒泉,一生潜心治学,作风严谨,文笔质朴,论证清晰;探幽溯源,辨微析文,阐发原著真谛,不随流俗,而皆有独到创见。其研究成果甚丰,曾刊刻行世的著作有《理学疑问》《朱子为学考》《周易剩义》《周礼分辨》《乐津古文》《河洛太极辨微》等,被后人誉为清代前期福建著名理学家之一。

幼从父学 名贤赏识
 

       康熙二十二年(1683),童能灵出生于连城县城童屋巷一个世代书香之家,为明正德年间任云南澂江知府童玺的元孙。童能灵的父亲叫童正心,对经学有着独特的理解,在东门三角坪一带以教授学生为业。童能灵8岁开始以父亲为师,刻苦学习,成长迅速,11岁就能写文章,文采斐然,见地颇深。

        康熙四十三年(1704),童能灵时年22岁,参加童子试,福建学政沈涵(浙江归安人)阅其卷,称赞童能灵为“知人”,意即真正知道经书典籍内涵的人。此后,醉心于理学研究的童能灵读书不倦、研学不止,写出《理学疑问》《周易剩义》《乐律古义》《子朱子为学次第考》等书稿。凡阅其书稿的巡抚、提督学政、府县官员、士子,莫不为之惊叹。如此痴迷理学,不务仕进,使童能灵虽在学术上取得了重要成就,但直到雍正元年(1723),却还是个童生,未有功名。

       雍正二年(1724),福建学政黄之隽聘请学识水平很高、在国子监就读的挚友曹一士,一同到福建考评士子。时年42岁的童能灵因卷子“文澹而有远致”(曹一士评语)考取秀才,还被列为最优秀的廪生,每月可享受官府发给廪膳米,成为当时公费就读的学生。曹一士于雍正八年(1730)中进士,他对童能灵极为赞许,在北京为官时,只要有学政前往福建上任,必郑重推荐童能灵。历任福建学政也极为赏识童能灵的理学修养,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推荐。乾隆二年(1737),福建学政周学健(江西新建人)以鸿博举荐童能灵,乾隆五年(1740),福建学政于辰(江南金坛人)以优行举荐童能灵,乾隆九年(1744),福建学政吴华孙(安徽省歙县人)以优行首贡成均举荐童能灵。童能灵因母亲年纪大,一心研究理学,均辞未就。
 
 
潜心研学 以道自任

       童能灵深感连城深山僻壤,交通闭塞,信息不通,见闻不广,在学术研讨进展和成果方面,与中原一带相比,相形见绌。他先到金陵(今南京)考察前朝遗迹,后到福州的鳌峰书院就读。雍正九年(1731),时任福建巡抚赵国麟(山东泰安人)在鳌峰书院讲学,与童能灵相见恨晚,他将童能灵列于学生的首座,相与议论,轰动一时。同在书院修习的学子有与童能灵年纪相仿的,都以晚辈自居。其中,漳州曾为谦、建宁李钟芳、清流伍文运等同辈人甚至还拜其为师。

        为求朱子遗书,童能灵还带着弟弟童能良、嗣子童祖创、孙童崐宗、童仑宗、童峤宗一同到闽北访武夷精舍(又称紫阳书院、武夷书院、朱文公祠),研习朱子理学长达三年。期间,童能灵细致地研究了南宋时期朱熹、黄榦等撰写的《仪礼经传通解》及河洛易、乐律等,把握家礼、乡礼、学礼、邦国礼、士冠礼、祭礼等各种礼仪规范,探索河图洛书易经和乐律的精粹。童能灵还深入研究元代许衡的《鲁斋集》和《授时历》。此次研学经历,被他记载于《谒朱子精舍》诗二首中。《谒朱子精舍·其一》记载了他研学时的心情:“寒泉北面抠衣肃,庭草春风拜手芬;幸读遗文今就绪,长歌招隐出岩云。”而《谒朱子精舍·其二》写道:“孝友由来声利外,圣贤全与水云惺;寒栖馆内饶余地,大隐屏前且带经。”大赞武夷精舍的寒栖馆藏着丰富理学文化,保存着珍贵的朱子理学经书。

        从武夷精舍回连城后,童能灵彻底放弃科考,在家乡潜心研学和教授学生。雍正十二年(1734),童能灵看到冠豸山上群峰左迴高耸,山下文川九曲奔流,上有凌虚之顶的灵芝峰和五老峰,下有甘甜清冽金字泉水,于是在五老峰下的李氏修竹书院旁结草庐三间,名曰思庐。思庐仿朱熹武夷精舍的样式而建,奉祀朱熹像于居中一间。童能灵还把武夷山带回的茶树苗栽种在旁边,待新芽茁发后摘取,以武夷岩茶的制茶法制之,风味与武夷岩茶一样,清香满室,回味甘醇。童能灵在冠豸山筑庐与栽种武夷茶树的经历,被记载在他写给挚友雷鋐(宁化人,在乾隆朝任左副都御史)的《四与雷宫詹贯一书》中。

        在冠豸山下,童能灵与“孤馆寒灯”相伴,潜心治学十余年,虽清贫困顿,但钻研古代名家巨著,“商订旧学”,从不懈怠。雍正十二年(1734)冬,东宫詹事府太子詹事雷鋐(宁化人),到童能灵学馆拜访并悉心讨论,时学馆北面墙壁被大风刮破,寒风凛冽,童能灵以草荐障之。雷鋐感叹他贫中有乐,佩服其专心治学之毅力。两人在孤馆中手举寒灯,商研学问,日夜不知疲倦。

       乾隆六年(1741),连城知县秦士望(安徽宿州人)一到任,就向当地乡贤咨询童能灵情况。秦士望还专程到冠豸山上拜访童能灵,论列经典,相谈甚欢。乾隆九年(1744),兵部尚书王安国(江苏高邮人)对童能灵撰写的《子朱子为学次第考》大为赞赏。福建巡抚周兴健(江西新建人)在其任上到汀州视学,阅读童能灵著述,深为契赏。

       童能灵的学问传承自濂洛关闽学派,“濂”指濂溪周敦颐,“洛”指洛阳程颢、程颐,“关”指关中张载,“闽”指福建朱熹,濂洛关闽学派为公认的儒学后源、理学正脉。童能灵的著述甚多,对理学的学习研究极为深刻、见解独到。他提出“以道自任者,一身之事,而其道则天下之道”,用以告诫学子,谨守治学之道、为民之道、治国之道并将之发扬光大,使之成为天下读书人都共同遵守的“天下大道”。

        童能灵治学成果颇丰,一生著书三十多种,其中,《理学疑问》《周易剩义》《乐律古义》《子朱子为学次第考》等书,在其生前已刊行于世。其父亲童正心所著的《留村礼意》一书,童能灵为其补释后,分《周礼分释》《仪礼分节》《礼记分释》三种成书,其生前均未刊印。乾隆元年(1736),乾隆皇帝命总理事务王大臣等设馆纂修《三礼》(《周礼》《仪礼》《礼记》)义疏,并下诏各地向朝廷报送学者研究《三礼》的学术成果。连城县将童能灵补释的《周礼分释》《仪礼分节》《礼记分释》逐级上送到三礼馆供选用。此外,《大学说》《中庸说》《格致录》《五伦说》《五行解》《九卦说》《天五地六解》《洪范剩义诗》《诗大小序说》《风雅颂编次》《周子正蒙说》《张子正蒙说》《朱陆渊源考》《阳明要书评》《系辞上传说》《中天河洛太极辨徵》《邵子经世数辨》《蔡氏皇极数辨》《蔡氏律吕新书辨》《太宰九两系民说》《清时新语辑要》《留村家学述》等遗稿,在童能灵生前也未得刊印。乾隆二十二年(1757),童能灵嗣子童祖创将其中的《格致录》《五伦说》《九卦说》《天五地六解》《诗大小序说》《朱陆渊源考》《太宰九两系民说》等著作和童能灵往来书信、诗词等编汇成册,名曰《冠豸山堂文集》,该书至今仍存于世。

改风易俗 行善乡邻

       童能灵性情恬淡,平时庄重静默,喜怒不形于色,冲和之气蔼然眉宇,衢巷童叟都对其十分尊敬。童能灵大哥童能神一家在福州、建宁等地做生意,待大哥年迈时,童能灵竭力将其迎归家乡连城欢聚团圆,兄弟白首同居,子侄和睦,乐享天伦。童能灵侍母至孝,其母年近九旬仍头发全黑,而三个儿子却头发花白,一时为乡人传为美谈。当时连城办丧事,乡民有饮酒、作佛事的风俗。童能灵父母去世时,他以礼敬葬,并向全族讲明家规族礼,规定丧事从简、不作佛事、全家食素。他率先诫谕,化及乡人,渐成风俗。当时闽西一带有溺女恶习,以贫困人家居多,连城亦有此风。童能灵用心纯良,力劝乡人弃溺,将女婴抚养长大,乡人皆感童先生教诲。此后,县城一带溺女之风大减。

       童能灵常恤人于急难中,舅舅沈彻家贫,年老无依,无以自存,他不惜举债资衣食、给赡养、送终老。童能灵岳父去世时,家贫子尚幼,他亦资助钱米,抚养小舅子成人。同族有两个堂侄,家中贫苦,娶妻时聘礼已下,却无余钱置办酒席婚礼,童能灵为其借债,助其完婚,成就二家和合之好。当时,常有孤寡老人、孩童无所依靠情况发生,童能灵倡议建孝义庄,用来抚养救助这些老人和孤儿,其孝养抚孤、敦本厚化之意深得民心,响应其呼声者众,不久孝义庄即建成,使老有所依、幼有所养。

       连城与汀州、漳州、龙岩一带一样,虽有产蚕,但与浙江一带所产的蚕不同,而蚕虫所需的桑树也高大难以种活,且汀漳龙一带还没有专业养蚕缫丝的师傅,没有懂蚕桑业经营的人才。为改良纺织业,增加百姓收入,童能灵向分巡巡海汀漳龙道上蚕桑条陈,建议引进种桑养蚕缫丝技术,教授乡民种桑养蚕缫丝,利用农闲时节增加收入,切实改善民生。

掌教芝山 名垂千古

 

        乾隆十年(1745)春,爱新觉罗·雅尔哈善(满洲正红旗人)分巡巡海汀漳龙道,慕童能灵大名,聘请他担任漳州芝山书院山长,以传道授业解惑为使命的童能灵欣然应允。童能灵任芝山书院山长后,门下四十余人喜得名师,他倾尽心血,设立学规,诱掖后进谆谆不倦,问答反复不厌。童能灵不讲道听途说的肤浅之学,只将其苦心探求的心得教给学生,士子皆心悦诚服,亲其道范,被其教泽。在芝山书院掌教仅七个月,童能灵于乾隆十年(1745)八月二十六日在芝山书院内端坐时,因“微疾”瞑目而逝,众弟子环聚先生身旁痛哭:“吾师何弃吾侪之速也?”一时长空云黯,骤雨如注,悲切先生离世。童能灵时年63岁,其门生在芝山书院为恩师特设灵位,用以祭奠。

        童能灵去世后,汀漳龙儒士私谥其号为南城先生,以表对理学大家的崇高褒奖。各级官学和官员也对童能灵作出了高度的评价,汀州府学和下属八县县学向上级的呈文中称赞他:正学之津梁,圣经之羽翼。知县秦士望认为他:悉本濂洛关闽之传。汀州知府(浙江会稽即今浙江绍兴市人)沈伟业认为他:羽翼圣学,楷模士林,乡国之完人。福建学政吴嗣爵(浙江钱塘人)认为他:孝友持躬,潜心正学。福建布政使高山(山东历城人)认为他:学擅儒宗,才堪命世,书成悉皆濂洛关闽。闽浙总督马尔泰(满洲正黄旗人)认为他:涵养深纯,立身严正,潜心正学,阐发濂洛关闽之遗书。闽浙总督马尔泰和福建学政吴嗣爵、福建巡抚周兴健将其事迹详报礼部,由礼部题请乾隆皇帝钦准,将童能灵祀入连城文庙乡贤祠,这是朝廷对一名闽西理学大儒的最高褒赏。为激励连城学子有志于学,知县秦士望还将其祀入官办的冠豸山五贤书院,与宋时五子周敦颐、张载、程灏、程颐、朱熹,一同接受后世学子的膜拜和祭祀。

      《清史稿》在“列传”中记载了童能灵事迹,并评论称:“连城理学,始自宋之邱起潜(邱鳞),明之童东皋(童昱),而能灵、鹏翼(张鹏翼)继之。力敦伦纪,严辨朱(朱熹)、陆(陆九渊)异同。张伯行抚闽时,建文溪书院,祀起潜、东皋。后增建五贤书院,中祀宋五子,而以能灵、鹏翼配焉。”童能灵在福建理学的继承和发展上,做出了极其重要而独特的历史性贡献,为朱子理学的发展贡献了光芒四射的闽西智慧,成为令人敬仰的著名理学家、教育家。

                                                               (福建 童杰章荐稿)
姓 名:
标 题:
内 容:
验证码: 点击刷新验证码
相关专题:谱牒史料
·家谱中记载的祖先可信吗? (2024-7-25)
·三个相同内容的谱序如何能关联? (2024-7-25)
·刘英遗腹子护送记 (2024-7-14)
·方孝孺“十族”之说是谎言 (2024-7-5)
·方孝孺为什么到前童教书 (2024-6-15)
打印新闻     |      关闭窗口
 

童氏宗亲网 © 版权所有
网站管理 邮箱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