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童氏源流    |    宗支世系    |    宗亲动态    |    童氏组织    |    童氏名人    |     谱牒史料    |    名胜民俗    |    寻根觅亲    |    宗亲留言    |    联系我们    |    童氏企业
【中华童氏-电子版】【童氏文集】 【宗亲名录】 【网络投稿】【发布供求信息】 【繁體中文】
   湖北童氏家门甲辰端午...
   童氏宗亲网聘请第十七...
   谢谢你,童梦奇!
   安徽枞阳县童长荣家风...
   三地宗亲相聚兰溪...
   福建永定童氏祭祖
   长汀县童坊镇童坊村甲...
   2024年正月初九连...
   河姆渡传人童岳年:痴...
   神奇美溪 童氏大美
   童岳年余姚阳明古镇举...
   第二届宁波新家谱编修...
   义乌童大宗祠冬至祭祖...
   福建漳州华安童氏慎德...
   童小华教授当选中国工...
   宁波童氏宗亲磐安拜访...
   印尼童氏回广东大埔石...
   象山童氏宗亲参访宁海...
   前童古镇: 一朝闺门...
   永康教师童勇志出任亚...
 
童旗杆探幽
发表时间:2021-1-24 14:15:34     新闻来源:合肥学习平台     阅读:1438次
(作者:张建春)
 
 
 
     一个生存了数百年的村庄,在时光的尘埃层层叠叠里隐去,它所拥有的风雨之声,雷电之疾,已然在荒芜的草丛里安下身来,任凭脚步穿越、双手搓动,也难激起阵阵涟漪。然而发生过的,或正在发生的,它的印迹将不会死去,还可供刻意追寻、情意绵长的人,沿光阴的隧道一次又一次地去索迹、去探幽。




    对童旗杆的探幽之路,走得轻松而又谐趣,因为它有一条主线、一个人,明目张胆地在历史深处蜿蜿蜒蜒、招摇探头。童旗杆坐落在肥西铭传乡占地166.67公顷的童家岗腹地,如今的童家岗树茂林密,大小树木分布在岗地的阡陌土地上,树为地界,又分割出大大小小的田块。秋天的日子里,洼地里水稻金黄,高地处豆摇响铃,和周边随风而起的绿黄交织的树叶融为一体,偶有落叶砸在沉默的土地上,抬头看去一排排杨树直钻蓝天。和别处岗地不同,在紧紧凑凑的田亩、村庄里,分立着大小不一的竹园。不多的塘口深陷,一般样的清澈见底,游鱼浅翔,引得返往不辍的水鸟,晒着翅膀,亮着嗓子叫上一声,又和南飞大雁遥相呼应,大地沉默,扑动的生灵,早已按捺不住。岗地分立着4个村落,名为:东老家、西老家、南老家、北老家,东西南北4个方位,将一个偌大的高地,搅和得热火朝天,缤纷四溅。东西南北的4个郢子,以童姓为主,流淌着数百年来同样的血脉。

    西老家又被称为童旗杆,和其他方位的郢子看起来没有多大区别,同属于铭传乡清风村。居住的童姓人家,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淡泊平和,树不见高耸,路不见宽阔,纵横的阡陌拐曲弯绕。然而正是这块土地,隐约中透出一股霸气,需屏住呼吸慢慢地品读,需闭上双目细细地倾听。

    童旗杆在过去的日子曾被童姓人家命名为“四十棵松”,岗上的40棵松和童姓人家相处相伴,在黎明时分、旷夜之际,传达着自然之意。松的种子来自何方,是风吹来的,还是鸟的翅膀捎来的,只有沉寂了上万年的田地知道,只有奔走的日月星辰明白。不问过程,但看结果。在童氏一支自江西移民而来之时,40棵松便如擎天的柱子,散落在“西老家”(后称这为“童旗杆”)的土地上。岗地有灵气,我在采写中,不止一个人告诉我,童家岗是块活地。事实果然如此。自元末童姓人家迁到岗地,人丁兴旺,耕田耙地,诗书耕读。到了清初,童葆初一鸣惊人,此时他“年登大耋,目已双明,尚以经史课子孙,启后进,四方学者接踵于门”。由于功名,40棵松树间突兀地现出两杆大旗,开始飘扬在蓝天白云之下,旗杆高耸,或许从那时起,“童旗杆”的名字就被慢慢叫开了。加固这旗杆的是童葆初的儿子童锡康,他在清同治年间又成为甲子科拔贡。如同父亲,童锡康“隐居乐道,泊如也”,父子俩都是精通经史道德之士,博学多才,善于经营,一时间家业中兴,名重乡里。童旗杆由此取代了“四十棵松”的称谓,这是人们对功名的敬畏,更是对童氏父子创业大成的肯定。

    与所有的国人一样,在小有成就后,必得好好经营自己的家园,童葆初、童锡康没能例外,他们倾其所有,一砖一瓦、一草一木地建起了自己的“堡垒”。“堡垒”只能称为旱庄,与淮军众多的圩堡不同,旱庄由土垒的院墙、挖就的壕沟为界,设立东西二门,由碉楼值更。院墙、壕沟围就的空间,筑建了具有皖中特色的房屋,三排房子鱼贯而入,中间的为四进四出,两边的三进三出,配置上必要的厢房,一个大家的气象在童家岗初步显现。

     我是在数百年后,由童葆初第七代传人童庆弦陪同,走进童旗杆旱庄遗址的。讲真心话,失望多于期望。和传说大相径庭,没见古松苍苍,没见柏木森森、栗树成林,甚至没见任何的遗落——一片残破瓦砾、一方古土凋零。唯有在东边的地块,一汪绿水碧碧。近70岁的童庆弦告诉我,这是旱庄的壕沟,由一段院墙连带,走上几步就是旱庄的东门。我着意地看上几眼,一抹方圆不大的竹子随风招摇,发出飒飒之声,密不透风的小树依依恋恋,让人难以看透。这就是曾经气象万千的童家旱庄,是耶、非耶?心中多了点疑问。童庆弦告诉我,20世纪50年代初,东门处全是巨树,尤以黄柳头、橡树居多,树大且密,从一棵树的枝丫攀上另一棵树的树干,空中凌步就可走过长长的一段路,不需下地重登,如不是1958年砍树烧炭,这些树一定还会伫立原地,好好地活着。他在叙述中除了遗憾,就是特别地留念,真实中多了许多顿挫。说话间,我们在现在村落的中央停了下来,他告诉我,这是曾经立旗杆的地方。我左右张望、前后顾盼,这里果然是一方好地,正南的地方一口圆润的塘口,碧水涟涟,不远处万树葱翠,田连阡陌起起伏伏。童庆弦顿顿脚,肯定地告诉我:旗杆就立在这儿。我找到了参照物:众兴村137号、众兴村138号(众兴村现已并入清风树)。在我们流连时,一位头发雪白、腰弯如钩的老奶奶时而插话,她说:旗杆的前面几十棵皂角树合抱而生,都用树上的皂角洗头、洗衣呢。我问:皂角树呢?她说:锯了,下雨天往往会冒出一汪黑水,是皂角树死了根呢。还是1958年的事,合抱的皂角树倒下了,而它死了的根还在时不时地提醒着人们,一场莫名的劫难幸免下来是多么的艰难。我在探寻中,时不时关心着旗杆的下落,随行的朋友问而不答,童庆弦看出了我的真诚,对我说:等等,我会带你去的。他卖了个关子,却让我兴奋不已。一路走去,两三百米的路程在叙述和问答中显得漫长,到了曾是旱庄西门的地方,举目望去,西边一片洼地,一条小路悠然而没,只见稻菽千重,被称为“旗杆大塘”的水面,微波四起,静卧在西边冲地的高处。这口塘养育了童旗杆的百亩良田,而在这塘边不该发生众多的故事吗?塘如是吸纳时光的磁盘就好了,那样旋转它,童旗杆过往的事情就能汩汩地流淌出。



     在童旗杆旱庄东西门进进出出着芸芸众生,而在这中间有一个人在许多年里成为主角。他就是童葆初的孙子、童锡康的长子童茂倩。他留在旱庄的足迹已难以寻觅,而他不停奔波的脚步声,却让童家岗、童旗杆近百年无法安静下来。

     童茂倩原名功赏,字挹芳,晚年自称养园老人,1859年在大潜山北的童旗杆出生。他出生的日子正是童旗杆旱庄鼎盛的时候,东西两门人来人往,一地的绿树声、庄稼声、读书声不绝于耳。少时的童茂倩资质上佳,常被塾师夸奖,称其为将有大出息之人。但他时受祖父、父亲的影响,“家承清德,崇尚儒业”。童茂倩早年丧母,承受着巨大的悲痛,后随江苏巡抚、其舅父张树声读书。他15岁时,得到名师指点,博览群书,他“醇慧异禀,率履超然,诸舅氏绝器之”。但他不喜欢八股文,两次应试落第,遂无意仕第,到北京访求名师,结交文士,研习诗文学问。如同他的父辈,他早早地认识到“宦海风波大,官场是非多”,立下了自甘淡泊、不慕荣华,以读书讲学终其生的宏愿。“戊戌变法”时,他因人品学问,被推荐担任顺天中学堂监督。变法失败后他离开北京,时年40岁,“浩然归故里”,隐身于童旗杆旱庄。不久他又被推为皖北教育总会会长、安徽教育总会会长、安徽咨议局局长。他任职间广征博览,兴办了众多学堂,传播新文化知识,也和革命党人结下了不解之缘。1908年革命浪潮席卷安徽,他周旋于革命势力之间,促成了安徽独立,又坚辞都督、民政长、参议院议员等职,回到家乡属意兴办地方教育。至1926年68岁时,童茂倩一再推辞后,担任了安徽大学名誉校长。但他大多时间仍耕读于童家岗一隅,以一介书生之身关注时局,诸如给蒋介石写信寄诗,劝他不要倒行逆施,违背总理遗愿等,直至1932年8月29日逝世于桑梓之地。相关史料中对童茂倩生平事迹的描写已很详尽,我实在不愿在故纸堆上游离,我还是奔着探幽之路,还原童旗杆的风风雨雨。

     童茂倩玄孙的童庆弦找来了一张民国时期的老照片,前排是张松青、童茂倩、林贻书,童茂倩端坐中央,后排站立着林立士、郑孝胥、王彦和,可谓都是民国名人,童茂倩儒雅、清瘦,长须雪白、飘飘洒洒。这样的合影,已无法考证出它的背景,但有一样可以明白无疑地印证,童茂倩的学问、品德当属一流,在众多名人雅士中地位独特。无怪乎贿选总统曹锟送上“江淮大佬”金字横匾时,尽管他们素有交往,童茂倩还是命令家人劈碎烧锅,付之一炬,铮铮铁骨可见一斑。

    都说“百无一用是书生”,然而学问和品行聚集时仍能产生巨大的力量。童茂倩来往于大潜山、周公山、紫蓬山之间,平息过多次周老圩、张老圩、刘老圩间的纷争。甚至有人持着他的名帖,连土匪也退避三舍。据一些老人介绍,1924年六安反暴政的大刀会兴起,这个组织良莠不齐,难免惊扰百姓。大刀会向东推进,要逼近合肥,童旗杆当是必经之地。一时间逃难人群蜂拥而出。童茂倩坚决不走,大刀会久慕童茂倩仁义、道德,竟下令部下不准在童旗杆周边十里内惊扰,是谓“环先生十里不得惊扰,诸避难者相属于道,就先生以为安,露宿田垅无虑数万”。童茂倩无一兵一卒,却用道德学问,保护了一方平安,和清末时刘铭传等人筑圩堡、做团练,使陈玉成等太平军发出“莫犯三山”的哀叹,有异曲同工之妙。一介贫儒,手无缚鸡之力,却有惊天力量,真的值得感叹。

     1931年童旗杆因一件小事发生了巨大的变故。曾在早年投奔童茂倩的朱家,在童旗杆不远处建立了朱家圩,两家交好素有来往,却因童家家丁去朱家钓鱼,发生了言语上的冲突。朱家老爷执意要找童茂倩说明情况,又被童茂倩的四子拦下,并狠狠羞辱一番,朱家老爷被“拦轿撕袍”。事有凑巧,6天后朱家圩被土匪抢劫,朱家老爷被绑了“肥羊”。按过去的做法,童、朱两家应相互支援,而此次童家按兵不动,施计逃脱了的朱老爷星夜奔走,找到了自己在军中任要职的儿子,告了童家勾结土匪的罪名。而这一切童茂倩都蒙在鼓里,全由时任县长的大儿子童东府打理,童东府上下奔走,亏得童茂倩的学生们担保,童茂倩绝对不会通匪,官家才没作深究。但朱家儿子已陈兵合肥,随时准备血洗童旗杆,引得众多童姓人纷纷改为他姓。连气带累加惊吓,童东府一病不起,51岁命丧黄泉。童东府是童茂倩最为器重的儿子,尽管他有七子六女,作为长子的童东府却是他心之所在。据随行的朋友告诉我,70多岁的童茂倩亲自给儿子送葬,一声声“东府走好”凄凉悲戚。同年,“九一八”事变发生,东北三省沦入敌手,接着日军又发动了“一·二八”淞沪战争。国事日非,国家陷入灾难中,童茂倩悲愤交加,心急如焚,深深喟叹:“敌如侵入内地,门前大塘乃吾毕命所也!”1932年农历七月二十八日,童茂倩含恨离开了人世。



    对童茂倩过多的叙述似乎游离了对童旗杆的探幽,然而他是属于童旗杆的,不用说他就是矗立在这方土地上的一标高杆,说童旗杆绕不过他。在童庆弦的带领下,我等在童茂倩晚年读书做学问的遗址边一再地流连,有趣的是童茂倩的书房建在旱庄外,童旗杆大塘边,据说四周风景如画,遍植果树花卉,特别是海棠、木瓜尤为茂盛,如今遗址边还留有一井,被称为“木瓜井”。童茂倩似乎对水情有独钟,他主持兴修了童旗杆大塘,筑埂时一层盐一层土,埂坝如今仍坚硬如初,防蚊、防兽,至今一口塘仍硬硬朗朗,如一轮圆月,镶在童家岗的土地上。

    在我的执意要求下,童庆弦终于带着我去看他心中最为宝贵的东西——旗杆座。拔开过人高的荒草,花开得一片耀目,一口井陷在冲地的一角,井已废弃,拨开杂草,水快漫过井沿,井栏平地而生。一方圆形的麻石展露在我们的面前,这就是旗杆座,寻常得有点意外,而就是它作为旗杆的基座,
 
                                                     (萍乡童志林推荐稿)
姓 名:
标 题:
内 容:
验证码: 点击刷新验证码
相关专题:名胜民俗
·美丽田园 魅力阿底 (2024-1-29)
·廖氏童妈之墓典祭 (2023-12-14)
·武功将军 ——童家大院 (2023-12-10)
·童仲玉,前童人的财神爷 (2023-11-9)
·无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童氏宗祠 (2023-6-26)
打印新闻     |      关闭窗口
 

童氏宗亲网 © 版权所有
网站管理 邮箱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