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1月21日 来源:钱江晚报
工作的出发点 一切为申请人着想
“一切为申请人着想,一切为申请人服务” 始终是指引童再央一切工作的出发点。慈溪外向型经济非常发达,出入境人员众多,2012年批准出国境人数达80844人次,出国境人数为全省县级市之最。平均每天受理量达300余人次,最高一天日均受理量达552人次。童再央每天都在受理窗口,一天下来常常是口干舌燥,喉咙沙哑,腰酸背疼,但她始终精神饱满、面带微笑接待好每一个申请人。对前来窗口咨询、办证的群众态度热情,语言得体,服务周到,做到“来有迎声、问有答声、去有送声、事有回声”。碰到窗口年纪大的申请人不会填写表格,她总是耐心地帮助她们,帮她们填写表格,并指引她们直到完成申请的每一步骤。对那些因紧急商务活动、出国留学、探病等特殊情况急需出境的申请人,她总是急他人所急,在问清申请人情况后,为他们开通“绿色通道”,在最短的时间内为申请人办结证件,保证申请人能及时赴境外处理事情。
2012年10月某周日,一企业经理通过预约电话,联系到了童再央,焦急地称自己明天早上就要去香港参加电子 展,但发现港澳通行证签注过期了,如果自己不去香港,那边花了几十万钱的摊位就白设了。童再央迅速联系好其他民警,连夜赶到单位,当场为其办理了签注,保证了其顺利成行。
2013年,童再央共为他人代填表格百余份,开通绿色通道为申请人排忧解难80余起,得到了群众一致好评。
代表慈溪参加比赛 获得冠军
童再央目前是慈溪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大队的业务骨干,在受理窗口,她的业务能力是最强的。出入境业务属中央事权,政策性特别强,变化也非常快。为了使自己成为业务上的行家,童再央同志努力学习各项涉外法律法规,学习相关审批规范,并主动虚心向上级业务部门请教。在窗口受理过程中,凡是其他民警遇到在解决不了的“疑难杂症”,只要到了童再央手中都迎刃而解。
今年8月,在宁波市局出入境管理局举行的岗位业务竞赛中,童再央代表慈溪出入境参加比赛,在众多选手中脱颖而出,获得了受理操作项目第一名。2012年,慈溪全市共受理上报出国境申请材料80844人次,而证件信息仅错1条,差错率为万分之零点一,保持全宁波市领先。而取得这样的成绩与童再央的努力是分不开的,因为仅童再央一人的受理量就达到了30000余份,而她受理的材料则实现了零差错。同时,童再央还有着极强的国门意识。在平时的窗口受理过程中,她仔细核对申请人信息,并与不准出境人员报备库中信息进行比对,确保每份申请真实准确。2005年以来,童再央共查获法定不批准出境人员 28人,发现弄虚作假不依法申请38人次,有效地维护了正常的出入境秩序。
舍小家为大家
“舍小家为大家”是形容童再央顾全大局、无私奋献精神的最恰当的一句话。
童再央的丈夫是一名派出所的民警,工作也非常忙,还经常要值班、加班,根本无暇顾及家里。童再央家里有两个儿子,父母公婆又都在农村,所以家里的大小事务都得她一个人承担。但这一切丝毫没有影响童再央的工作,相反第一个到单位的往往是她,每天早上,童再央都提前近一个小时上班,到单位后,她就开始拖地、擦桌子打扫大厅卫生,提前做好开门前的准备。中午加班的往往是她,而傍晚下班后最后离开单位的往往也是她。许多次在办证高峰期间,往往到了下班时间后,申请人还挤在窗口等待办理证件,难免会催促窗口工作人员办得快点,说自己还要去接幼儿园的孩子,可又有谁知道童再央的两个孩子还在学校,每天都得焦急地等待着自己的母亲最后一个来接他们呢。
这就是童再央,她兢兢业业、任劳任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一名出入境民警的风采,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慈溪经济的腾飞默默无闻地奉献着。
(杭州小童推荐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