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童氏源流    |    宗支世系    |    宗亲动态    |    童氏视觉    |    童氏名人    |     谱牒史料    |    名胜民俗    |    寻根觅亲    |    宗亲留言    |    联系我们    |    童氏企业
【中华童氏-电子版】【童氏文集】 【宗亲名录】 【网络投稿】【发布供求信息】 【繁體中文】
   三地宗亲相聚兰溪...
   福建永定童氏祭祖
   长汀县童坊镇童坊村甲...
   2024年正月初九连...
   河姆渡传人童岳年:痴...
   神奇美溪 童氏大美
   童岳年余姚阳明古镇举...
   第二届宁波新家谱编修...
   义乌童大宗祠冬至祭祖...
   福建漳州华安童氏慎德...
   童小华教授当选中国工...
   宁波童氏宗亲磐安拜访...
   印尼童氏回广东大埔石...
   象山童氏宗亲参访宁海...
   前童古镇: 一朝闺门...
   永康教师童勇志出任亚...
   雁门风华•...
   浙江三宗亲参访福建永...
   杭州亚运会丨童心夺得...
   “大家好,我是童姓家...
 
飞龙山下童宅
发表时间:2020-5-20 17:11:20     新闻来源:原创 胡树彬 永康地名文化      阅读:2465次
(胡树彬)
 
    飞龙山,原名石佛山,地处浙中金华,离永康城区九铃路10公里左右,峰峦奇诡,风景秀丽,山上有大小两石笋,高耸入云。
 
    传说王莽时期,一条来自东海的飞龙因留恋此山景色,悠游徘徊,久久不肯离去,不小心撞上石笋,划破了肚皮。飞龙负痛,将尾巴一甩,不料这神龙摆尾,就将石笋扫落半截。
    飞龙山因此得名。比这更传奇的是石笋断落不久,兵败后的刘秀逃难进入飞龙山,留下诸多“圣迹”,可惜至今已无从查考,只能作为传说,在山下的童宅村流传下来。
 
(童宅村口)
 
    刘秀逃难的故事,其真实与否已经不太重要,重要的是这个村庄似乎沾了神龙灵气,自童氏到此定居,就枝叶繁茂,兴旺发达,至今已600多户,1700多人。
  《石门童氏宗谱》载,童氏家族是元末明初才搬到飞龙山下居住的,因村口有两座山,山由石起,拱卫如门,因此自称石门童氏。
    中华民族繁衍至今,每个族群与部落几乎都有一名或德高望重或手握权柄的先祖,石门童氏也不例外,与众不同的是他们并非攀龙附凤,只是尊北宋时期的童澄为始祖。
     童澄为江西南昌人,出生于北宋开基之年(960)正月初二。《石门童氏宗谱》上说,此人天庭饱满,容貌古朴,光看外貌就不是普通人物。果然,童澄自小天资聪颖,过目成诵,无论什么书一读就懂,学问日益精深,长大后考取进士,成为国家栋梁之才。
    有人曾经把古代选拔官员的科举考试等同于今天的高考,是不太正确的。首先进士的录取名额非常有限,最多时全国也就几百人,其次是考中之人无一不是优秀人才。唐朝著名诗人白居易27岁时考中进士,在长安大雁塔下题诗:“大雁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欣喜之情溢于言表。还有孟郊,考中进士之后“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可见是何等荣耀和显贵。
 
(飞龙山药师宝殿与石笋)
    大唐盛世,一年一度参加科考的,多则几千人,少则上千人,然而被录取的,仅仅只有二三十人,甚至十几人,竞争之烈不亚于刀光剑影。到了宋代以后,三年一届的科考,录取人数大幅增加,但考中进士者,依然是凤毛麟角的饱学之士,童澄能够考上进士,科第传芳,确实了不起。
  童澄高中进士后,高高兴兴地入朝做官。从《石门童氏宗谱》来看,童澄的仕途并非一帆风顺,只做到殿中侍御史,相当于如今的副厅级监察干部。童澄仕途不顺的原因不在他,主要在于朝政腐败,许多奸臣沆瀣一气,身为监察官员的童澄难免会得罪小人,于是被以逆旨为由,贬到江苏吴县任知县。
    到任不久,不得志的童澄想回老家看看,于是经杭州沿富春江坐船逆流赶往江西,途中听说老家遭遇匪患,房屋被毁,已经无家可归,于是就选择在兰溪县城北25里的礁石安家。兰溪礁石,便被永康石门童氏尊为发祥地之一。
    童姓最早望于雁门(今山西省代县一带)战国时赵国置郡。童澄有个儿子名叫童宗,自幼习文练武,颇有膂力和胆略,宋仁宗年间时常有匪盗前来掠虏村庄,童宗就招募乡勇,造起山寨(寨名东梓),训练乡兵,扫荡匪盗,保住一方平安,因此皇帝下诏封其为“东梓郡公”。童宗的后人搬到永康后,就不再自称“雁门郡”,而是改称为“东梓郡”。
    童宗的儿子童杰,因祖上福荫,也成为朝廷命官,其妻诰封宜人。按宋朝体制,五品以上官员的母亲或妻子才能封为宜人,从这个角度分析,童杰虽然没有考中进士,但官职比他爷爷童澄做得还大。
童杰的儿子童安,曾经做过河南归德府睢州学正。估计童安的这个学官也当得有点不顺,最后只好辞去官职,来到永康,卜居县城儒效坊,开办私学。因治学有方,执教严格,童安的门人弟子纷纷登科及第,让他名声大震,后世永康人称这支童氏为儒效坊童氏。
 
(北溪古桥)
 
    童安是900年前来到永康的,来永康后再也没有离开,而是在这里安家落户,成为童姓永康派祖。至此,“东梓郡”童氏连续四代均为朝廷命官,其中一世祖童澄科举及第,二世祖童宗获封“郡公”,三世祖童杰官居五品,四世祖童安职务最低,但也名望颇大。如此家族,放在任何时代任何地方,都可以称为名门望族了。
    可惜定居永康后,童氏家族连续五代,都未能入朝为官,这个曾经以诗书为傲的家族,在一定程度上已经衰败下去了,但因祖上积累了一定财富,也并未落魄不堪。
    石门童氏十世祖名叫童祚,后裔尊其为茂四公。此公生于元至正七年(1347),卒于明永乐十二年(1414),是一名典型的永康工匠,以打铜、修锁、补铜壶为业,挑着行担走天下。
    童祚才是飞龙山下石门童氏的开创者。据《石门童氏宗谱》记载,童祚虽为小手工业者,但非常信奉耕读传家,自己本身也喜好读书,因种种原因未能走上科举与仕途,日子过得很艰辛,年过三十还四方漂泊,居无定所。
    这年秋天,依旧单身的童祚挑着行担,吆喝劳作,渐行渐远,来到杭州,路过城隍山,遇一号称“铁嘴”老道摆摊算命。童祚想起命途多舛,半世漂泊,孤苦无依,便有了算卦换运的想法。老道将他打量一番,问过生辰八字,开口就说,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手艺小哥你今日四海漂泊,他日必然富贵,坐享儿孙之福。童祚叹了口气,说他日如何富贵不得而知,我只想有个安身之所,不再挑着行担闯荡天涯。老道笑曰,那你挑着行担,过了钱塘江,一直往南行去,龙凤相会之处,就是你的安身之所。
 
(村文化礼堂)
 
    童祚闻言,将信将疑,但还是挑着行担,调头渡江,朝着家乡的方向往回走,一直走到飞龙山下,才遇到一只七彩雀鸟与一条斑斓大蛇在路边戏耍。童祚吓得惊魂出窍,随即醒悟过来,这难道就是龙凤交会吗?可是一回神,那七彩鸟儿与斑斓大蛇都已经凭空消失,路边只有几间茅屋,两户人家,一问地名,名曰下铜店,周围还有零零散散的十几户人家。
   下铜店,下铜店,这不是叫我放下行担,在此打铜开店吗?于是,童祚拿出所有积蓄,在飞龙山下造了间茅屋,再也不去挑着行担,闯荡天下,而是静下心来,钻研铜艺,打造出各种精美铜器。
  “永康工匠走四方,府府县县不离康”,如今永康已是闻名天下的五金之都,大约在童祚的年代,永康就已经是海内著名的百工之乡,永康制造与永康工匠一样,在全国名声很响,而童祚制作的铜器,正是其中的佼佼者。
    无农不稳,无工不富,专业从事铜艺后,童祚的生意越做越大,挣的钱越来越多,有了更多的钱,他便购置田园,建造房屋,娶妻生子,正式在此定居。
    除了耕作打铜,童祚还开办私塾,延聘教师,给子孙们教授课业。二十多年后,他的第二个儿子童富因学识闻名乡里,中举之后曾诰封承德郎,后官至南京刑部广东清吏司署员外郎主事。父因子贵,老道的预言果然实现了。
   宋朝的文官非常逍遥,而且富得流油,而明朝的官员是非常难做的,不但俸禄极低,而且风险很大,尤其是司法机关。大约五十来岁时,童富辞职归隐,回到老家永康,以林泉为乐,写诗填词,流连山水,自号“华溪钓隐”。若干年后,其孙子童燧(1433-1461)为纪念先人福荫,写下了赞美华溪以表心境的名作《华溪钓隐》:
       华溪钓隐诚自豪,齐门操瑟非吾曹。纶竿百尺水云渺,铁笛一声山月高。放鹤引寻柴芝洞,得鱼醉卧沧江涛。黄尘满地不归去,万里天风吹布袍。
 
(良二千石牌坊)
 
    大约在童富退出官场、归隐田园之时,他的第二个儿子童信已经考中举人。明正统九年(1444),童信在参加朝廷选拔官员的铨试中考了第一,赐“京闱进士”,官至福建漳州知府,级别比他的父亲还高,任内清慎勤廉,慈云普施,朝廷旌表其里,赐建“良二千石”“京闱进士坊”,并赐建“彩凤先鸣坊”于县城。童信的孙子童珪,曾孙童如衍、童如淹,分别就任湖南湘乡知县、安徽蒙城知县与山东胶州知州。至此,石门童氏已经成为永康望族,下铜店正式更名为童宅。
     不过,以上石门童氏官员顶多只是举人出身,让石门童氏颇感骄傲和自豪的是童信之子童燧,号思振,于天顺四年(1460)荣登进士榜,选授翰林院庶吉士,还当过太子朱见深(成化皇帝)的老师。
    永康自宋后历代进士207名,进过翰林院的好像不多,除了榜眼程文德,就是童燧了。在明清时期能够进入翰林院的,除了状元、榜眼、探花,就是资质优良、最有潜力的新科进士。翰林院庶吉士不但是皇帝的近臣,还是内阁成员的重要来源,可惜童燧福薄命短,三十未及就去世了。
    这是石门童氏的辉煌,也是石门童氏无法抹去的伤痛,此后几百年间,永康飞龙山下再也没出过进士,更别说进翰林了。但无论如何,童祚定居飞龙山山下后,从第二代开始,连续五代科第连芳,出了一员外,一翰林,一知府,一知州,两知县,在当地影响巨大。
 
(村中亭廊)
 
    如今,童祚的子孙开枝蔓叶,除了在永康童宅、绍童、大园童等地定居繁衍,还有两支人马迁居浦江,人丁多达五六千众,其中不乏各行各业的优秀人才,还有职至副军级的高级干部,但他们始终以飞龙山下的童宅为中心,以“东梓”为郡望,几百年血脉流传,强大的基因与飞龙山得天独厚的风水和资源,使得这个家族历经600余年而不衰。
                                                     照片拍摄:章竟成 周跃忠
 
                                                              (永康童根革推荐稿)
 
姓 名:
标 题:
内 容:
验证码: 点击刷新验证码
相关专题:名胜民俗
·美丽田园 魅力阿底 (2024-1-29)
·廖氏童妈之墓典祭 (2023-12-14)
·武功将军 ——童家大院 (2023-12-10)
·童仲玉,前童人的财神爷 (2023-11-9)
·无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童氏宗祠 (2023-6-26)
打印新闻     |      关闭窗口
 

童氏宗亲网 © 版权所有
网站管理 邮箱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