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童氏源流    |    宗支世系    |    宗亲动态    |    童氏视觉    |    童氏名人    |     谱牒史料    |    名胜民俗    |    寻根觅亲    |    宗亲留言    |    联系我们    |    童氏企业
【中华童氏-电子版】【童氏文集】 【宗亲名录】 【网络投稿】【发布供求信息】 【繁體中文】
   接力救下19人!龙岩...
   缅怀革命先辈 弘扬红...
   童氏宗亲网聘请第十七...
   谢谢你,童梦奇!
   安徽枞阳县童长荣家风...
   三地宗亲相聚兰溪...
   福建永定童氏祭祖
   长汀县童坊镇童坊村甲...
   2024年正月初九连...
   河姆渡传人童岳年:痴...
   神奇美溪 童氏大美
   童岳年余姚阳明古镇举...
   第二届宁波新家谱编修...
   义乌童大宗祠冬至祭祖...
   福建漳州华安童氏慎德...
   童小华教授当选中国工...
   宁波童氏宗亲磐安拜访...
   印尼童氏回广东大埔石...
   象山童氏宗亲参访宁海...
   前童古镇: 一朝闺门...
 
剡溪童氏源流考
发表时间:2024-9-18 10:04:56     新闻来源:     阅读:230次
 
(童话 文)
 
​​​          童姓在今天大陆的姓氏排行榜上排在第148位,人口约105万左右,占全国人口的0.079%。嵊州市现有童姓人口6200多人,在全市姓氏排名中列29位。
 
        一、​追溯中华童氏之源流
       童氏出自上古轩辕黄帝之孙颛顼之子老童,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据西汉《大戴礼记·帝系篇》记载:“颛顼产老童。”唐代《元和姓纂》亦载:“颛顼生老童,子孙以王父字为氏。”
 
       传说,老童天生有一副好嗓子。颛顼晚年,诸侯黎氏作乱,他亲率部队前去讨伐,黎氏英勇作战,颛顼的士兵却怯战。颛顼帝灵机一动,叫儿子高声唱歌,其歌洪亮有如钟磬,又有音乐的韵味。士兵听了热血沸腾,斗志顿起,而黎氏听了却心惊胆战,斗志全消。黎氏之乱很快平定。又命令儿子作乐以淳化百姓,奇怪的是此子至老,声音不变,依然如孩童般清脆,所以人称老童。其后人就以其名为姓,奉老童为童姓始祖。世代相传至今,是我国非常古早的姓氏之一。
 
​       童姓发祥于雁门郡(今山西代县一带)和渤海郡(今河北沧州一带)。堂号:雁门、渤海。春秋战国时,童姓避居山东。先秦时,童姓主要活动在山东北部(琅琊郡)地区。秦汉时期,童姓已经南下安徽、河南。
       东汉琅邪内史童仲玉,琅琊郡姑幕(今山东诸城)人。“遭世凶荒,倾家赈恤,九族乡里赖全者以百数”,善名闻名遐迩。他两个杰出儿子童恢和童翊的事迹也被载入《后汉书·循吏列传》中。
 
      童恢,字汉宗。自幼受到良好的家庭影响,发愤读书,立志济世。后来曾出任州郡小吏,因办事干练,廉洁奉公,受到司徒杨赐的赏识,于公元182年(东汉光和五年)举荐其任不其(故城位于今青岛市城阳区)县令。在任期间,勤于政事,体恤民情,为人处事宽和。对县衙小吏或百姓有过错者,晓以理义;对恪尽职守或为百姓做好事者,则赐酒肴勉励。不图荣华富贵,专事倡导农、桑、牧、织等业,使之井井有条。境内秩序良好,牢狱连年不押囚犯。邻近各县有许多百姓迁来不其县居住。因政绩卓著,由不其县令迁任丹阳郡太守。不其百姓曾立童公祠,又筑衣冠冢,年年祭祀。民间长期流传其在崂山捕虎驯虎等故事。
 
​​        童恢和童翊后裔后播衍到全国。唐宋时期,童姓进入四川,东南挺进浙闽。 元明时期,童姓分布于南方各地。
 
        宋元明600年中,童姓的分布总格局变化不大,其人口主要由北方向东南、中部、西南地区迁移。全国形成了以浙闽为中心,向外散布的分布区。
​        明代,童姓大约有4.3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06%,排在第180位以后。童姓第一大省是浙江,约占全国童姓总人口的30%。其次分布于四川、山东、福建、河南、江西等地。
        清代,童姓大约有13万多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14%,排在第116位。清朝时期,浙江仍为童姓第一大省,约占全国童姓总人口的57%。其次分布于福建、湖北、广西、安徽、四川等地,同治年间童姓进入台湾。
      目前,童姓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在浙江、云南、湖南,这三省大约占全国童姓总人口的44%,其次分布于安徽、江苏、湖北、福建、四川、江西,这六省的童姓又集中了童姓人口的37%。浙江为童姓第一大省,占童姓总人口的15%。在全国形成了东起浙闽,连赣皖,串两湖,接云川的童姓分布带。
 
​        二、寻访嵊州童氏主要聚居地
 
        剡溪是嵊州市的母亲河,“气聚山川之秀,景开图画之齐”,自古与绍兴鉴湖并称为越中胜景。嵊州童氏主要分布在剡溪流域沿线的下王、剡湖、仙岩、甘霖、浦口、鹿山、崇仁等乡镇(街道),可分为剡东十里童、剡北里坂童、剡南苍岩童这三支,均系唐五代时期避乱迁入。
 
​       1.十里童下王散记
       下王镇位于嵊州市东北部,四明山主峰北面,距市区27公里,人口1.4万,其中童姓人口为2600余人。
 
       下王镇境内山峦连绵,地势高峻,是一座青山环抱的小镇。清清的十八都江潺潺自东向西流过,与四都江汇合后称嵊溪,注入剡溪。小镇东部呈散点分布,西部略呈正方形,青瓦粉墙,一派古朴风情。
 
 
       下王镇旧时为山水诗人谢灵运的游憩之地,唐宋时为游谢乡。据《剡东童氏宗谱》记载:唐僖宗朝浙江山河节度使童良玉因避黄巢兵乱,迁来世外桃源的剡东游谢乡。下王原名王村下畈。童姓移居后,改名为下王,由于童姓族繁支茂,村民络绎地方十里,故这里一带有“十里童下王”的通称。
 
        童氏世居下王镇,为嵊东之望族,民国时期出了两位颇有声望的法官。童杭时,字萱甫,号枕溪,他在日本留学时,结识孙中山先生,加入同盟会。曾任孙中山大元帅府参议,宪法起草委员会委员。童杭时为人刚直不阿,二十年代公正审理了一场曾轰动全国的黄慧如、陆根荣主仆恋爱案。童杭时之弟童济时,字济川,号渠轩,少壮时为热血男儿,追随徐锡麟奔走革命。辛亥革命后,曾任广州护法军政府大理院(即最高法院)庭长、代理院长。后长期在沪、浙一带司法部门工作,1937年日寇铁蹄踏进上海滩,敌酋得知童济时曾留学日本,逼他出任伪上海市高等法院院长,被他严辞拒绝,毅然冒险离开了上海。回到家乡,组织协和、四维两乡自卫队,抗击日寇。童氏兄弟的父亲童洁泉是位开明的老人,早年曾出资资助孙中山先生革命。老人七十寿诞时,孙中山先生写来了《寿童洁泉七十》诗:“阶前双凤戾天飞,览揆年华届古稀。治国安民儿辈事,博施济众我公徽。玉槐花照瑶觥燕,窦桂香凝彩舞衣。所欲从心皆絜矩,兰孙绕膝庆祥晖。”全诗热情称赞了童老的风范和他的家庭,诗中“阶前双凤”指的是老人的两位儿子。
 
 
 
       童氏人才辈出,著名石油地质与勘探专家童晓光教授也是下王人。童晓光1935年4月出生,中学就读于当时的嵊县中学,即今天的嵊州中学。这所历史悠久、师资雄厚、校风严谨的百年名校为童晓光今后的成才奠定了扎实基础,并且对他的一生产生了深远影响。1955年,童晓光响应祖国建设的号召,毅然投考南京大学区域地质专业。4年本科毕业后,又考取了本校的大地构造专业研究生。1964年,完成论文顺利毕业,并于当年进入石油部(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前身)工作。从此开始了这位石油地质与勘探专家将近半个世纪的找油生涯,并逐渐成长为该领域承前启后、开拓创新的新一代核心人物。2005年11月,童晓光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镇东北部边缘有称之为嵊州市境内六大名山的覆卮山,主峰海拔861.3米。高耸入云,世传为神仙憩饮之所。自山腰至山麓,有冰川遗迹石浪三条,势若排山倒海,石浪下清泉汩汩常年不涸,叮叮咚咚似仙乐飘来,古称龙窟。相传曾有双龙在此修炼,后腾飞而去。山巅有大石,平广可容数十人,景色奇丽。山水诗人谢灵运曾登临其上,饮酒赋诗,酒罢覆卮(古酒器称卮)岩上,故名覆卮山,或云其山形似覆卮而得名。
 
      镇东部的三步跳水库环境优美、风景如画,顺延的十八都江有8公里的路程,开发漂流项目条件得天独厚。在三步跳水库的源头,还有一处被当地百姓称作为“布机岩”的峡谷,状如布机的岩石,如丝的瀑布飞流而下,峡谷内绿树成荫,山花烂漫,清溪长歌,约有5平方公里。
 
​​      十八都江附近的石舍村,有一处火山节里地质景观。那里林木葱茏,悬岩如壁,结晶状的石柱依势排列,形同一排排木头,又似琴键,气势磅礴,蔚为壮观,作为旅游资源开发颇有价值。
 
 
​       2.里坂童氏追宗
 
       嵊州市剡湖街道里坂村也是一处童氏的聚居地,童姓人口近1000人,居嵊始祖是唐代的天台令童鼎。
        据元代嵊人、翰林院编修许汝霖撰的《古剡培菊堂续修童氏宗谱序》所述:“童氏出于颛顼之子老童,封于雁门,遂以童姓。历汉晋隋唐,以及宋元,其间名世迭生,英贤辈出;枝分叶散,岳峙川流;孝矩忠规,仁声义烈;公侯保辅之尊,守令卿尹之贵;钮龟鸣玉,紫盖珠轩;忠肃参懿,宣惠慈和;门物成务,衣冠接踵,袍笏相承,岂不美欤!所谓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盛德之后,必有百世之祀者也。嵊邑诸姓,多避五季之乱,迁徙乔寓遂沾嵊籍。独童氏传历数十余世,上下千有余载,门风俗范,诗礼彬彬。至唐讳鼎,号主南者,授天台县令,秩满告休,适遇裘甫兵寇不前,遂卜居于剡之八里洋余粮岭”。
 
       清道光《嵊县志》记载:“甄山,在县北十里,传大禹遗迹,俗呼石蒸笼,亦名甑石,其地有禹妃祠。”当年大禹治水,禹后就在此蒸馒头,为大禹提供三餐所需。禹后庙即禹妃祠,为嵊州市文物保护单位。庙内有崇祯十五年(1642)邑人、进士王心纯撰的“禹后灵祠碑”。这碑也记载了里坂童氏入剡的历史,碑记曰:“粤稽剡北八里洋童氏始祖讳鼎者,唐大中辛未第令天台,讫跋解职过剡,阅千载于兹,厥境蕴藏大禹圣后也。”
     童鼎,字继宗,号主南,河南汴州(今开封)人。唐大中五年(851年)登进士,七年(853年)授天台县令,在任期间,颇有政声。鼎公生平敬仰东汉“二疏”(疏广、疏受叔侄),至咸通元年(860年),遂辞官回乡。从天台到剡县(今嵊州),正好遇到裘甫农民起义,义军以剡城为根据地,攻打明州(今宁波),越州(今绍兴),通往外界的水陆交通都已阻塞,进退不能。鼎公远眺竹山风物之胜,登八里洋见土沃原平,人仁俗美,于是便定居剡县城北禹粮岭麓。
          鼎公生子萃,萃生子谦臣、谦弼;谦臣生子清一、清二,谦弼生子清三、清四,分号松竹梅菊,名为四晚堂。清一府君优游山林,徙居县东二十里许之十里童(今下王镇),是为派;清二府君富于文学,宁海富族延教,定居于塔山(今宁海前童镇),是为派;清三府君迁居会稽(今绍兴)富盛埠,是为派;清四府君祖袭故址,是为派,号“培菊堂”。[鼎公后裔松、竹、梅、菊四派详情待考,此为一家之言——编者注]
        里坂童氏自始祖鼎公之后,传至二十二世祖思惠公,赘于谢岩钱姓,后爱山之灵秀,涧水之澄清,就卜居狮岩旁施家爿。又传至银公,遂大发其祥,生有六子名枋、松、枌、楞、楠、术。楞、楠二房乏嗣,尚存四房。后枌公改迁大洋;术公之孙应禹、应登徙居逵溪。又三十五世祖声培、声高移居西鲍。故今嵊州里坂、施家爿、强口、西鲍、逵溪,柿树湾童氏皆一脉相承。“培菊堂”童氏字辈排行为:仁义礼智信,端庄肃靖康,元和思盛德,能厚庆贤良,恩泽承先哲,声高振远方,英雄豪富贵,天启后人昌。
 
        3.高童乡村风情
        高童自然村位于嵊州市南部,毗邻桃花源般的江南小镇苍岩,由高田、童村、后湾三个村子合并而成。童村和附近的杨家屋村是苍岩童的居住地,是嵊州童姓的一支。
 
        据《剡南童氏宗谱》载:东汉丹阳太守童恢后裔童巽,于唐末为避五季之乱(又称五代之乱),从河南开封出逃,一路南下,过剡县苍岩,四顾山峦起伏,树木青翠,环境幽静,宛如世外桃源,即定居苍岩前童,名下村,为剡南童氏之始。
 
       又经过数代,因人丁增多,居住狭隘,于是仲云公徙迁殿前,为中村。宋元祐年间(1086—1093),有识之士千二公,性闲雅,好山水,至金盘里,见森林郁郁葱葱,泉水涓涓滴滴,建土宅而居之。因其氏而名曰童村,是为上村。后童村长子士富偕同士元,择居于杨家屋,筑茅屋数间,栽竹木数亩,耕读传家,怡然自乐。
 
       高童村以前隶属于苍岩镇,后随苍岩并入甘霖镇,2007年全市行政村调整后,高童、杨家屋和殿前组建成新的殿前村。高童村地势属于丘陵地带,村民勤劳朴素,农业以种粮为主,其中榨面也很为有名。
 
       环绕高童村流过的那条小溪称小乌溪江,是剡溪上游澄潭江的支流,蜿蜒曲折,清澈见底,是难得一见无污染的天然溪流,周围是青山,风景甚是优美,是剡溪风光的典型代表。每逢夏季傍晚,可见到许多车辆从村中的公路穿梭而上,都是从嵊州各地赶来游泳的,此时,小溪已变成一个天然的绿色泳池。如果您喜欢山水风光,一定要到那里去走走,感受一下那里的乡村气息,心情会无限舒畅。
 
 
       4.崇仁童氏寻根
 
        崇仁,是一座美丽幽静的江南古镇,在嵊州市西北11公里处,原名杏花村,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
 
 
​​      古镇以义门裘氏的历史最为风光,保存的文化古迹最为完整。古建筑群庄严典雅,保持明清风貌的成片的台门有100多座,小巷弯曲多变,砖雕、石雕、木雕、照壁屏风、镂花窗棂、勾檐斗角、廊柱、井台、井圈等处,均随处可见,工艺精湛,妙不可言。台门门墙高大,各有特色,门额上浮雕“佳气氤氲”等字样。既房宇毗邻,又路路相同;既珠联璧合,又独立成章。看罢深院高墙,领略了它的悠然情趣,不禁令人感怀“庭院深深深几许!”崇仁义门裘氏始于宋代,为古镇第一旺族。旧时又有张、王、陈等数姓,而童姓则是崇仁之小姓。
​​
       我家居嵊城,至我一代已历四世。当年祖母在世时曾说起过,曾祖父兄弟分家后,从崇仁来到城里,以开烟袋铺为业。长、次、幼三子又分成天、地、人三房,我家属人字房。姑母健在时也说起过,曾祖父是家长太公,小时候清明节家里人都要跟他到崇仁笔架山上坟。可见,崇仁应该是我们童家的祖地。
 
 
​       我爱好文史,长期供职于文旅部门,热衷于地方之风土人情。自2000年来,我陆续走访乡村,重点了解童氏在嵊州的分布和世系情况,并和省内童氏聚居地——鄞州区赤堇童、宁海县塔山童、柯桥区竹园童开展交流,试图寻找崇仁童氏和他们的关系。又通过研究曾祖父的《分书》和父亲提供的有关信息,对本族宗亲作了大量调查走访,方初见端倪。曾祖父名锦章,下有胞弟锦明和二个妹妹。同辈叔伯兄弟有锦成、锦林,可见“锦”字应该是他们一代的辈份,按年龄分,他们的排列是锦章、锦成、锦明、锦林。他们的后人大多从崇仁迁居城里,又从城里迁往杭州、扬州、新昌等地。建国后,嵊县颇有名望的教育界老前辈童先荣应该是我本族宗人。
 
​​
       至今我尚未找到崇仁童氏与嵊州上述三支童氏的联系,崇仁童氏祖上世系如何?迁自何处?还有待于探索。
 
 
主题: 江苏,寻童姓
作者: 童剑飞 (2024-9-22 17:22:50) 103.254.223.250
内容: 江苏常州
浏览该商品的全部1条评论>>
姓 名:
标 题:
内 容:
验证码: 点击刷新验证码
相关专题:童氏源流
·童姓源流考证 (2024-10-2)
·明代《太一公源流辨》 (2024-7-25)
·梅九童氏祖宗生平年份考究——兼谈谱牒公元时代干支三种纪年的运用 (2024-6-2)
·江西上饶铅山县罗家桥童氏源流考 (2024-4-13)
·浅谈广东茂名化州童氏源流 (2024-4-8)
打印新闻     |      关闭窗口
 

童氏宗亲网 © 版权所有
网站管理 邮箱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