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童氏源流    |    宗支世系    |    宗亲动态    |    童氏视觉    |    童氏名人    |     谱牒史料    |    名胜民俗    |    寻根觅亲    |    宗亲留言    |    联系我们    |    童氏企业
【中华童氏-电子版】【童氏文集】 【宗亲名录】 【网络投稿】【发布供求信息】 【繁體中文】
   从敲糖佬到“福田寺长...
   童氏潮公后裔彭泽老庄...
   童克祖:一个人 一辈...
   四川童长明协助漂泊近...
   荆楚童氏聚罗田
   浙江衢州衢江区廿里镇...
   提干新排长,入伍11...
   宁海县前童历史文化研...
   接力救下19人!龙岩...
   缅怀革命先辈 弘扬红...
   童氏宗亲网聘请第十七...
   谢谢你,童梦奇!
   安徽枞阳县童长荣家风...
   三地宗亲相聚兰溪...
   福建永定童氏祭祖
   长汀县童坊镇童坊村甲...
   2024年正月初九连...
   河姆渡传人童岳年:痴...
   神奇美溪 童氏大美
   童岳年余姚阳明古镇举...
 
童德明的钱币收藏之路
发表时间:2014-05-12 20:01:46     新闻来源:     阅读:1478次

 

      但凡是有历史情节的物件儿,都会多多少少的被国人所喜爱,延伸至情不自禁、收藏成癖,古钱币的收藏自然成了中国传统收藏中经久不衰的一个大项目,钱币文化是中国文化史中光彩夺目的一章。从商代的贝币、战国的刀、布,秦代的方孔圆钱,到清末的机制币,数万种千姿百态的钱币构成了当今钱币收藏中最为庞大的收藏门类。在这庞大的收藏门类中,古代钱币收藏又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童德明先生毫不例外的被卷进了这场持久而有意义的收藏活动中来。与其说是天生的兴趣使然,倒不如说是古钱币的魅力巨大,吸引着童德明先生,给他带来了无穷的快乐和愉悦。
      童德明先生祖籍宁波,1948年出生于上海。22岁时加入了支援大西北的行列,来到西安工作,被分配到单位供应科从事物资供应工作。组织上的安排,对一个年轻的上海人来说,意味着命运从此将被改写,除了工作,其他的未来一无所知。没有了年轻同学和朋友的圈子,面对下货出货、进料取料这些枯燥而重复的工作,怎样能保持心态不被僵化并且能寻找一些乐趣安抚自己,大概成了上世纪70年代初期童德明心里最重要的事情了。1976年前后,供应科下属的废品库回收废铜烂铁原料时,常有一些铜钱掺杂在其中被作为铜料回收。无聊的工作之余,他常能拣拾到一些铜钱闲玩,随着捡到的品种増多,逐渐对古钱币产生了浓厚兴趣。单位的废铜原料中的钱币当然是有限的,品种更是不可能繁多,要满足初级收藏的更高需求,只能把眼光放到更外面一些的地方。当时西安北关的油库街,有个大型的废品回收站,因离单位较近,空闲之余这是他常去转的地方。和工作人员熟悉以后,年轻人们一起抽烟闲聊,都是童德明“请客”,故此也能“交换”到去废品堆里挑选铜钱的机会。在那个金钱、物质都匮乏的时代,童德明用各种办法逐渐走上了古钱币收藏的最初之路,平淡的生活中也增添了活泼的生机。
      原始的积累总是混沌的,或者是一厢情愿的,只能说是用坚持和时间来修炼基本功。然而要使自己上几层楼,提升专业学识,必须要经高人指点。上世纪的70年代末80年代初,西安地处西北,收藏钱币的人群几乎没有,更别说几个爱好钱币收藏的朋友能在一同交流了,钱币之类的书籍资料更是不可能见到。那个时代,有这种兴趣爱好,会被说成不务正业,思想觉悟不上进,童德明就在这样的环境下顶住压力,克服困难,继续收集和学习着钱币收藏。直到1980年以后,有一次回上海,童德明在上海人民广场的花鸟市场里,结识了一些钱币爱好者,如余榴梁、朱卓鹏、陈福根等人,获得了不少信息和知识。后来又认识了钱币收藏大家马定祥先生,这可以说是影响童德明今后收藏道路的一次结识名师。马老先生的指点,使童德明深受启发,明白了钱币不仅要大量收集,更重要的是要学习和研究,了解每个古钱币的历史和时代背景。藏品固然重要,收藏的知识更为重要。历史上真正的大收藏家,都是重德行,广博闻,多学识,集藏品这几个要素成就的。有了马定祥老先生的几次教诲,童德明获益匪浅,收藏的功力也自然加深许多。
     收藏是一门很深奥的学问,收藏也是门艺术,这种艺术的意境是崇高的,这种境界是修养、学识及深邃卓见积蓄之必然,只有不断地探索与发现才能达到最高境界,才能到达艺术海洋的彼岸。曾经有一件小事,见证了童德明先生的钱币收藏道路的曲折和进步。上世纪80年代初期,一次交流中,有外地人拿了几枚战国时期秦国的“半两”钱,童德明先生看后觉得不错,非常喜欢,随即询价,此人并不开价,而是也要欣赏一下童德明先生带来的钱币,看到童德明先生手中一枚北“重和通宝”,当即要用两枚“半两”钱和童德明先生交换。童德明先生觉得“半两”钱名气大,又是战国时期的,质地厚重品相不错,而“重和通宝”是北宋时期的,比战国晚一千多年,而且质地轻小,没名没气的,就交换了钱币。事过两年,童德明先生逐渐关注钱币知识,  购买了不少钱币方面的书籍,在一本日本出版的《北宋符合泉志》上看到,“重和通宝”并不常见,是北宋钱币中的珍贵之品,比先秦的“半两”钱要少见的多,其经济价值不言而喻。童德明先生这才明白了当年那人为何非要和自己交换钱币的缘故,用多年后自己的话说就是“人家当年比我学习的早,资料和信息都比我多,让人家把好钱换走,也算是个交学费、学经验。看淡点,这事不能后悔,咱以后也要多看书……”。后来,童德明先生对购买钱币工具书可真舍得花钱,1982,他的每月基本工资才48元,遇见了丁福保的《古钱大字典》和台湾版徐祖钦编撰的《中国钱币目录》,分别要价50元和40元,面对近两个月的工资的钱币书童德明先生犹豫再三,咬牙狠心买下了这两套书。但就是这样的执着和痴迷, 让他对历代钱币的分类,珍罕性的认知,历史年代的考证等一系列专业知识有了系统,理性的学习,收藏钱币的水平也在不知不觉中飞速提高。
      真实与梦幻更迭,现实与历史纷结。古钱币的状态在历朝历代的推进下显得古老而又充满生机。质朴厚重的东方文明和辉煌灿烂的社会文化、政治、经济活动交相辉映,使得古钱币收藏这项活动富有极具特色的中国魅力。有了浓厚的兴趣,在80年前后,西安市内的废品站、郊县的村镇庙会集日、各处的旧货市场就成了童德明先生寻访古钱币的乐园。一次,童德明先生听说兴平出土了一批钱币,立即骑上自行车赶去购买,经过一天劳顿辛苦,背了一大袋子钱币回来,顾不上休息,连夜进行分类挑选,从中找出了北宋的“崇宁通宝”小平钱和南宋“建炎通宝”的好版别“折三点建”等好钱。“挑钱的感觉真好啊!”这是“玩钱人”在付出辛劳的代价之后得到了心仪之物而由衷的感叹。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成果也是回报于孜孜不倦的人,经过了多年的不懈努力,童德明先生的钱币藏品越来越好,收藏知识也越来越丰富。至今已有历代钱币万余枚种之多,其中不乏珍罕、精美者,在钱币收藏圈内的名声也越来越响。在自己成为钱币收藏家的同时,这些曾经让自己深受喜爱的小小钱币也为童德明先生带来了丰厚的物质回报。国家的文化经济飞速发展,收藏事业也迎来了一个又一个的高峰,2007年央视《鉴宝》栏目“走进陕西”活动中,童德明先生选送一套西汉末年王莽时期的“六泉十布”,被专家组估价80万元人民币,荣获五星级大奖,获得了陕西地区的最高荣誉。近年来的荣誉和光环屡屡围绕着童德明先生,但他还是简朴生活,平平淡淡,对赞扬和崇拜也是一笑而过。现在童德明先生已过花甲之年,但依然意气风发精神十足。他作为钱币收藏专家,经常为喜爱钱币收藏的年轻人热心指点,认真传教,不耐其烦,不拘一格,和老老少少都能做好朋友。作为西安市收藏协会的副会长,已获得协会“终身成就奖”的同时,还在积极参加社会上的各种收藏文化活动,发挥能量,不遗余力;为中国的文化事业的发展继续做出贡献。作为一个对钱币收藏爱好几十年如一日执着的收藏家,童德明先生是在用钱币收藏之路来印证着自己这些年走过的道路,大象无形,平淡归真。

                                                       (杭州小童推荐稿)

 

                                                          

姓 名:
电 话:
标 题:
内 容:
验证码: 点击刷新验证码
相关专题:宗亲动态
·从敲糖佬到“福田寺长”:童永寿的风雨人生与文化守望 (2025-4-22)
·童氏潮公后裔彭泽老庄清明大祭 (2025-4-5)
·童克祖:一个人 一辈子 一所学校 (2025-2-20)
·四川童长明协助漂泊近半世纪男子成功寻亲 (2025-2-20)
·荆楚童氏聚罗田 (2024-12-31)
打印新闻     |      关闭窗口
 

童氏宗亲网 © 版权所有
网站管理 邮箱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