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童氏源流    |    宗支世系    |    宗亲动态    |    童氏视觉    |    童氏名人    |     谱牒史料    |    名胜民俗    |    寻根觅亲    |    宗亲留言    |    联系我们    |    童氏企业
【中华童氏-电子版】【童氏文集】 【宗亲名录】 【网络投稿】【发布供求信息】 【繁體中文】
   从敲糖佬到“福田寺长...
   童氏潮公后裔彭泽老庄...
   童克祖:一个人 一辈...
   四川童长明协助漂泊近...
   荆楚童氏聚罗田
   浙江衢州衢江区廿里镇...
   提干新排长,入伍11...
   宁海县前童历史文化研...
   接力救下19人!龙岩...
   缅怀革命先辈 弘扬红...
   童氏宗亲网聘请第十七...
   谢谢你,童梦奇!
   安徽枞阳县童长荣家风...
   三地宗亲相聚兰溪...
   福建永定童氏祭祖
   长汀县童坊镇童坊村甲...
   2024年正月初九连...
   河姆渡传人童岳年:痴...
   神奇美溪 童氏大美
   童岳年余姚阳明古镇举...
 
青年榜样童之磊:没有做到最优秀之前绝不放弃
发表时间:2015-11-14 18:42:51     新闻来源:来源: 中国青年报      阅读:1095次
 
  从小学到高中,童之磊都是标准的“好学生”,考入清华后却“离经叛道”选择创业,成为中国大学生中的第一批创业明星;同一年,他从顶峰跌至谷底,成为被媒体盖棺定论的失败案例,不得不自己打工来养活公司;最困难的时候,他被迫将公司卖掉,3年后把公司买回来,重新出发。
  说起十余年的创业生涯,全国青联委员、中文在线董事长兼总裁童之磊谈到最多的词就是“理想”。在他看来,真正伟大的企业家都不是为了财富在创业,而是为了理想,“就像乔布斯说的,活着就是为了改变世界。”
  理想很美好,实现理想的过程却备加艰辛。在他看来,人生经历失败越早越好。“就像摔跤,一个小孩一天摔十几次也没关系,最多哭两声,爬起来就没事了。但当你已经步入中年或者老年时,摔一跤就很有可能永远站不起来了。我很幸运,摔倒得比较早。”
  入学时不是成绩最好的,但毕业时一定是最优秀的
  回顾从小到大的学习经历,用童之磊的话说,自己每次入学都不是成绩最好的,但到毕业时,一定是最优秀的。
  在每个阶段,他都承受过心理落差:小学读的是厂里办的子弟学校,总考第一名,初中搬到了昆明,才发现山外有山,人外有人;高中时,他考入云南省最好的高中——云南师大附中,“再次受到打击”。
  最强的挫折感是1993年刚刚进入清华大学时。他还记得第一次走进清华校园,看见一块宣传展板上写着“欢迎北京四中100多名学生考入清华大学”,而“清华在整个云南省包括少数民族预科班在内总共只招30个人”。
  来到新寝室,他发现自己的下铺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状元,而同寝室另一名北京同学,在得知童之磊的高考分数后则松了一口气说:我还以为自己是班里的最低分,原来你才是!
  到毕业时,童之磊不但是校级优秀学生,还同时拿到了汽车工程、法学和管理学3个学位。当时还没有工作经验的他,由教育部特招直接进入清华读IMBA(国际工商管理硕士)。
  追赶的过程并不轻松,大学4年,由于要修3个学位,他的课程表永远都排得满满的,每天早上7点多就开始上第一堂课,一直上到晚上10点最后一堂课才结束,而在下午下课到晚上上课之前只有15分钟的时间,得一路狂奔着去食堂吃饭。
  当时,他担任系团委书记,还是清华大学最大的理论类社团——求是学会的会长,晚上10点下课后,还要做很多学生工作和社会工作,一般都要到凌晨两点才睡觉。做完事情,他还会在深夜的校园里一个人跑步。
  童之磊觉得,之所以能够一直坚持下来,都是因为内心的理想和目标。“我一直认为,只要做就一定要做到最优秀,所以在没有做到最优秀之前,我绝对不会放弃。”
  理想很重要,但首先要活着
  虽然学业上的“逆袭”一帆风顺,童之磊在事业上却经历了几番起落。
  在童之磊上清华时,正是邓小平南巡讲话后不久,他也和90年代的许多大学生一样满怀激情,热衷于思考中国未来的发展道路。
  由于父亲和哥哥都从事汽车行业,童之磊也读了汽车专业。然而,在接触到越来越多的西方经济学思想后,他却发现,美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并非仰仗于汽车这样的传统行业,而是高科技和创新型产业。
  惠普、微软、苹果等一批硅谷创业公司的经验,激发了他创业的想法。1997年,童之磊和几个汽车系同学一起,在清华的所有宿舍楼内建起了局域网,继而开发出大学生门户网站“化云坊”,很快便成为教育网内流量最大的网站。
  在世纪之交的许多清华学生心目中,童之磊等人的创业故事是一个传奇。在1999年的首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上,由“化云坊”脱胎而出的“易得方舟”获得金奖第一名和660万元风险投资,团队的5名成员被称为“知本五少年”,有几名成员甚至果断选择休学创业。
  “那段时间,觉得世界上没有什么事情是我们做不到的。”童之磊记得,公司成立时召开新闻发布会,有媒体采访时问,你们觉得比尔·盖茨怎么样?意气风发的少年们说,我们3年就能超过他!
  天有不测风云。发布会后不久,纳斯达克突然崩盘。当他们再去找当初允诺的投资人时,投资人全都变卦了。
  到现在,童之磊还清楚地记得在2000年底的一天,他去公司的办公室时,惊讶地发现满目狼藉,桌椅、电脑都胡乱扔在地上。他给总裁鲁军打电话,才得知公司已经付不出工资,只好把电脑、家具都折价卖给员工抵工资。
  不久后,童之磊也被迫将由“易得方舟”孵化出的中文在线卖给了香港泰德时代集团,并被任命为泰德集团执行总裁和首席运营官。事实上,泰德集团对童之磊本人的兴趣显然比中文在线要大得多,中文在线的发展并不在集团的整体战略之内。
  3年后,童之磊不满中文在线的止步不前,终于下定决心将公司“赎回”。当时,泰德集团董事长陈平坚决反对,他对童之磊说,如果中文在线能够发展为一家上市公司,我就同意你把公司买回去。童之磊特别认真地想了想,回答说,“我相信中文在线不仅会成为一家上市公司,而且会成为一家伟大的公司。”
  他重整旗鼓,开始二次创业,给自己定的工资是一个月1200元,出门只坐公交车,好几个人吃饭只点一个菜,却给贡献大的员工发万元以上的工资;随后,公司业务逐步走上正轨,几乎“每年都能换一个新的办公室”。
  现在,中文在线已经从二三十人的小公司发展为一家拥有500名员工的企业,正在筹备上市。
  回忆起当年的经历,童之磊觉得:“这些挫折让我更加务实,明白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要登上山顶,必须一个一个台阶地上。理想很重要,但作为一家创业公司,首先要活着,才能实现理想。”
  从热爱阅读到数字出版
  到现在,童之磊都是个“工作狂”,每周7天,每天早7点到晚12点,他的计划表几乎没有空缺。
  对他来说,工作之余的唯一爱好就是阅读,每年都保持着几百万字的阅读量。阅读的习惯是很早就养成的,从小学开始,他就爱读《史记》、《资治通鉴》等历史书;在中学时,他还爱读名人传记,并且从中学习自我控制、培养品格的方法。
  在读《富兰克林自传》时,书里提到富兰克林为了养成好的品格,把一些好的品质写下来,然后每周检查,看自己是否达到。童之磊因此养成了制定计划表的习惯。一直到今天,他每年都会规定自己要完成几件“大事”或者“关键任务”,小到每天也都有详细的计划,每个月、每年则都会进行自我总结。
  在海纳百川的阅读中,童之磊对书的选择性越来越强。最爱读的是文史哲经典著作。在这个过程中,他学会了独立思考、寻找真理。
  也正是因为喜欢阅读,他在最初创业时就瞄上了数字出版领域。一开始的想法很简单,“那时候买不起书,买书的钱都是从伙食费里挤出来的,去图书馆借书又常常一书难求,我觉得如果能够在网络上找到自己想看的书,会是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
  中文在线公司初创时,童之磊带着“坚持正版”的理想,立刻得到了一批作家的大力支持,包括莫言、毕淑敏、张抗抗、余秋雨在内的不少知名作家都欣然与中文在线签约,虽然付给这些作家的钱不多,但对于作家们来说,这都是他们第一次在网络领域获得收入。当时,作家从维熙还在媒体上发表文章,称这几个创业大学生是“来自天堂的文学使者”。
  如今,中文在线不仅在数字出版业内处于领先地位,还创办了原创文学网站“17K小说网”,诞生了一批知名网络作品和作者。阅读网络作品,从某种程度上也成了童之磊工作的一部分。在致力于降低创作门槛的同时,他也希望,在这个过程中能够产生一些流传后世的精品。
  “网络平台的发展给了更多的人创作自由,在数字出版时代,所有人都有写作和发表作品的机会。”在童之磊看来,数字出版颠覆了“造纸术,印刷术”两大发明的方向,是改变世界、传承文明的另一种方式。(记者陈竹)
【延伸阅读】

中国版权协会副理事长、反盗版委员会主任.中文在线董事长兼总裁--童之磊

      1993年至1998年获清华大学工学、管理学、法学三个学位,2000年获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清华大学联合培养的国际工商管理硕士(IMBA)学位。是国内最早的大学生创业者之一,首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冠军队队长。

个人简介

     童之磊,中文在线董事长兼总裁
     童之磊先生系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教育界别秘书长,东城区青年联合会副主席,中国版权协会副理事长、反盗版委员会主任,韬奋基金会理事,中国出版协会常务理事,中文"在线反盗版联盟"秘书长童之磊,中国书刊发行业协会非国有书业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副理事长,全联书业商会副会长,全国新闻出版信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关村100创业家俱乐部会长,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MBA校友第一届理事会副理事长,北京市东城区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童之磊还主持承担国家相关研究项目并担任重要职务:包括国家重大社科基金项目"网络出版发展状况与预测分析"子课题组担任组长,国家教育部"十一五"课题专题项目"中小学数字图书馆"研究组副组长、国家教育部"十五"课题专题项目"中小学数字图书馆"研究组组长等。
    童之磊曾获世界经济论坛2014年度"全球青年领袖"2014年首都劳动奖章、第27届北京青年五四奖章、"2012年中关村十大年度人物奖""2011中国版权产业风云人物奖""十大中华管理英才""2011中国CE-MEGA百名最活跃年轻创业家大奖""2010年度最佳数字出版人""CHINA TMT首届移动应用评选 移动互联网新锐人物TOP5""2009年度北京市新闻出版和版权工作先进个人""中关村20周年突出贡献个人""2009中国新媒体十大领军人物""2009数字出版先锋""2008-2009年度数字出版先进个人"等奖项。
清华情节
      2000年时,中文在线还是蜗居于清华科技园学研大厦A座几十平方米房间的一家初创公司,20045月,中文在线搬回学研大厦,面积增大到300多平方米。之后随着业务的发展和团队的扩大,中文在线又搬到清华科技园的科技大厦。
     童之磊说,对清华科技园的眷念,一是源于对母校的感情,二是中文在线和清华科技园之间的认同感,"公司和清华科技园的成长轨迹有很多重叠的地方"
      在中文在线成长的过程中,清华科技园也给予了很多支持。除了房租优惠、孵化器的返税待遇,还有科技园提供的各种非资金服务和支持,比如在投融资领域,科技园介绍了很多投资人给中文在线,其现在的投资人中科技园介绍的。
     但令童之磊感受最深的,还是清华科技园内的"场能"。曾经,童之磊在科技大厦里碰到一家公司的老总,两人一起吃了顿饭,便达成一项重要的商务合作。"我们经常在电梯里碰到我们的上下游客户,有时候打个招呼就能敲定生意。这里的'聚合效应'非常明显。"童说。

创业故事

     我一直相信,数字阅读,一定有它的可行性。如果不把数字阅读这件事做下去,自己一定会终生遗憾。--童之磊
    1999年,互联网风潮正盛,我还是清华大学的在校学生。凭着一份在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夺得第一名的商业计划书,我和同学们创建了国内大学生门户网站"易得方舟",中文在线正是脱胎于"易得方舟"的读书频道。
      当时想法很简单,大家在网上看书固然很爽,但作家作为内容的创造者却收不到一分钱。如果他们在这件事上任何收益都没有,将来这些源泉可能就不会再产出了。所以我想,能不能用"先授权,后传播"的形式,把传统纸质图书的出版模式,用数字形式转化到互联网上来。
    初生牛犊不怕虎,我们到处和作家联系,登门拜访。记得当时去拜访作家从维熙,想着第一次上门不能空手,可大家都是学生,就买了个西瓜,抱着就去了。我和从老师说,希望他把作品授权给我们,放到网上去。没想到他非常认可,当场就和我们签约了。后来他还在《北京晚报》上写了一篇文章,叫《来自天堂的文学使者》,说我们带来了数字时代的福音。
     当时我们请作家授权,一种是分成模式,一种是稿费模式。稿费的话,每千字大概30元钱,一部作品几千元,今天来看这是非常便宜了,但当时有网站去和他们谈数字版权的付费授权,作家们都非常高兴。在很短的时间里,我们就签了上百位知名作家,大多数都把自己的作品倾囊以授。
     20005月,中文在线召开了规模盛大的新闻发布会,宣告成立。余秋雨、余华都来了,还请到了白岩松给我们主持。但新闻发布会之后再去找那些之前一直称赞我们商业模式具有革命性的投资机构,却发现他们的态度判若两人,一分钱都不肯出。这是为什么呢?就在一个月前,美国纳斯达克崩盘了,从5000多点的高位,一路狂泻到1000点,互联网的泡沫从美国一路破灭到中国。
     现在想想,那时的中文网站都是在烧钱拉流量,缺乏真正可行的商业模式,全靠风险投资支撑。没有风险投资,我们立刻弹尽粮绝,和绝大部分中文网站一样,中文在线进入了最困难的时期,只剩3个人。
     我一开始自己垫钱,然后就找亲戚朋友借,很快也就没人借了,大家都觉得这是无底洞。实在没办法,我就去给一家央企作信息化战略咨询,一个月大概能赚几万元,用这收入养着公司。当时我们的办公室在清华东门的学研大厦,对面有个小饭馆,只要点菜,米饭免费。我们每天去点一个10元钱左右的菜,就在那儿使劲吃人家的饭,直到有一天老板和我说:"我们这也是小本生意,要不你们下次别来了。"
     给家里打电话时,我妈一直跟我说,你这么辛苦,又这么困难,为什么不能去找一份稳定的工作。我说,这是我最热爱的事情,如果没把数字阅读这件事做下去,我一定会终生遗憾。
    我一直在考虑两个问题,一是如何让海量的数字图书信息造福社会,二是如何利用数字出版这个新兴的渠道,让人人都能成为作家
      2001年,香港泰德集团的董事长陈平想请我去做执行总裁,作为吸引我加盟的条件,对方收购了中文在线。在之后的3年时间里,中文在线就靠着集团"打点滴"维持基本运转。
     但我却一直想,海量的数字图书信息,一定有巨大的市场空间,其中之一就是中小学校园。当时,许多中小学因财力所限,图书匮乏甚至无法建立图书馆;另一方面,教育部一直力推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开设电子教室,但由于没有足够内容,很多学校电脑闲置率很高。而具有检索方便、易于管理、成本低廉等优势的数字图书馆,则能同时解决上述"有路无车、有车无货"的两大难题。
     不过,推广"数字图书馆"这个全新的概念的过程却十分艰难,中文在线不得不进行大量基础性工作。比如到全国各地为1万多名校长、图书馆馆长、老师进行培训,在大量试点学校进行为期半年或一年的试运行。在中西部地区,我们甚至以买断图书版权后捐赠的形式进行普及和推广。
       2002年,中文在线担纲"十五"规划教育部课题,在国内率先推出"中小学数字图书馆"。签约会那天大雪纷飞,中文在线拿下了近3年来的第一个单子。
     那时我一再向集团提出中文在线的发展计划,却得不到支持。意识到数字出版始终不是集团公司的战略发展目标,我决定还是要把公司"赎回来",开始自己的"二次创业"
      在这个过程中,针对基础教育的数字图书馆一直快速发展着。最初我们提供的传统数字图书馆,用户在学校的计算机上才能使用;2009年,新的基于云计算的互联网模式数字图书馆"书香中国"推出了,截至2011年底,这个平台的累计访问量已有上亿人次。
      我也注意到,在中文在线"蛰伏"3年时间里,国内外数字出版行业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日本手机小说开始兴起,国内网络原创文学开始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那时和余华交流,我们谈到,传统出版渠道对于抱有"文学梦"的青年作者来说还是太狭窄了,"如果有一个数字平台能让人人成为作家,那该多好啊。"
     于是中文在线旗下的原创网络文学网站"17K小说网"应运而生。它创立了一个免费和收费结合的模式,作品会开放一部分作为免费阅读章节,如果你有兴趣,就可以一章内容花几分钱,阅读其余部分。
      这样的模式让青年作者们得到了收入,也让网络作家真正成为了一个职业。17K的签约作者"求无欲"的故事就特别典型,这个酷爱写作的广东青年2008年还是个送水工,甚至连电脑都没有,就靠着手机""出了《诡案组》这部悬疑小说的前半部。尽管作者毫无名气,但17K小说网的编辑慧眼识珠,他们和作者进行创作思路和情节上的交流和指点,并选择合适的渠道进行策划推广。《诡案组》一炮而红,在中国移动手机阅读的悬疑分类榜占据前10名达2年之久,出版为纸质书后销量超过了100万册,并被海润影视改编成了电视剧。"求无欲"因此累计收入上百万元,还加入了广东省作协,网络原创文学彻底改变了这个年轻人的命运。
     我们的愿景是"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可以通过任何方式获得任何内容",但数字阅读的发展不是单靠一家公司的力量就能实现的。
     2005年,中文在线开始发展手机阅读业务。那时候我和中国移动去谈,人家第一反应就是,手机屏幕那么小,怎么能看书呢?我看个新闻都费劲。确实,当时手机屏幕只能显示70个字,还得是大屏。
      但几年后,3G网络的建设和智能手机的普及彻底改变了手机阅读。截至2012年底,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到4.2亿,手机网络各项指标增长速度全面超越传统网络,手机超越台式电脑成为第一大上网终端。这意味着运营商的定位正在从通信服务提供商变成了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现在,我们通过中国移动手机阅读基地等为运营商提供手机阅读服务。
      手机阅读的发展,源自数字阅读发展的两个重要动力:网络和终端的发展。我在行业里经历的10年,是中国网络大发展的10:从拨号到宽带,从有线网到无线网,从电脑和黑白屏手机,到现在的智能手机、手持阅读器和平板电脑。这让数字阅读的用户体验真正能得到保障。
      推动数字阅读发展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知识产权大环境的日趋良好。1999年张抗抗、毕淑敏和王蒙曾经状告一家网站盗版作品,但当时著作权法里甚至没有有关网络版权和数字版权的概念。官司打了很长时间,最后获得的赔偿非常少。
     2001年,信息网络传播权写进著作权法,网络版权保护才真正有法可依。随后各种各样的司法解释相继出台,标志性的事件是200671日,《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颁布。国家对知识产权工作的重视,是对企业最大的支持。
     在版权保护方面,我也希望能尽自己所能,为国家做出贡献。作为国家重点工程的国家版权保护技术研发工程的责任承担单位之一,中文在线正在进行全面研发建设工作,希望能最终借此实现数字出版版权保护系统在版权保护工程中的完整应用。
      201212月底,中文在线诉苹果公司侵权案正式宣判,法院判决苹果公司停止涉案侵害北京中文在线数字出版股份有限公司对涉案作品《家》、《春》、《秋》、《康熙大帝》等所享有的信息网络传播权的行为,并赔偿经济损失。这是中文在线多年维权路上的一次胜利,自2005年开展版权保护维权工作以来,中文在线已运作维权案件500余起,涉案作品上万部。
      数字阅读正在进入"一种内容、多种媒体、同步出版"的全媒体出版时代,10年以后的数字阅读什么样?我想应该是--"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可以通过任何方式获得任何内容"
 
 
                                                                                                                     【通联员童化平推荐】
姓 名:
电 话:
标 题:
内 容:
验证码: 点击刷新验证码
相关专题:宗亲动态
·从敲糖佬到“福田寺长”:童永寿的风雨人生与文化守望 (2025-4-22)
·童氏潮公后裔彭泽老庄清明大祭 (2025-4-5)
·童克祖:一个人 一辈子 一所学校 (2025-2-20)
·四川童长明协助漂泊近半世纪男子成功寻亲 (2025-2-20)
·荆楚童氏聚罗田 (2024-12-31)
打印新闻     |      关闭窗口
 

童氏宗亲网 © 版权所有
网站管理 邮箱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