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海根)
2016年4月4日上午在汇丰饭店门口接待来参加清明会的宗亲,来自各地几乎都互不认识的宗亲,在聊着家族文化谈到孝的时候,大家都在畅所欲言,说当今有的子女猪狗不如,对父母拳脚相加,说父母的无能,没有给自己留下丰厚的财产。
我说为何要溯源,一句话,就是在艰难困苦的年代,始祖在一个新地地方如何生存的,这就是值得我们考量的,值得我们学习的,值得我们研究的。一句话就让那些没有出息的人闭嘴。人要勤奋,要努力,才会有好的结果。如果不努力不勤奋肯定没有好的结果。
为何父母必须给你创造条件,达不到要求就对父母冷言冷语,不给养老。每个时代都有强者的出生,我们研究家族文化研究历史也就是研究生存法则,让后裔能够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中奋斗,并顽强的生存下来,发扬壮大。泸州宗亲童绍荣也说了当年自己家里的困境,是如何空手起家的,很有教育意义。
得知我来自浙江是本次最远的宗亲,兴文县与叙永县的宗亲都非常希望能到他们那去作客,经过考虑后续几天的行程安排,认为到叙永比较合适,兴文以后再去,从昭通到兴文要方便些。
午饭后即去百来公里的叙永,他们电话了老族长,他也专门从乐山赶回来。在叙永童正勤家,看了他们的家谱,听了十多年前他们编谱书的故事。到了晚边的时候,七十八周岁的老族长童安乾老人满面红光的风尘朴朴的赶回来了。
老人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精神奕奕,谈话风趣,铿锵有力,步履矫健,上楼下楼如履平地,做事认真负责。
童安乾老人今年七十八岁,多次要求不当族长了,但是其的口碑让童家人们继续挽留,至少当到八十岁。谈起了当时修谱的情景,自己手头有四十多本手抄本,因为童氏在本地比较多,多年没有修谱,字辈之间有点开始乱了,而在永川祠那边的谱中把他们这支遗漏,所以组织动员大家开始续谱,由其主持续谱,童正勤也积极投入到了那次的修谱当中,当时只有32岁。
童安乾老说,他们那次续谱,对古谱中自己的部分进行摘抄,找到了永川祠,把自己支系的来龙去脉给搞清楚了。我呢要求他们对四十余本老谱重新进行拍照,对里面的内容重新整理,此时与彼时角度不一样,也许现在的理解与过去不一样,相信会发现许多其他同祖支系的内容。让更多的人找到根。还同时要求他们把祖墓照片拍下来,他们的祖墓规模不小,四周有雕刻,内容丰富。童正勤的大儿子童猛一口答应。他们父子对童氏文化传承相当热心,也希望他们能成为新一代的带头人。童正勤煤炭专业毕业,小有成就,二子一女,女儿已出嫁,小儿今年大四毕业。孙子已二个。
晚饭做好前我们在一起合影。
童安乾老人,多年未喝酒,我们去了很高兴,开了酒戒,饭后我们到街上看了一下,相当繁华,人丁很多,灯光明媚,还到了春秋祠走了走。
叙永宗亲童国彬在5日凌晨一点多赶到家,为的是见上一面,很遗憾,与我行程有冲突,我只好说声对不起,等下次一定去拜访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