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童氏源流    |    宗支世系    |    宗亲动态    |    童氏组织    |    童氏名人    |     谱牒史料    |    名胜民俗    |    寻根觅亲    |    宗亲留言    |    联系我们    |    童氏企业
【中华童氏-电子版】【童氏文集】 【宗亲名录】 【网络投稿】【发布供求信息】 【繁體中文】
   湖北童氏家门甲辰端午...
   童氏宗亲网聘请第十七...
   谢谢你,童梦奇!
   安徽枞阳县童长荣家风...
   三地宗亲相聚兰溪...
   福建永定童氏祭祖
   长汀县童坊镇童坊村甲...
   2024年正月初九连...
   河姆渡传人童岳年:痴...
   神奇美溪 童氏大美
   童岳年余姚阳明古镇举...
   第二届宁波新家谱编修...
   义乌童大宗祠冬至祭祖...
   福建漳州华安童氏慎德...
   童小华教授当选中国工...
   宁波童氏宗亲磐安拜访...
   印尼童氏回广东大埔石...
   象山童氏宗亲参访宁海...
   前童古镇: 一朝闺门...
   永康教师童勇志出任亚...
 
前童“逆子”3——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宁海县首任县长童先林
发表时间:2024-9-4 17:26:52     新闻来源:原创 义族前童 2024年09月04日      阅读:163次
   
          1937年7月9日,宁海县县长李涵夫率国民党县区党部代表和政府机关工作人员、学校团体代表、社会各界名流等数百人,举行隆重的忠烈祠入祠仪式。正式入祠的有十二人,其中军职和军衔最高的是国民党军新编52师307团中校团附童保俊。可能要让你震惊的是,这个证书上盖着蒋中正亲笔签名的字印、上面书写着烈士姓名童保俊的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宁海县首任县长童先林的父亲。
 
 民国廿六年七月十四日(1937.7.14)《宁海民报》消息
 
       童保俊出生于宁海前童,民国七年(1918)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1926年3月,童保俊在黄埔军校任职的原保定军校老同学陈诚的引荐下,出任黄埔军校四期中校战术教官。这一期学员中,不乏有国共两党著名战将。除了那个步科第2团第3连的林彪外,还有同毛主席一道发动秋收起义的领导人伍中豪,陕北革命根据地创建人刘志丹等;至于国军将领,那就更多了,胡琏、张灵甫、谢晋元、李弥、文强等都是,这些人或多或少地都受教于童保俊的鞭下,以至于这些学生后来的军职和军衔都高过教官,一旦相遇,在教官面前,还是毕恭毕敬的。
       1926年7月9日,国民革命军在广州誓师北伐,蒋介石亲任总司令,并将原先自己担任的第一军军长委交给何应钦,王柏龄则被委为第一军第一师师长。这个师是蒋介石嫡系中的嫡系。蒋介石常年忙于军政相争,军校里的事务几乎都是由教育长王柏龄一手打造。童保俊初入军校执教,王柏龄自然是上司,但具体业务归属于教授部,教授部的副主任是叶剑英。这次北伐军的重组,第一军的班底几乎都是教授团的教头,童保俊也被王柏龄引入自己的麾下。挥戈出师后,攻难克坚,所向披靡,很块就打到了南昌城下,王柏龄也从第一师师长升任第一军军长。春风得意的王柏龄,想再显英豪,不听劝阻,贪功冒进被围,最后临阵逃脱。失去一军之主后,作为参谋长叶剑英只好硬着头皮顶上,童保俊则不离不弃,即便多次身临险境,始终跟随在叶剑英身边。战后,王柏龄被撤了军职。为了强化地方管理,保障军需供给,叶剑英推荐童保俊兼任兴国县县长。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叶剑英毅然通电反蒋。受此前后二件事的影响,童保俊一直被冷落。蒋介石的南京政府成立时,他的一大批袍泽、僚属和学生,瞬间都成了新贵。他淡然处之,不找人,不找门路,更不攀老蒋这个一句话能改变他命运的老乡。他顺其自然,退居军校继续执教。 
       1933年5月,经过四次围剿的失败,蒋介石调集百万大军,设行辕于南昌,并对参加围剿的军队进行了强有力的改组。但是,蒋介石的餐桌上,还有一道非常头痛的菜,那就是卢兴邦部。
       卢兴邦,福建尤溪人,是个典型的地头蛇。早年因饥寒交迫被所逼,反杀豪强落草为寇后拉出一支队伍,凭此资本在军阀的混战中,左右逢源又反复无常,高峰时,霸占过福建21个县,现在落魄了,但仍占着老家尤溪、沙县、宁化、永安这一带,谁都奈何不了他。蒋介石也重不得轻不得。这次借围剿红军为名,给他补充了一批武器,将其改编为新编五十二师,同时将大量的黄埔系干部渗透进卢部,在师、团、营、连担任各职。这是个土匪窝,好多人都不愿意去,蒋介石这才想起了童保俊,准备把他从军校的教官调入卢部。很多朋友都劝他别去拿这双筷,在那里,好无份,坏有份。
 
 
童保俊中校
        童保俊也在犹豫踌躇。
        童保俊为塔山童氏第二十五世孙,支属二房花桥派,他的祖上自第二十代开始,到他父亲这第二十四代,一直都是单传。中间的第二十三代,有过四兄弟,前面几个几乎都在“长毛反”时被杀,最后只剩下一个小弟也就是童保俊的爷爷。当年他才十四岁。一个十四岁的少年,支撑着门户,可谓是备受欺凌。那祖上留下的一点薄产,常被虎视鸮张。待他父亲长成,爷爷为他的儿子下了重聘,将西乡著名武术教头、小汀“庆老本”的女儿迎娶进家,这才有了门户清静。父亲就此安心攻读诗书,博得一衿功名。
        塔山童氏这一大族里,童保俊的家族,可以称得上知书识礼。他的第十九世直系祖作霖公,还在塔山童氏大族的宗谱里,留下《十嘱》的祖训,作为全族的行为规范。能让祖训载入家谱,在童氏这个家族,光靠财旺,还是不行的,如果没有德厚,是很难被族人所重的。以德为先的衣钵,被后代很好地继承着。他的父亲企予先生,饱读诗书,为人公道,是上下乡村公认的“老娘舅”,但凡村人有间隙,一顶小轿就会来到他的家门前,请他去“讲案”(调解)。可能是见过太多的世面,弱肉要被强食,是个无法逃脱的法则。为了自身的生存,强大自己是必须的。因而,在他儿子未来的道路上,有过无数次的深思熟虑,乱世当道,习武就成了最佳的选项。但是,在从军的路上,儿子保俊的时运总是不佳。人们常说,宰相府里七品官,而童保俊却没有这样的好运。作为蒋介石嫡系中的嫡系,应该是前途似锦。但是,命运的玩笑不断地向他开来。开始,入幕于临阵脱逃的王柏龄;后来,又交好于义无反顾的叶剑英,从黄埔军校执教到北伐功成,从中校还是到中校。现在被冷落多年后重新起用,清楚的人都清楚,老蒋眼里,他只不过是弃之可惜的“鸡肋”。他可以抗命,但他深知蒋介石为人,他可以让他“饭碗”不保,一想到此,不觉惊出一身冷汗。虽然诗书传家,因人丁不旺,他们在这个家族里,还是挣脱不了的弱房命运,所以,这一家的棋步里,太需要一身戎装的笼罩了。五世单丁,到了他这一代,才枝分双丫,老父需要他的门面,小弟需要他的光晕。他别无选择。  
      童保俊来到了闽赣边界,遇到的对手是彭德怀率领的工农红军东方军。在蒋介石调动百万大军歇斯底里一搏时,苏区红军也没闲着,正借连续四次反围剿的胜利,以博古为首的中共临时中央于1933年7月作出决定,将红一方面军主力分离作战,以红1军团为基干组成中央军,在赣江、抚河一带作战;以红3军团为基干组成东方军,东入福建,“筹款百万,赤化千里”。
 
苏维埃中央机关报《红色中华》关于第五次反围剿报道(1934)
       被整编的卢部52师,以永安为师部,兵力分驻沙县及宁化、清流、归化(今明溪)一带。永安是中央革命根据地的东线门户,是中央苏区边缘重要游击区,也是长期未能拔掉的据点。这次东方军向东进军,永安成了首选目标。经过缜密的分析推演,彭德怀决定将首战选定在永安北部的泉上。泉上归属于宁化,战略位置十分重要,现在由卢部52师307团驻守,童保俊为该团团附。泉上人口密集,又有坚固的土堡可依,且囤积有大量的武器弹药、粮食,盐巴、布匹等。首战必胜,历来为兵家所重,彭德怀因此调集万余人的部队,以红5师师长寻淮洲、政委乐少华、政治部主任袁国平率部主攻泉上土堡;以彭雪枫的红4师在外围设伏打援。一切都在运筹中。泉上被围后,卢部急调156旅旅长张兴隆率309团团长卢胜斌前来增援,在经过延祥险道时,被埋伏在那里的彭雪枫红4师包围,旅长张兴隆被击毙,团长卢胜斌被活捉。闻此捷报,担任红5师主攻任务的13团,在团长李天佑的带领下,一举突破土堡。卢部307团团长程泗海自杀,团附童保俊被流弹伤足,在左右搀扶下突出重围,前往永安师部医院救治。  
 
当年红军攻克永安报道(1934) 
      不久,红军东方军再次整编,决定成立红7军团,下辖红19、20、21三师。军团长寻淮洲、政委乐少华、参谋长粟裕,他们同时兼任红19师军政各职首长。为彻底扫清东进障碍,红军东方军司令部命令红7军团直捣卢部的老巢——永安。战斗于1934年4月打响,红19师于4月10日对永安形成合围之势。永安城区内外地堡林立,工事坚固,易守难攻。寻淮洲、粟裕等亲临现场勘察,发现城墙脚下有很多民房,便于隐蔽接敌,于是就决定挖一条坑道到城墙脚下。坑道挖通后,就用大木箱装了几百公斤的土炸药,运抵城墙脚下。18日拂晓五时整,将炸药引爆,城墙炸开了一个大缺口。红军攻城部队汹涌冲入城内,将敌人分割包围,实施歼灭,并活捉了国民党党部书记和伪县长及保安团团附等军政头目多人。当时《宁海民报》报道:
       童烈士保俊,邑之塔山前童村人,幼有大志,长入黄埔军校,追随委员长有年,屡立战功,累擢至五十二师三〇七团中校团附。民二十三年春,□□由赣窥闽,该团首冲,屡挫赤势。烈士(英)勇奋发,身先士卒,不幸流弹伤足,由左右送永安后方医院疗治。迨前线失利,永安被围,公犹裹伤登陴(城墙),指挥杀敌。左右有劝其稍憩者,公反以大义让之,谓:“不幸被创,未能上前线杀敌,致有此失。今日之事,有死而已。”遂不复言。历十余日,城陷,公指挥巷战,力尽被执……不稍屈而死,春秋三十有八。呜呼烈矣!
      《宁海民报》报道与红军战史比对,基本吻合,出入不大。但是,为了进一步坐实童保俊史迹,笔者曾专门同永安方面取得联系,希望能提供当时童保俊在永安时的文字资料。永安方面遗憾地表示,经多方查找,并无童保俊的名字。按常规,俘杀国民党县、团级以上的人物,都会公开报道和记录在案的,然而,没有童保俊这个名字。这让我想起另一种说法,童保俊被俘后并未被杀,而是通过秘密渠道去了苏联。其家属在1935年春,曾收到一封地址署为外埠海参崴51号俱乐部李桂英转童戚光(疑为童保俊化名)的来信,限于当时条件,家人未能前往一探究竟。    
      笔者由此展开推理,童保俊没有被红军俘杀的可能性是极大的。童保俊是黄埔四期教官,这期学生中,经过严格的军事训练和纪律教育,大都成为创建和壮大国民革命军和工农红军的骨干。像工农红军东方军的政治部主任袁国平,就是黄埔四期童保俊的学生,也是童保俊入闽后直接交战对象。在红军优待俘虏的政策下,不是十恶不赦民愤极大的首恶分子,红军都会宽大处理。像童保俊这样新来晚到的卢部军官,性格上一向宽厚隐忍,加上同红军将领等有师生之谊,网开一面是完全可能的。还有一条重要的线索,就是东方军红7军团政委乐少华。乐少华是红军队伍中唯一一个浙江籍军团级首长,又是镇海人,镇海同宁海也算是老乡近亲了。对向来最会认亲的浙江人来说,他乡遇老乡,感情上的拉近,是很自然的。再加上他曾留苏四年,对那边也算熟门熟路了,安排个把人的去向,应该没有什么难度。或许,他们也希望这位教官能像董振堂一样走进革命队伍,但是,背负太多包袱童保俊,为了家族的利益,他还没有这个勇气,选择隐忍或者“被俘杀”,是他能够接受也是所希望的。这样,不管在泉上被俘,还是永安被俘,在党和红军的安排下,远走他乡,考察学习也好,遁隐流亡也好,就成了最好的选择。
       行文至此,或许有人会说,通篇文章都说他的父亲童保俊,没有童先林本人的介绍。不错,接下去也不想进一步展开,因为首任县长童先林的坚强、忠诚、廉洁等事迹,通过本号和其他媒体的介绍,大家已经非常熟悉了。不过作适当的补充还是必要的。童先林走上“叛逆”道路,除了自身的觉悟和革命前辈的引导,同蒋记国民党政府的冷漠分也是不开的,“轰轰烈烈”的表面文章做过后,接下来的就是被遗弃。一个署名叫“明珠”的朋友,曾在《宁海民报》上发文,文中最后说:
        ……    
        公元配某氏,子二,长显灵(先林),女彩霞,遗产不丰,身后萧条。闻者惨之。余与公哲嗣有香火缘,或久疏不得其详,仅记其崖略如此。
《宁海民报》上文章资料
 
        “身后萧条”,“闻者惨之”,道出了当局的多么无情和人世间的多少无奈。
        为了家族的图存保全,童保俊终其一生,选择了驯服和无所抗争,希望自己亲属能够得到眷顾和免于其难。然而,事实又一次开了他的玩笑。他的儿子和家眷们如果凭着这一丝光环惨淡地经营下去,是个什么样的前景结果,应该能够想象的出。童先林没有犹豫,挥刀斩断了这个瓜连。他的弟弟童先左、堂弟童先巩、童先云、堂妹童曼琳、妻子葛益妹、弟媳葛钗妹在他的带领下,都成为共产党员;他的姐姐童彩霞、姐夫张侃、舅子葛民汉、姨子葛兴妹、姨丈章金土、干坑姑婆、下洋周姑婆、三四个表叔、桑洲姑妈、表弟、东岙表姐、高坦娘舅、爷爷的朋友童可时及儿子童宏吉等二十多人,在他的鼓动下,都参与革命,支持革命。
童先林县长
       童先林,在为广大受压迫民众谋取翻身解放的同时,也完成了对自己整个家族的救赎,走上了新生,成为宁海“第一红色家庭”。
       撰文:方   根
       图片:来自资料          
 
 
姓 名:
标 题:
内 容:
验证码: 点击刷新验证码
相关专题:童氏名人
·前童“逆子”2——中华民国开国宁海县首任知县童建侯 (2024-8-29)
·前童“逆子”1——辛亥革命浙江省首任临时都督童保喧 (2024-8-23)
·童利民,浙江大学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 (2024-4-13)
·中西教育先驱钮钴禄·恩格子孙后代成学界繁星 (2024-3-15)
·上海嘉定著名实业家,近代开发浦东第一人:童世亨 (2023-3-13)
打印新闻     |      关闭窗口
 

童氏宗亲网 © 版权所有
网站管理 邮箱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