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千人送别文艺理论家童庆炳,莫言现身悼念老师
文艺学泰斗童庆炳追悼仪式在北京八宝山殡仪馆举办,著名作家莫言也出现在送别的人群中。
6月18日上午,文艺学泰斗童庆炳追悼仪式在北京八宝山殡仪馆举办,上千师生、亲友前往送别,著名作家莫言亦出现在送别的人群中。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其弟子赵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童老师堪称北师大文艺学的领军人物,生前工作尽职尽责,是一位亲切和善的长者。此外,记者看到,著名作家莫言也出现在送别的人群中。
惜别:上千人送别童庆炳 莫言现身悼念老师
6月的北京,骄阳似火,但并未阻挡人们送别童庆炳的脚步。约上午8时30分许,中新网记者赶到八宝山,看到现场已有不少北京师范大学的师生排队等候送别他们的童老师。一些同学手持鲜花,难掩悲戚神色,甚至有人当场落泪。
记者在现场看到,与一些追悼仪式不同,告别大厅外横幅上写着"童老师一路走好"几个大字,两侧并没有挽联。路旁摆满了师生、亲友送来的花圈。厅内的大屏幕上则循环播放着童庆炳生前影像。
约8时50分,著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也戴着墨镜出现在追悼仪式现场,身着白衬衫的他表情沉痛、严肃,签完名字后没有多说什么,便匆匆步入大厅,在休息室落座,准备参加吊念仪式。据工作人员介绍,莫言等一批作家曾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与鲁迅文学院联合开办的作家研究生班,童庆炳曾指导过莫言的硕士毕业论文,此次莫言应该是特地来送别老师。
9时许,人群开始步入告别厅送童庆炳最后一程。厅内哀乐低沉,童庆炳面容安详,仰卧在大厅正中。不时有群众献上花束,时间不长便堆满灵前。面有悲色的家属站立一旁接受人们的劝慰,整个仪式约持续一小时左右结束。
出得大厅,记者看到,不少参加完追悼仪式的师生在厅外放声痛哭。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今天来参加追悼仪式的人非常多,目前估计已有上千人。
追忆:生活简朴注重教学仪表 是"学术界的一股清流"
在当天的告别仪式上,赵勇一直忙前忙后。他表示,自己曾受教于童老师,"童老师堪称北师大文艺学的领军人物,在全国学界也很有影响。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童老师先后提出了'审美特征论'、'文化诗学'等理论,生前一直在不停地工作"。
"童老师生前有一个愿望:给北师大文学院盖一栋楼,改善一些老师们的办公条件。"赵勇回忆起恩师生前种种情景,难掩悲痛,"他一直说,可以发动企业家捐资建楼,生前也在校园内反复考察,看哪块地方合适。"
在赵勇的印象中,童庆炳是一位亲切和善的长者,生活简朴而注重教学仪表。他说,童老师生前偶尔会跟他们"显摆"买到的衣服:"他会叫我们猜多少钱。我们看着还不错,一般价钱猜的高。童老师就很得意的告诉我们,才一百多块,然后给我们洋洋洒洒的讲在哪儿买的、如何买到的。"
"童老师上课喜欢穿白衬衫,讲究仪表,但不是讲究所谓的名牌。"赵勇最后一次见到老师,是在五月下旬,"那会儿老师频繁给我打电话,每次都能谈一个钟头,聊的内容则是方方面面,现在回忆起来,有点像交代后事。不过,老师生前对生死一直看的非常淡。"
"一位亲切和善的长者",同样也是北师大文学院其他教职员工对童庆炳的评价。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老师说,童庆炳非常有学者风度,带弟子尽职尽责,生前还一直坚持亲自带博士、参加博士答辩,对学生要求严格,以一种"仁爱长者"的风范来主持他全部的学术教学活动。
"现在的学校教育是有些浮躁的,童老师堪称学术界的一股清流。"这位教师称。
童庆炳追悼会在京举行 莫言、余华送行(图)
18日上午,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我国著名文艺理论家、教育家童庆炳先生追悼会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
6月18日,著名文艺理论家、教育家童庆炳先生追悼会在京举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及社会各界人士前来送别。中国青年网记者张炎良 摄
著名作家莫言、余华、格非等现身追悼会,北京师范大学师生千余人送别文学泰斗、他们心中的好老师童庆炳。
莫言现身为老师送行。中国青年网记者张炎良摄
童庆炳教授因病医治无效,于6月14日18时18分在北京逝世,享年80岁。童庆炳教授1936年出生于福建,1958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曾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首任主任。童庆炳是中国文艺学理论领域的泰斗级人物,培养出了大批学者、作家,莫言、余华、刘震云等知名作家都曾经是他的学生。
莫言余华送别恩师童庆炳 余华:想约周末见面没想到老师不辞而别
2015年6月18日,"方而不割廉而不刿夫子人格宜为天下楷,仰之弥高钻之弥坚先生学识堪称百代师"。这是北京师范大学师生对文艺理论学泰斗童庆炳先生的评价。今天上午在八宝山,千人送别童先生。著名作家莫言、余华作为童庆炳的学生也专程赶上午8点不到,八宝山殡仪馆东礼堂外,赶来送别童先生的人就已经开始排队。每个人脸上都写满了悲伤。在告别大厅里,一些赶来的学生下跪告别恩师。在大厅两旁的花圈挽联中,记者见到了王蒙、袁行霈、铁凝等文学界知名人士的名字。
8点半左右,莫言赶到礼堂外,身穿白色衬衫、黑色裤子的他面色沉重,很快步入告别大厅,向恩师三鞠躬,然后和童先生的家属一一握手。走出大厅,莫言面对媒体再次感慨恩师"走得太突然"。莫言说,恩师无论是在创作上还是生活上都很照顾自己。去年教师节前夕,总书记接见童庆炳等一批北师大知名教授,之后童庆炳感慨要是能和莫言一起跟总书记合影就好了。谈起恩师的这番愿望,莫言上午也感慨"现在这的确是一个遗憾了。"
童庆炳的另一位学生、知名作家余华上午也赶来送别恩师。身穿黑衣的余华说过去每年都会拜见老师,今年就约在了这周末,没想到老师突然去世,心里特别难过。余华说,在北师大上学时经常会和老师研讨作品,毕业后则成为了交心的好友,"老师是一个严格又宽容的人,容忍我们的各种观点看法,但是对严谨的学风又特别看重。"
据悉,北师大近期还将举行系列活动悼念童庆炳先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