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童氏源流    |    宗支世系    |    宗亲动态    |    童氏视觉    |    童氏名人    |     谱牒史料    |    名胜民俗    |    寻根觅亲    |    宗亲留言    |    联系我们    |    童氏企业
【中华童氏-电子版】【童氏文集】 【宗亲名录】 【网络投稿】【发布供求信息】 【繁體中文】
   从敲糖佬到“福田寺长...
   童氏潮公后裔彭泽老庄...
   童克祖:一个人 一辈...
   四川童长明协助漂泊近...
   荆楚童氏聚罗田
   浙江衢州衢江区廿里镇...
   提干新排长,入伍11...
   宁海县前童历史文化研...
   接力救下19人!龙岩...
   缅怀革命先辈 弘扬红...
   童氏宗亲网聘请第十七...
   谢谢你,童梦奇!
   安徽枞阳县童长荣家风...
   三地宗亲相聚兰溪...
   福建永定童氏祭祖
   长汀县童坊镇童坊村甲...
   2024年正月初九连...
   河姆渡传人童岳年:痴...
   神奇美溪 童氏大美
   童岳年余姚阳明古镇举...
 
水随天去秋无际——悼童庆炳老师
发表时间:2015-06-18 15:58:06     新闻来源:     阅读:1163次
文字 / 吴尔芬
 
       惊悉童庆炳老师仙逝,手头的工作虽然着急,却做不下去了,头脑中尽是童老师的音容笑貌。
      第一次见到童庆炳老师大概是1980年代的尾巴,他回老家连城探亲,黄征辉请他来县文化馆讲座。印象中童老师穿着朴素、话语平缓,不矫揉,不造作,说的都是些平白大实话。末了,黄征辉领大家去吃夜宵,我于是有机会近距离接触童老师,赶紧表达自己的仰慕。童老师却说:我其实没什么,只是教书认真。
     1992年我在鲁迅文学院进修,童老师上我们的创作美学。他的课讲得平实,不比有的老师手舞足蹈演大于讲,旷课的同学渐渐多了起来。一天,童老师生气了,放出重话:我每次来上你们的课,都要换上干净的衬衣,你们却爱来不来。不知为什么,童老师板起脸说的这句话,镇住了那些自视有才狂妄无状的同学,后来的出勤率就高多了。
      有一天,我提出要登门拜访,童老师很高兴,说:来呀,来吃个饭。第二天,天刚蒙蒙亮我就走出鲁院的大门,到十里堡坐车转地铁,出了地铁再转车到北师大,进了北师大走到童老师家,已经是11点半。坐一会儿,聊几句写作的事,童老师送我几本新书,就吃饭。吃过午饭,我马不停蹄往回赶,进了鲁院的大门,天就暗了。这一顿饭下来,我才体会到童老师来鲁院上一次课多不容易。自此,我再也没有逃过课。
      鲁院的孙津老师是童老师的博士研究生,有一天,孙津请童老师吃饭,还有莫言,童老师说我是连城老乡,也拉上了。就在鲁院的食堂吃,吃食堂的菜,好象有加了一条鱼。吃家常菜,说家常话,无论是童老师还是莫言,都没有什么微言大义。
      鲁院的课程结束,已是学生放假的年底。鲁院不是正规的院校,不能集体订票,只能自己解决。头天跟两个福建同学去火车站买票,见队伍排了几里地长,头皮都麻了,逮住排前面的一人问:你几点来的呀?他说7点。我说:不对呀,我们也是7点,怎么排到几里地去了?他说:我是昨晚7点。这下我们傻眼了,站在寒风中凌乱。
      整理好思绪,我们决定玩到天黑,从晚上开始排队。我们三个福建老乡吃饱了面条,捡了一个装电视机的大纸箱,三个人一起装进去,在售票厅门口等候天亮。售票厅8点准备开门的时候,黑压压的人群已经层层推涌过来,把卷帘门搡得哗哗巨响,似乎就要倒塌。门一开,我们不冲刺进去都不行,因为只要慢一点就会被后面的人踩踏。迅速的,每个售票窗口都排起长队,是那种前胸贴后背的、重重叠叠人肉长龙。但是,后面进来的人不甘心落伍,他们使劲撞击人肉长龙,试图为自己嵌进一个位置。争吵、撕扯、肉搏,场面大乱。这时一群保安冲进来,挥舞电棍大喊:蹲下,抱头蹲下。我们都抱头侧身蹲下,犯人那样看自己的裤裆。晋江来的同学立马就哭了,对我说:我受不了啦,我要坐飞机。
       他哭着走了,准备去买飞机票。我是断乎坐不起飞机的,只能抱头蹲着排队。好不容易轮到我跟售票员说话了,我只说厦门二字,还没说哪一天,她就不耐烦地挥手说:没票了,厦门的票都卖完了。
       我被后面的人推开,走出售票厅,来到火车站广场,抬头看北京灰蒙蒙的天空,心想,这个压抑的鬼地方真是达官贵人的天堂,贫下中农的地狱。现在怎么办?难不成在北京过年?问题是这个狗仗人势的首善之区有地方让我过年吗?我想到了童庆炳老师,于是找到公用电话,给童老师挂通了。童老师一听,教导我说:你这孩子怎么这么傻呢?去上海、广州、厦门的火车是最挤的,哪来的票呀?你要买去南昌的,从南昌转厦门就容易了。
      这下心里有数了,但我不想排队自取其辱,干脆在广场上转悠。果然有黄牛党过来问要不要去南昌的票?我跟另一个福建同学研究半天,横竖没看出真假,决定赌一把,就买下两张到南昌的票。到南昌后,正如童老师所言,南昌到厦门的票好买得很。
      后来,我一直很关注童老师的学术动态,每次见到吴子林,童老师都是我们的重大话题。此间,童老师曾上CCTV—10《百家讲坛》,我尽量守着看。看了几期,我就知道童老师不可能像易中天、于丹那样大红大紫。不是因为童老师偶尔会冒出连城地瓜话,而是他讲得太实、太干,他总是想给观众更多的干货、更丰富的信息,殊不知,《百家讲坛》要的是演讲,首先是表演,然后才是讲课。演讲,是童老师这个客家籍憨厚教授不能胜任的。
      近几年,因为莫言得了诺贝尔文学奖,童老师的名气忽然大了起来,大家都知道莫言是童老师的硕士研究生。连城一中校庆,莫言题了词,其实也是托了童老师的关系。事实上,童老师还有另一个博士研究生也得了诺贝尔和平奖,只是这样的意识形态背景下不让说。不让说就不说呗,其实大家都心知肚明。
      最后一次见童老师是前两年在培田,童老师谦卑地站在路边,身边陪着弟子吴子林。那已然是个耆耄老人,他就是我敦厚有加、著作等身的童老师吗?童老师告诉我,他的身体出了问题,每况愈下。我说几句客套话,心里一阵酸楚。
       我读童老师的最后一篇文章,是他回忆母校连城一中。那篇文章的语言极为实诚,谈不上什么文采,是一个老人对记忆的絮叨。看完了我心里很难过,因为它太像最后的话,充满温情与留恋,甚至有一种诀别暗含其中。一个在全国有重大影响的学者,没有走到生命的边界,是断然不会写那种情调的文章的。
      有人说童老师的思想保守有余而新锐不足,理论阐述有余而开拓不够。要我说,也许童老师的理论不一定是最前沿的,但一定是最扎实的;上课不一定是最生动的,但对学生一定是最真诚的。我们向童老师学的,不是新名词、新概念、新手法,是为文的品格与为人的品德。
      如今,斯人已去,然文品必百世流芳,人品将永垂不朽。
 
 
 
 
 
 
                                                       (连城通联员童杰章推荐稿)
姓 名:
电 话:
标 题:
内 容:
验证码: 点击刷新验证码
相关专题:宗亲动态
·从敲糖佬到“福田寺长”:童永寿的风雨人生与文化守望 (2025-4-22)
·童氏潮公后裔彭泽老庄清明大祭 (2025-4-5)
·童克祖:一个人 一辈子 一所学校 (2025-2-20)
·四川童长明协助漂泊近半世纪男子成功寻亲 (2025-2-20)
·荆楚童氏聚罗田 (2024-12-31)
打印新闻     |      关闭窗口
 

童氏宗亲网 © 版权所有
网站管理 邮箱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