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童氏源流    |    宗支世系    |    宗亲动态    |    童氏视觉    |    童氏名人    |     谱牒史料    |    名胜民俗    |    寻根觅亲    |    宗亲留言    |    联系我们    |    童氏企业
【中华童氏-电子版】【童氏文集】 【宗亲名录】 【网络投稿】【发布供求信息】 【繁體中文】
   三地宗亲相聚兰溪...
   福建永定童氏祭祖
   长汀县童坊镇童坊村甲...
   2024年正月初九连...
   河姆渡传人童岳年:痴...
   神奇美溪 童氏大美
   童岳年余姚阳明古镇举...
   第二届宁波新家谱编修...
   义乌童大宗祠冬至祭祖...
   福建漳州华安童氏慎德...
   童小华教授当选中国工...
   宁波童氏宗亲磐安拜访...
   印尼童氏回广东大埔石...
   象山童氏宗亲参访宁海...
   前童古镇: 一朝闺门...
   永康教师童勇志出任亚...
   雁门风华•...
   浙江三宗亲参访福建永...
   杭州亚运会丨童心夺得...
   “大家好,我是童姓家...
 
善不留名——女埠街道泽基村中路亭
发表时间:2021-3-31 14:54:16     新闻来源: 老兰溪     阅读:1246次
        
                                 作者:兰溪 王德文
 
     兰溪现存古代路亭,无论建在官道与否,清一色为民间筹建。或独资,或募款,目的各异,形制纷呈。建成凉亭自然是给行人、商旅、农夫带来便利。建亭者往往在亭柱、石碑、牌匾等处留下善名,以为身后流芳。凡事总有例外,有一古亭留有石碑,为首建亭者却甘居幕后,真正做到为善不留名。此亭,就是女埠街道泽基村东北的中路亭。
   中路亭 2021-03    
 
    《建造中路亭碑记》碑文不长,抄录如下:  
 
   兰邑下河西平渡区有赤塘畈者,为兰严交通要道,行旅往来,络绎不绝。延长十余里,向无休憩之所。每遇雨淋日炙,行人咨嗟,道路时有所闻。同人等有鉴于此,爰集同志,各出己资,不募外款,量力佽助,悉听自由,隐姓埋名,各行己志。总归实事求是,不事美观。斯举也,鸠工庀材,建筑是亭,不逾月而工竣。其成之速,亦由众志之坚也。因名其亭曰“中路”,即沿中路桥之旧名而名之。此后长途跋涉之余,风雨晦明之际,不无裨益焉。若夫施茶水以解救,舍丹药以扶危,虽有志而未逮。尚待后之君子继起而为之,爰缀数言,用志岁月。
     捐助芳名列后
    无名氏助洋壹百念五元  
    无名氏助洋壹百念五元  
    无名氏助洋壹百元  
    南阳氏助洋壹百元  
    贞馥氏助洋壹百元  
    童甘棠助亭址壹处  
   (无名氏、夏峰氏各助洋贰拾元。徐瓠卿、王品三、郑秉龄、经晓汀、陈抚松、无名氏各助洋壹拾元)  
     理事:王品三  经晓汀  郑秉龄  助理:徐瓠卿  陈抚松  童××  
     同识  
     中华民国二十三年五月穀旦  
     邑人经鸿翥谨撰  柳萃藩谨书
     细读碑文,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资助人中留名的,都是理事、助理,而且捐款很少。童甘棠是提供亭址的,可能就是童××。正如碑文所言:“隐姓埋名,各行己志”,建亭的主要资助人都是“无名氏”。看碑文“爰集同志,各出己资”等语气,撰写碑文的经鸿翥应是无名氏之一,经理经晓汀恐怕是其一家人。“不募外款,量力佽助”,表明捐资者基本没有外人。佽助,意为资助。捐资前五位加上童甘棠六人,和理事、助理人数相当。我大胆推测,前五名“隐名埋姓”捐助者,可以对应五位理事、助理,恐怕是儿子代替父亲出面、甚至干脆是化名。
     兰溪经姓人极少,只在城关和下陈赵村有。文中出现的姓氏,不是邻近各村的主姓。只有提供亭址的童甘棠,基本可以确定是附近泽基村人。因为亭址所在的田地,当时都是泽基人的,泽基人主姓童。在泽基童氏宗谱中果然发现了童甘棠的信息:“宝炎,字甘棠,纶行八十八(1911-1943年)……”他是童纪昌的爷爷。书写者柳翠藩即柳屏山(1892-1974),兰溪城里人,著名书法家。其书法俊秀飘逸,以前兰溪多家店铺招牌和宅第门额等均为其手书。难怪亭碑文字如此美观俊秀。中路亭应该是城里几位同好,相约行善来建造的。   
                                  柳翠藩书法(亭记部分)   
 
     碑文中的行政区域表述“下河西平渡区”,倒是新旧结合,十分有趣。下河西,并不是一个行政区域,而是旧的地理区域俗称。兰江又称兰溪、大溪、大河,民国之前,出兰溪县西门、兰江西岸的大片区域,统称兰溪西乡,或河西。河西区域太大,按山川、都图,分为上、中、下三部分。.上河西对应太平乡、瑞山乡小部分。中河西对应甘棠乡、瑞山乡大部分。下河西对应纯孝乡。民国二十年(1931),分别为第三区、第四区、第五区。其时兰溪县共辖五区,可见河西之大。平渡区的设置,前后有过二次。第一次是清末宣统年间到民国十八年,设有平渡自治区,后改平山区、第五区。第二次是民国二十三年四月,废除第五区,分设平渡乡镇公所联合办事处,辖区和原平渡区相当,所以仍俗称平渡区。其辖区相当于现在的女埠街道(除毕家、舒村)、黄店镇小部分。写碑文时的民国二十三年五月,刚恢复平渡区(乡镇联合办事处)仅仅一月,簇簇新的区划啊。
     民国二十三年即1934年,当时兰溪是实验县,县长是胡次威。这年8月,设兰溪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后改为第四区。署驻孔庙,胡次威兼专员,辖兰溪、金华、东阳、义乌、永康、武义、浦江、汤溪、分水、桐庐、建德11县,是兰溪历史上辖区最大时期,民国26年(1937)4月,署址移驻金华。  
    中路亭所在的“赤塘畈”,位于今泽基村东北部,该畈地势低洼,临近甘溪和兰江交汇处。赤塘畈因赤塘而名,塘在西河村路口,又称侧塘。赤塘边有仁寿亭,系清光绪年间泽基人童子卿所建。赤塘以上(东北)有泽基人的山地,建有时思庵。赤塘以下至甘溪边,田地基本属泽基人所有,统称“赤塘畈”。清代中期,泽基村曾经有村民在赤塘畈生产劳动时,突然“大雨如倾,山水骤至”。该村民逃避不及,很快洪水包围,他把牛绳系在腰上以增加阻力,但还是和牛一道被大水冲走。该村民被淹死时,妻子29岁,独子8岁,家庭生活艰难。此后他妻子守寡,长年累月关闭家门,在家里纺织度日。嘉庆五年(1800年),兰溪县令张许赠“松柏坚贞”匾额。
    碑记中提及:“鸠工庀材,建筑是亭,不逾月而工竣。”可见主事者办事效率之高。从招集工匠,准备材料,到亭子完工,不超过一个月。凉亭临近中路桥北面桥头,“即沿中路桥之旧名而名之”,得名中路亭。  
   亭因桥名,桥又因何而名呢?中路亭所处为严兰官道,此官道由兰溪经下金、毕家、女埠到泽基(又名择基),分为二支。一支北行,经凤凰亭、上新屋、下潘、金家、后郑西北之履船山、众乐亭,进入建德。一支东北行,经中路桥、仁寿亭(西河村口)、西童、楼塘、永安亭(花塘村南)、花塘下、马松亭(后郑村东),由马鞍山下进入建德。二条支路在建德三河镇汇合,最终到达梅城。梅城是古严州府驻地,故称此路为严兰官道。我很迷惑:这严兰官道,只有左右路或东西路,哪来的中路呢?泽基村的一位老人道出了来历:从女埠到三河,还有一条行船沿大溪而下的水路,中路亭这一路不正好在中间吗?所以称中路,有中路桥。
    凉亭建好,一般还有施茶水等后续善行。可建亭者是外地人,实在不便,所以“若夫施茶水以解救,舍丹药以扶危,虽有志而未逮。尚待后之君子继起而为之”。 
   
《建造中路亭碑记》    
    泽基村的童加林喜好文史,对中路亭也有过关注。他说,以前传言,中路亭建造之前,赤塘畈中有个小茅铺亭。亭中住着一对老年夫妻,时常争吵。一天,泽基村一少年童某路过此凉,听到二人在争吵,就好奇的进去看看。看到有人来,夫妇两人都来向来人诉说对方的不是。最后说,这日子没法过了,请童某帮助写一纸休书,要分开离婚了。童某年少单纯,心想二人时常吵架实在烦人,好聚好散,分开也好,就给写了一纸休书。
   回村刚进门,家中奶奶大惊,问童某发生了何事?童某答无事。奶奶不信,再三诘问,童某说了为老夫妇写休书的事。奶奶顿足道:“宁毁十座庙,不拆一桩婚,这么损阴德的事怎么可以做。你赶紧到茅铺亭去,就说休书里有字写错了,让他们拿来修改下,然后趁机一把火烧了,不可犹豫。”童某依言,到茅铺亭中,老妇正在烧灶火做最后一餐。童某说了要修改休书。休书一到手,童某借口灶口火光亮堂,看得清楚些,来到灶台,迅速塞到灶膛里,顿时休书化作一团灰烬。老夫妇没了休书,只得又成一家。
     童某后来得中举人,仕途亨通。原来老夫妇是他的守护神。那天童某写休书回家,奶奶一眼看出他印堂发黑,和平时印堂红光发亮完全不同,所以明白他失了阴德,没了文昌神光。休书为啥要烧毀而不能撕碎扔了?这表现出童某对文字的敬畏,乱扔有字纸张,是要损文昌运的。
     历经近百年风雨,中路亭完整的保存在泽基村东北半里许的中路桥头。只是穿亭而过的大路,改到亭西侧成为女(埠)后(郑)线公路。古亭红条石墙脚,四面青砖墙体,两侧立面为佛墙造型。顶中间略凹下,置有石香炉。四角有突翘的小马头,显得较为灵动。立面门上有青石亭额,阴刻“中路亭”三大字。亭小三间,长10.7米,宽5.05米,顶高约5米。南北走向,两头方形门,青石门框,高2.7米,宽2.1米。八根青石柱子突出,高3.06米,方0.29米。上为圆木梁架,抬梁式,盖土瓦。方形门没有当时流行的拱门美观,但简单牢固。圆木梁架也不如扁方形梁架美观,但同样的木材,圆木受力最大。石条凳较厚,达0.13米,但石条中间位置还用竖石条支撑上有,显得笨拙,但极为实用,石条凳至今齐全。一切诚如碑文所言,“不事美观”,只求牢固实用。
    与一般路亭不同,中路亭所有的石柱、木梁架,不留资助者姓名。西侧墙中间镶嵌《建造中路亭碑记》。石碑宽1.38米,高0.82米,为青页岩石质。这类石材产于皖浙赣交界山区,石质细腻,易雕刻,以婺源一带石质最优,歙砚即出于此。碑记中捐款数额前五名,全部是无名氏或者某某氏,真正做到了为善不留名。    
   石碑对面穿栅、桁条上,留有挂牌匾的衬托、钉子各二。此处以前当悬挂有木牌匾。凉亭石碑、木牌匾相对的形制,第一次见到。
    位于古道上的中路亭,为过往行人遮风避雨和休憩,发挥过重要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古道被公路取代。如今,亭边的公路上车来车往,亭内已人迹罕至。亭外墙体壁涂满了杂乱的商业广告。我想起黄店镇上唐且息亭墙上的公益广告,美观又起到宣传作用。此处何不效而仿之?  
   中路亭只要稍加修饰,就可焕然一新。前面的西河路口仁寿亭,已于去年重建一新。花塘村南的永安亭(东井桥亭),可如旧修复。后郑村的马松亭,也已在规划重建之中。届时女埠街道严兰官道上的一个个古亭,亭亭玉立在女后线上,犹如一颗颗明珠,必将大放光彩。  
     参考文献:张晓敏《兰溪女埠中路亭述略》
 
姓 名:
标 题:
内 容:
验证码: 点击刷新验证码
相关专题:谱牒史料
·童氏小学的创立 (2024-4-5)
·国家档案再叙CCTV《海盗归降记》的故事 (2024-1-29)
·给义乌带来光明的人---民国义乌电灯公司三探 (2024-1-16)
·浅谈家族文化对少年童长荣的影响 (2024-1-16)
·民国老照片《绣湖雪景》的故事 (2024-1-3)
打印新闻     |      关闭窗口
 

童氏宗亲网 © 版权所有
网站管理 邮箱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