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2-07 来源:常熟市文明办
孝,是中国文化中最悠久、最基本、最重要、影响最深远的传统伦理观念。一句“百善孝为先”,足可见人们对孝的推崇。在常熟市碧溪新区吴市三湾村,就有这样一个远近闻名的孝亲敬老的好媳妇、好女儿——童瑞芬。
说起童瑞芬,邻居乡亲们也许不知道,她退休前在机关单位工作,为人很是干练利索;可能有人不知道,她筹备建立了吴市清凉禅寺,主持过寺庙活动,帮助附近村民破除迷信、举办真正的信徒活动;也可能不知道,她曾经生病住院,但是动了手术也不忘将工作负责好……但是决不会有人不知道,她几十年如一日地照顾自己的婆婆和姑妈,堪称孝亲敬老的典范。
童瑞芬和她的姑妈 图片来源:常熟市碧溪新区
童瑞芬的姑妈今年已经98岁高龄,人却还是很精神,身体也硬朗。她年轻的时候还没有孩子,丈夫就去世了,再婚后辗转到了上海,为某私立医院的院长家当保姆。童瑞芬幼时的学费就是靠姑妈的帮佣工作一点一点攒起来的。用童瑞芬的话说:“从前姑妈拿我当女儿养,她年纪大了又没有自己的孩子,所以我当然应该把姑妈当母亲孝顺。”
但是分居两地毕竟多有不便,电话打的再多也不能真正让人安心。直到1994年,童瑞芬的媳妇有了孩子,她终于以“我还要上班,婆婆忙不过来,需要你帮忙照顾媳妇和孩子”为由,把一个人住在上海的姑妈给招回了常熟。童瑞芬的家人也担心姑妈一个人在上海,如果生病了都没人照应,都支持她将姑妈接到自家来照顾的行动。从此,这位非亲非故的童姑妈就成了家里的一员,更成了村里出名的“上海好婆”。
随着时间的推移,两个老人也上了年纪,而童瑞芬肩上的担子也越来越重了,要照顾两个年迈的婆婆和姑妈。2006年婆婆不幸病倒了,童瑞芬跑前忙后,日夜照顾她的起居生活,直到婆婆离开她们。
前年冬天,童姑妈不慎着凉,当夜就因感冒发起高烧。童瑞芬夫妇连夜将童姑妈送到医院治疗,衣不解带,侍奉汤药。等她好一些了,才遵照医嘱每天接送去医院吃药打针。平日在家,也不愿老人多劳累,总是劝着多休息、好好休养身体。童瑞芬每次说起家中老人,最自得的就是姑妈身体健康,来自家二十年比从前在上海的吃住条件只好不坏。一家人和睦共处,对待非直系血亲的老人都如同家中一宝,才格外显得亲厚和美、令人称赞。
在他们的带动下,小一辈的儿子媳妇和孙子,都非常地孝顺、尊敬老人,甚至做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远近乡亲谈起他们家都忍不住竖起大拇指。(常熟市文明办)
(童海根推荐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