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红土门村距镇政府所在地7.00公里,交通方便,有12个村民小组。现有农户 502户,有乡村人口 2137人,其中红土门村童氏不到300人,有70至80户。全村土地面积8.97平方公里,海拔1,861.00米,年平均气温16.00度,年降水量900.00毫米,主要种植水稻、烤烟等农作物。村支书、主任童开兴 。
在去年的2月16日与广东童希谈论迁徒时,得知封开童氏有迁到云南龙川。为考证,查了许多资料,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为此于今年元旦专门驾车跑了一趟龙川镇红土门村。当天去当天回,来回四百多公里。
2015年01月01日元旦,原来想上班把设计传来的方案再核对一遍的,但后来一想事情永远都是做不完的,所以到了九点四十多才离开工地。直奔楚雄南华县龙川镇的红土门村,因临时去,事前也没有联系当地的家门,十二点多到南华县电话童开兴,说人是楚雄,到村委会去,那有人的。前往村委碰到一董姓村委,当时我还以为听错了,童说成董,原来确实是姓董的,他指点给我看,村委后面及马路对面全部是姓童的,另外还说村委等下要关门的,我把车开了出来,停在马路边。
随后就到村委后面的童永富家,简单的进行了交谈,因为他们说不上来什么。边上一小店,也是家门叫童开松,他指点说到前面小学校边上问一下童文虎,他八十多岁应该了解。
大约一公里的距离,到小学。在小学边,刚好掏出相机,准备拍小学大门字时,见到一人走来,急急问了一下童文虎家在哪?没有想到他就是童文虎的儿子,他叫童开云,我说明了来意,他带我到他家里,其老父亲正在忙着做事。
他们父子随后洗洗手,坐下来,进行简单暂短的交谈。
童文虎被抓壮丁,参加国民党的军队,后被解放军俘虏,加入解放军,并参加了抗美援朝四年,在某军炮九团二营四连当炮兵。由于战争的原因,造成耳朵听力很差,加上语言的差异,交流进来很困难。由童开云问了几个内容,他解答了一下,经我要求,把他参加抗美援朝的证书拿出来看了一下。
后我查问了周边童姓的情况,得知周边一些村庄也住有家门,走之前,我把《中华童氏》第三册、第四册送给他们。
因童开云正帮人干活,就没有多打扰,经其指点到了童家人墓地,那一大片坟山,前面是王家墓地,后面是童家墓地,时间长的没有碑,只有那一个个土包,有碑的都是近代的。
家谱与祠堂
一个人从墓地返回,再次回到村里,见一老者在劈柴,又打听了一下,还不错,他知道的历史还还少,他叫童文彪,今年七十岁,原来不姓童,祖上做了上门女婿(原姓刘(音))才姓童,他介绍了童家祠堂的位置,原来家谱在他们家(地主),成分不好,被其他童家人拿走了,后来因文革遗失了。
他将家中二样东西拿出来给我看了,一件是堂上的祭祖画,另一份是土地证,保存的还是不错的。
童氏始祖来源与字辈
经过几个人的说法都说是南京大坝麻柳湾来的,随军到云南。
童文彪谈起了传说,据说当时童氏为官,并带有二名随从,二名随从是背铺盖的,一王姓,一李姓。始祖见此地平坦,林木生长好,适合人居,就呆下了。
目前所知道的有记载的先祖叫童国权,娶妻蔡氏与万氏(见照片),童晸[zhěng]娶李氏,童玉照娶侯氏,童丕[pi]康,童万庆童万邦……
字辈:国***万应登文开永兆。
周边童氏分布
除了红土门村外,在其周边的太区树村、罗武庄、盘龙老东安童家、大谷堆香炉山童家、沙桥都有童氏居住,居住人口从四五户到十几户不等。
还有弥渡县红崖也有从此迁过去的。
根据调查的情况来看,南华县龙川镇红土门村的童氏与广东封开的童氏不应该是一支的(个人见解,资料有限)。
(通联员童海根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