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童氏源流    |    宗支世系    |    宗亲动态    |    童氏视觉    |    童氏名人    |     谱牒史料    |    名胜民俗    |    寻根觅亲    |    宗亲留言    |    联系我们    |    童氏企业
【中华童氏-电子版】【童氏文集】 【宗亲名录】 【网络投稿】【发布供求信息】 【繁體中文】
   安徽枞阳县童长荣家风...
   三地宗亲相聚兰溪...
   福建永定童氏祭祖
   长汀县童坊镇童坊村甲...
   2024年正月初九连...
   河姆渡传人童岳年:痴...
   神奇美溪 童氏大美
   童岳年余姚阳明古镇举...
   第二届宁波新家谱编修...
   义乌童大宗祠冬至祭祖...
   福建漳州华安童氏慎德...
   童小华教授当选中国工...
   宁波童氏宗亲磐安拜访...
   印尼童氏回广东大埔石...
   象山童氏宗亲参访宁海...
   前童古镇: 一朝闺门...
   永康教师童勇志出任亚...
   雁门风华•...
   浙江三宗亲参访福建永...
   杭州亚运会丨童心夺得...
 
童衍方:凌云健笔任纵横
发表时间:2009-6-11 19:02:41     新闻来源:宁海新闻网2008年11月4日      阅读:2563次


                        

        潇潇风雨,秋意阑珊。在西子湖畔的中国印学博物馆,记者见到了刚刚当选为西泠印社副社长的童衍方先生。童衍方先生祖籍宁海前童,国家一级美术师,上海中国画院画师,上海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篆刻委员会委员。甫一见面,童先生给人的印象,谦和温雅,举手投足间透露着大家气度。
                                                              难舍乡情
      “涛声听东浙,印学宗西泠。”有着105年建社历史的西泠印社,人文荟萃,是国内外著名的艺术团体,享有“天下第一社”的美誉。迄今的7届社长中,宁海籍人士就出了2名副社长,之前,就有国画大师潘天寿,这也可以说是宁海人的骄傲。
       一说到家乡宁海,童衍方饶有兴致。他说首先感谢家乡父老对自己的关注与关心。现在的宁海建设得越来越美,变化之大,令人感慨。家乡不仅有方孝孺、潘天寿、柔石这样的先贤与名人,而且在人文精神方面也蔚为可观。宁海精神中的硬气,同样也给予宁海籍书画家有益的滋养,宁海的书画骨气硬,就是一种证明。因此,非常感激家乡先天所留给自己的东西,无论是艺术或是为人,这都将是一种财富。
     这些年来,虽然回家乡的时间不是很多,但家乡的小桥流水,家乡的风物人情都是一份难以割舍的情怀。在童衍方的书画作品中,落款时他总喜欢题上“宁海童衍方”这样的字样,足见家乡在他心头上的分量,对他来说,这也许是一道永远的风景。
                                                              成于艰辛
     成功离不开执着与艰辛,“艰难困苦玉汝以成”。童衍方的父亲是一名黄埔军校毕业的军官,从小童衍方就在上海长大,从小学开始,他就是班里写写画画的能手。除了班里的黑板报,他还常常帮助学校的图书馆抄写各种资料卡片。有了这样的机会,他就可以享受到借书的待遇,因此,常常可以借到自己想看的更多图书。他说,自己借得最多的是美术、书法方面的书籍。
       上初中的时候,童衍方的文科成绩出类拔萃,而且记忆力特别出色。语文老师常常对他说,衍方只要以后考上大学文科,保证是个人才。但事与愿违,在那个成分比任何条件都重要的年代,因为父亲的原因,大学之门对他来说,真是遥不可及。上世纪60年代,初中毕业他被分配到一家副食品企业,操刀宰肉。
     尽管在严酷动荡的环境中,那种似乎与生俱来的艺术火花并没有在童衍方的心中泯灭。1969年,他有幸结识若瓢师,并跟随他开始学习书画。若瓢师鼓励他说,人生立足,一定要有一技之长。于是,童衍方便随刻竹高手徐素白学习技艺。
       刻了2天之后,童衍方发现刻竹工艺性较强,似乎并不适合自己的个性。第2年在若瓢师的引荐下,他跟随上海中国画院的唐云先生学习收藏鉴赏,并随来楚生先生学习书法篆刻。看到刻苦好学的书画后进,两先生大加鼓励,第一次见面,两人就拿出自己收藏多年的名家作品赠送给他。
       有了名师指导,童衍方在艺术道路上,可谓如鱼得水,一份艰辛,一份收获。在1973年举行的首届上海大阪书法篆刻展中,童衍方崭露头角,作品被入选入集。篆刻大王叶潞渊也十分赏识这位书画小友。1973年开始,上海中国画院几次想借调童衍方到画院,但鉴于他的家庭成分,这件事还是被搁浅了。
     天生我材必有用。在冥冥的等待中,机遇再次向他垂青,一场浩劫结束后,1978年7月,上海举办沈伊默作品展览,画院由于人手不够,童衍方再次被抽调过来,负责有关作品的征集。几乎在3个月的时间内,他每天4:30起床,在别人上班之前,他几乎已经干完许多活,甚至包括擦作品镜框。展览结束,他又把作品完璧归赵。他的勤勉认真赢得大家的感动,上海中国画院强烈要求把他借调过来,这一次,一切都十分顺利。
                                                                 春暖花好
      随着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大地春暖,百废俱兴。艺术之花在这温暖的春天,竞相开放。童衍方说,和许多艺术家一样,他也迎来了自己的艺术春天。
     1980年,他顺利解决了编制问题,正式调入上海中国画院。工资涨了,住房也由以前的10多平方米,换成了80多平方米套房,也在那一年,他第一次踏出国门,东渡日本开始了讲学交流。
       1983年,他被吸纳为西冷印社社员。1989年,第一本作品集《童衍方印存》出版发行。以此为发端,童衍方在书画、篆刻、鉴藏方面多有著述,作品洋洋洒洒,卓有见地。
       1990年以后,随着艺术上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童衍方频频到日本、台湾等国家与地区开展讲学与展览,声誉日隆。一次他到台湾地区讲学,谈到书画、金石、鉴藏等方面出口成章,与座者颇为惊讶,问他是哪所艺术院校毕业的。他坦白地说,自己只是初中毕业,自学而已。正是有基于此,童衍方长期以来在自己的研究领域孜孜以求,锲而不舍。
      谈到改革开放30周年,童衍方感慨系之。他说,自己的艺术经历,就是改革开放的生动写照。感谢时代,给了中国的艺术家们这么好的艺术环境,交流与创作的自由度越来越大了。现在,自己到日本去访问,甚至连日本的艺术家都羡慕我们国内的同行,所以今天的艺术工作者比以前许多的大师要幸运。
       说到家乡的书画艺术时,童衍方十分感兴趣。他说,宁海人杰地灵,书画人才辈出,不仅有国画大师潘天寿,名家应野平等享誉画坛,而且有着浓厚的书画氛围,人文精神方面也是可圈可点,这是宁海人共同的精神财富,希望宁海的书画家们在人品、艺品方面继承大师风范,继往而开来,多与外界加强交流,一定能有更多的人出类而拔萃。

                                                                                             (记者  林海源)

              

姓 名:
标 题:
内 容:
验证码: 点击刷新验证码
相关专题:宗亲动态
·安徽枞阳县童长荣家风传承研究会研究故居保护 (2024-5-12)
· 三地宗亲相聚兰溪 祭祀千年始祖童澄 (2024-4-15)
·福建永定童氏祭祖 (2024-4-1)
·长汀县童坊镇童坊村甲辰龙年扛台阁闹元宵庆典活动 (2024-2-26)
·2024年正月初九连城童氏冠豸山书院团拜 (2024-2-23)
打印新闻     |      关闭窗口
 

童氏宗亲网 © 版权所有
网站管理 邮箱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