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周刊记者 屠俊 发表于2013-11-16
在童晓文看来,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在中国内地还未得到足够重视,一方面,患者出于羞涩或者认为这是老年的必然表现而不愿就医,或者因为治疗费用昂贵而害怕就医;另一方面,全国各地各家医院的治疗水准参差不齐,对此病缺乏了解。
童晓文说,自己如今是阿姨妈妈 最喜欢的大夫。身体周刊记者 王辰 图
童晓文1963年出生,上海市同济医院妇产科主任、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上海市政协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分会委员,上海医学会康复医学主任委员、妇科肿瘤学组副主任委员、盆底学组组长。
2003年是童晓文成为德国首席手术医生的第五个年头,那时的他已是海外知名妇产科专家,积累了包括微创腔镜手术和微创盆底手术在内的丰富经验技术;而就在这一年,他放弃国外优越条件,在我国外科学鼻祖裘法祖教授的推荐下,回国担任同济医院妇产科主任。
回国后,童晓文结合国外一系列先进手术理念和技术,填补了我国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诊疗领域的多项空白。为了打破进口植入产品的垄断地位,他所领导的团队通过多年自主创新手术方法和产品研发,大大降低了治疗费用,使得全国数十万名盆底功能障碍患者以低廉的价格获得了治愈。
本着仁心仁术的思想,童晓文期望更多患者能得到有效救助,因此,当年刚归国不久,他就主持成立了国内第一家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培训中心,每年培训来自全国各地医生百余名,将他在国外掌握的“最好的医疗技术”以及原创性的研究毫无保留地在全国推广。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在中国内地还未得到足够重视和了解,一方面,病人的主动就诊率较低,这是由于患者出于羞涩或者认为这就是老年、分娩后的必经状态而不愿就医,或者因为治疗费用昂贵,以及对该种疾病的了解不充分而害怕就医;另一方面,全国各地各家医院的治疗水准参差不齐,有些医生依然保持固有的将脱垂器官‘一刀切’的治疗方法,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四方面的工作:提高大众认识、降低治疗成本、改进手术方式以及加强对全国各地医生的培训。”童晓文说。
老年女性“社交癌”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是中老年女性的常见病,又称盆底缺陷,主要包括压力性尿失禁和盆腔器官脱垂等。压力性尿失禁是指当腹压增加(如咳嗽、打喷嚏、大笑、运动等)时发生尿液不自主流出的状态。盆腔器官脱垂包括阴道前壁膨出、子宫脱垂、阴道穹隆脱垂、阴道后壁膨出、直肠膨出等。
这种令人尴尬的疾病,又被称为“社交癌”,严重妨碍女性工作和社会活动。在经济发达国家,尿失禁比高血压、抑郁症和糖尿病等更常见,医疗费用已远高于冠心病、骨质疏松症和乳腺癌等。而目前中国女性PFD患者中,有就诊意识的不到1/3,患者对于这种病认知差,或者认为是老年的必然表现,或由于羞怯等原因,没有主动就诊,加之目前临床医生和护士对PFD了解和重视也不够,也是我国PFD的总体治疗水平低于国外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对国外来说,女性盆底学在中国内地还是一个新兴学科,“十年前,患者如果出现盆底疾病也许就只能靠吊两天抗生素消炎来缓解病症,基本治标不治本。”童晓文说。
1999年,还在德国行医的童晓文,利用短暂回国的机会,在协和医院完成国内第一例阴道无张力尿道悬吊术(TVT)治疗压力性尿失禁,填补了我国在该领域的空白。
之后,童晓文又陆续将其他抗尿失禁手术及盆底重建手术带入国内。2003年童晓文率先开展了中国首例后路IVS术,2004年完成了中国首例Monaco、TVT-O手术……各种微创手术的引进,让中国的盆底治疗临床水平和世界站在了同一高度。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同济医院进行治疗PFD手术的手术量是整个北京全市手术量的总和,可以说我们这支队伍是走在同行前列的。”童晓文自豪地说。
独创“童氏术式”
拥有中、美、德三国医师执照的童晓文曾在海外奋斗十余年,2003年他受邀回国后,不仅引进了国外先进技术,还进行了创新性改良。
改良TVT-O及“童氏前路悬吊术”,是童晓文设计改良的两种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术式。其中,“童式前路悬吊术”简化了以往需要进腹悬吊或经阴道作远距离穿刺的手术步骤。以往类似手术路径复杂,有的需要进腹手术,有的要用金属钉固定于耻骨,有的要用专用穿刺设备等,不能做到真正的微创,且麻醉及手术操作要求高,并发症较多,一旦出现并发症术后处理麻烦。而“童式前路悬吊术”基本克服了这些缺点,可以在局麻下完成,扩大了手术的适应证。
针对盆底器官脱垂,童晓文等人设计出一种新的盆底重建方法——改良全盆底悬吊术。这是一种微创而又经济的盆底重建手术,手术操作不进腹腔,对肠道干扰少,术后患者排气早、进食早,手术范围小、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后感染几率低。同时,使用国产手术器械还大大降低了手术费用。特别是手术保留了子宫,对年轻患者保持生殖功能意义重大,中、短期随访疗效满意。上海同济医院妇产科李怀芳教授对2005-2007年间该术式66例患者术后随访平均11个月发现,子宫脱垂、阴道前后壁膨出等症状全部得到纠正,术后无院内感染发生,未观察到其他与手术相关并发症。
除了手术术式方面的创新,童晓文还意识到,昂贵的进口植入产品长期垄断了中国盆底重建植入材料市场,把广大病患拒之门外,也阻碍了学科发展。单单是进口治疗尿失禁的手术吊带和配套手术器械就要6000元左右,而治疗盆底脱垂的网片及配套器械需要1万-1.5万元。童晓文所领导的创新团队通过多年努力,通过自主创新手术方法和产品研发,极大地降低了治疗费用。
曾经有一位外地农村老年妇女来看尿失禁,当她得知手术材料费要几千元时,老人失望地说:“这个材料费用是我一年的收成,太贵了,这手术做不起。”老人失望的背影,再次激起童晓文创新的动力:“通过改进手术方法、手术器械,我们的手术费用已经大大降低,但是盆底功能重建手术所需网片还是要用国外公司的,这个费用也是很高的,我们一定要造出自己的网片,而且要和国外一样好的质量。”
就这样,他联合东华大学等机构开展研究。为了设计出一种更适合中国人群的手术方法,童晓文带领的年轻团队通过几年努力,独创童氏碟形网片悬吊手术、童氏后路悬吊术、全盆腔悬吊术-同济术式、改良TVT-O术、童氏前路吊床术等一系列“童氏术式”,同时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手术器械,承担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基金项目等攻关课题,获多项国家专利。这些研究成果,极大地降低了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治疗费用,为全国数百万患者带来了健康和实惠。
“就拿治疗压力性尿失禁使用的吊带来说,我们自主研发的产品成本仅是国外产品的1/10左右,而且并发症少、效果好,目前正在临床试验阶段,已经进行完的物理检测结果都比国外的材料要效果好。”童晓文说。
此外,在妇科微创手术领域,童晓文还致力于推广对患者创伤更小的腹腔镜手术,并力排当时国内同行的异议,率先在国内开展了腹腔镜下妇科恶性肿瘤根治术。现在,在他的带领下,同济医院妇产科已成为国家级四级腔镜培训中心,通过腹腔镜完成90%以上的妇科手术。
培训医生队伍
早在十年前,刚归国不久的童晓文就主持成立了国内第一家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培训中心,不但把在欧美多年工作经验传授给来自全国各地的妇产科医生,还把更适合中国国情的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治疗方法在全国各地积极推广。
“目前,对于盆底疾病的治疗各地区、各家医院的水准参差不齐,就像针对盆腔器官脱垂,还是存在一些医生在坚持简单的切除脱垂的器官和组织的旧观念。而我们需要推广和普及的就是盆底重建手术的现代策略,以‘整体理论’和‘吊床学说’为实践基础,强调以微创手术达到最佳效果。”
童晓文说,“一台器官切除手术需要两三个小时的时间,而我们所做的重建手术只需要40分钟的时间就能够完成,重建手术当然是更符合患者利益的手术,就像能够保肢,患者肯定不想截肢一样,问题就是患者和一些医生对于这项技术还没有足够的认识和了解,而我们做的就是新技术和新观念的推广。”
每当外院医生遇到棘手难题时,童晓文再晚再累也要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协助解决难题。一次上海一家医院的盆底手术病人出现了严重并发症,患者臀部形成了一个窦道并长期不愈合。病人非常痛苦,还和医院发生了医疗纠纷。对于这类病人,一般医生都避之唯恐不及,童晓文却收下了病人并亲自手术,解决了病人的痛苦并缓解了病人与那家医院的矛盾。
曾经科里有些医生担心童教授把技术都传给外院,病人就不会来同济医院了。童晓文半开玩笑地说:“这是我追求的,我希望你们都比我做得好,我什么都不用干了。”
打扫内心 阳光生活
关于童晓文,流传着两个趣谈:一个是有一次院长召集干部开会,亲自打了电话让不是领导的童晓文参加。童晓文问:星期几开会?院长说:星期日。童晓文一听不乐意了:“星期日我还要陪妻子去买衣服呢。开会有钱吗?没钱叫我去干什么?”另一个是童晓文每次到妇科病房查房都会同病人握手。病人感激童晓文:“童医生,谢谢您救了我。”童晓文则认真地说:“谢谢您给了我一个机会。”这就是童晓文,一个率真得近乎可爱的人。
1992年,已是国内三甲医院主治医师的童晓文放弃安稳的生活,求学于德国和美国这两个代表世界最先进医学水平的国家。在那个中国人受到“轻视”的环境中,他通过自己的努力证明了“他不比任何一个周围的同事差”。1994年,童晓文获德国乌尔姆大学医学博士学位,同年又受聘于美国贝勒医学院助理教授,次年因他在“卵巢癌基因治疗”方面的杰出成就获得了美国总统SGI奖,1998年成为了德国弗赖堡大学妇产科医院首席手术医生、卵巢癌基因治疗组负责人。2003年,童晓文受邀回国工作前,他所在的德国弗赖堡市的一名记者为这位可爱又可敬的中国医生写了专题报道,称颂了他在德国工作期间为当地医学做出的卓越贡献。
“回国有家庭的原因,一方面,父母在、不远行;另一方面,确实想把多年所学回报国家。”童晓文说。2002年,妻子黄冬雅的父亲去世,童晓文携妻带子回国看望岳母,他明显地感受到,老人家的精神状态很不好了。在他们准备告别的时候,岳母拉着女儿的手老泪纵横,几乎不能自已。还有他自己的母亲,也不能接受儿子儿媳长年在国外的现实,每次童晓文打电话回家,母亲在电话另一头没有说上几句话就开始流泪。她们都是上了年纪的老人,物质条件再优越也无法弥补缺乏亲情的遗憾。童晓文对妻子说:“将心比心,咱们老了以后如果也是孤身一人,孩子不在身边,那该有多寂寞啊。”他们商量之后决定回国。
童晓文说,在国内行医的压力确实比在国外大很多,现在不仅是患者,几乎每个人都生存在一个非常焦虑的状态,如何在这种环境下调整好自己,就要让自己每天都处在一种更加宽容的状态下。“就像打扫卫生一样,每天都要将自己的内心打扫一遍,第二天又是一个‘好运动员’。”他笑称。
童晓文说,自己如今是阿姨妈妈最喜欢的大夫,因为他能够帮助她们解决很多难言之隐,而他对自己提出的要求也是要从内到外都变得更加有耐心,从内到外变得更加宽容,能够站在别人的角度上理解事情,将自己更加阳光的一面展现给她们,这样,自己的幸福感也会增加。
少生孩子预防尿失禁?
身体周刊:子宫怎么会脱出来?
童晓文:有个病人袁阿婆年过花甲,身体倒还硬朗,但她的子宫渐渐脱出了阴道口,而且越来越严重,每天要用特制的带子兜住脱出的子宫,可是子宫在带子上摩擦时间久了已经溃烂出血。其实,这是一种中老年妇女常见的疾病,专业术语叫“盆腔器官脱垂”。
像袁阿婆这样六七十岁的老年妇女,年轻时正值国家鼓励生育的年代,往往生养过三四个儿女,盆底的支持组织因为多次分娩而变得松弛,再加上产后没有科学的恢复和锻炼,常常是还在月子里就参加重体力劳动,加重了盆底支持结构的损伤。盆底的支持结构像一根皮筋,反复牵拉损伤后变得越来越长,松松垮垮,最终不能承托盆底的器官(膀胱、子宫和直肠)而导致脱垂。
盆腔器官脱垂患者的症状很多样,最主要就是屏气、走路或下蹲后有肿块从阴道口脱出来,刚开始时像蚕豆大小,平躺后能够自行回复,后来可以逐渐增大到鹅蛋大小,必须用手上托才能回纳到阴道内。其他症状还有腰酸、小腹坠胀等。脱出的组织在衣物上反复摩擦可以引起溃烂出血,甚至感染。如果连带着阴道前方的膀胱一起脱出,则会有排尿困难或尿失禁;如果连带后方的直肠一起脱出,则会造成顽固的便秘。
这种病怎么治疗呢?对轻度子宫脱垂者可以使用盆底肌肉锻炼的方法,患者可用力使肛门肌肉收缩后再放松,每日10-15分钟,每日2-3次。此疗法可以配合服用中药补中益气汤同时进行。保守治疗主要是吃些补中益气的中成药,但单纯吃药效果不佳,不可能将脱垂的组织复位。对于身体条件较差的老年妇女也可以选择使用子宫托,它是一种塑料材质的环形或喇叭状内置物,放在阴道内撑住脱垂的组织,每个患者需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子宫托,子宫托不适合严重脱垂的患者。
要从根本上解决脱垂还是要手术治疗,将脱出的组织重新修复到原来的位置。传统的手术是将阴道内的黏膜、韧带折叠缩短,但是这种手术复发率高达50%,其实道理很简单,松弛拉长的盆底支持结构像一根老化延长的皮筋,折叠后虽然当时能够使皮筋缩短,但剩余的皮筋仍然没有弹力,很容易再拉长。盆底网片重建术是近10年国际流行的一种新术式,它的基本原理是用人工网片代替已经失去作用的盆底筋膜,推广后效果良好,手术复发率低于10%。
特别说明的是,很多人误认为子宫脱垂问题出在子宫,只要将子宫切掉就能立竿见影地解决问题,其实这是最大的一个误区。假如是子宫“太重”导致脱垂,那为什么子宫较大的年轻人不发病,而子宫已经萎缩的老年人却容易发呢?这就好比晾衣服时衣服垂到了地上,不是因为衣服太重,而是因为晾绳太松。不解决晾绳的问题,不管搭的是T恤还是棉被,都会垂到地上。
身体周刊:什么是尿失禁?
童晓文:许多中老年女性都曾经有过尿失禁的尴尬经历,比如和家人朋友相谈正欢,一次大笑,小便就控制不住溢出来。据统计,约有20%~30%的女性正遭受尿失禁困扰。这些患者往往不敢多喝水,不敢跳舞唱歌,不敢咳嗽大笑,不愿去人多的地方,处处留心,时时提防,生怕小便溢出带来难堪。
尿失禁按发病机制可分为压力性尿失禁、急迫性尿失、充溢性尿失禁和真性尿失禁四大类。最常见的就是压力性尿失禁,主要是因为妊娠和分娩造成控制排尿的韧带和筋膜受损,受损的韧带和筋膜随着年龄增大更加薄弱,最终不能有效控制排尿。人的膀胱好比一个水囊,这个水囊通过一根软管(尿道)排水,在软管的中部有一个阀门(韧带),正常情况下,阀门可以保证水囊储存较多的水而不漏出,如果阀门松了,即使只有少量的水也可能漏出来,于是就发生了压力性尿失禁。
有些中老年女性以及年轻白领会在紧张的时候发生尿失禁,比如考试、与领导交谈或者焦急地等待时,有的人甚至严重到每15分钟到30分钟必须上一趟厕所,这是另外一种常见的尿失禁,称为急迫性尿失禁,是患者过度紧张焦虑导致膀胱频繁收缩所致。
充溢性尿失禁是指由于膀胱或者中枢神经受损,患者不能感知膀胱充盈导致“水满而溢”,真性尿失禁指膀胱与尿道间有额外的窦道,尿液由此流出,这两种尿失禁临床上比较少见。
身体周刊:尿失禁如何治疗?
童晓文:尿失禁形成的机制不同,治疗也要因人而异、有的放矢。压力性尿失禁是盆底筋膜松弛所致,症状轻的患者可以通过提肛运动或者服用补中益气中成药改善控尿,对于中重度压力性尿失禁患者,需要手术治疗。
治疗压力性尿失禁的手术已有100多年历史,手术治愈率已达到令人满意的水平。使用合成材料的尿道中段悬吊术问世近20年,是目前公认的治疗压力性尿失禁金标准,其原理相当于给尿道装上一个人造阀门。尿道中段悬吊术创伤小,只需在阴道及大腿内侧作3个1-2厘米小切口;恢复快,一般一周左右就可出院;治愈率达90%以上,全世界现已有100余万人次从中受惠。
急迫性尿失禁发病机制是膀胱频繁地自主收缩,治疗上首先要排除泌尿道的炎症、肿瘤和结石等刺激,然后用药物来降低膀胱敏感性,使其放松。急迫尿失禁患者多伴有焦虑、失眠等问题,常需同时给予抗焦虑及助眠药物。由于药物起效要一定时间,往往连续用药1月才能改善症状,许多患者都半途而废,所以急迫性尿失禁治疗起来不能“急迫”。
充溢性尿失禁和真性尿失禁病因复杂,治疗多需要神经科、泌尿外科及妇产科等多科合作。由于各种类型尿失禁的诊断专业性较强,并且可能存在两种以上类型尿失禁同时存在的情况,治疗上存在一定难度和技术要求,患者最好选择有治疗经验的医院就诊。
身体周刊:尿失禁如何预防?
童晓文:最好的治疗就是预防。多产和难产史是尿失禁的危险因素,减少产次,特别是阴道分娩次数,孕期控制体重,避免胎儿过大造成难产都是预防产后盆底筋膜损伤的有效措施。
肥胖也能增加尿失禁的发生率,所以适当锻炼和控制体重对预防尿失禁也有益处。
此外,中老年女性可以做提肛运动来预防和治疗尿失禁,具体做法是有意识地缓慢收缩和放松肛门以加强盆底肌肉和筋膜强度,每天早晚各200次。国外的研究已证实这种方法能够有效改善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症状。
(杭州小童推荐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