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童和建与刘宇夫妇在养鹅场
出身名校 如今成了“养鹅妹”
长春一对毕业于大连外国语学院的双胞胎姐妹,嫁给一对同在河南某地当兵的定远籍军人兄弟。转业后姐妹两人跟随丈夫先后落户定远。姐姐在城里开了家服装店,妹妹则和丈夫一起回到二龙乡下当上了“放鹅妹”,前景不错的夫妻俩人正计划扩大养殖规模,以自己所掌握的经验带动一方乡民共同走上致富路。
家中四代教书 曾做过一年翻译
在定远县二龙乡,几经打听终于找到了被当地人称为“放鹅妹”的刘宇居所。
路边一座简陋的房屋便是他们现在的住处。屋里除了一些必需的生活用品外,就只有桌上的那台老式彩电勉强能让人感受到点现代的气息。
军人出身的童和建首先介绍了自己的爱妻刘宇。望着眼前这个皮肤黝黑、精瘦,穿着如当地村妇一样的女人,让人很难把她与大连外国语学院、翻译等时尚的字眼联系起来。
面对疑问,健谈的刘宇打开了话匣子:“当初我根本就没看上他,是他借补课机会硬追的我”。刘宇笑着说,自己家在长春,和姐姐是双胞胎,两人都嫁给了当时正在河南服役的童氏兄弟,姐姐刘峰比自己早出生半小时,从上学、结婚直到现在来定远定居,姐妹两人从没分开过。
刘宇说自己家里四代教书,从太爷爷起便是私塾老师,父亲曾在长春四中做校长,至于哥嫂、姨妈等亲戚所从事的职业也大都是老师,所以自小对老师这一行很反感,当初考大学时便和姐姐一道报了大连外国语学院,梦想日后能成为一名翻译。
大学快毕业实习期间,曾在白俄罗斯做过一年的俄语翻译。后来见生意好做,便和姐姐偷偷在长春租了个门面,主要从韩国进货,做起了服装生意。
姐姐的婚姻缘于火车上邂逅
谈到姐姐刘峰的婚姻,刘宇说真是有些戏剧化,一场很有缘分的邂逅让原本不相干的两个人日后竟组成了家庭。
1997年,现在的姐夫还在河南平顶山部队,是名中尉连长。他因去辽宁铁岭接新兵,搭上了那列“幸运火车”。刘峰和父亲刚从北京走亲戚往回赶,当时两人同乘一列火车,同在一节车厢。因考虑父亲住在上铺,上下不方便,刘峰便问了旁边的一位乘客,想跟他调换成下铺,那名乘客不同意,这时在另一个床铺的姐夫听到后主动要求跟自己调换。有了这次好印象,双方在旅途中彼此都有了好感,也亲近了不少,下车时彼此留下了联系电话。
刘峰的恋爱从开始就很顺利。因身为校长的父亲一向对军人都有好感,加之火车让铺一事,更为姐夫加了分。刘宇说,“爸的学生中就有不少是军人。”
分手后两人常在电话中联系,随着时间的推移,两人感情逐渐加深。恋爱中的姐姐已无心打理生意,常乘飞机往返于长春与郑州之间,隔三差五地“飞”去部队看望姐夫,长春服装店的生意则全部交给刘宇经营。一年后经组织批准两人确定了恋爱关系,随后在河南完婚。
婚礼上相识 展开爱情攻势
1999年,刘宇在姐姐的婚礼上第一次与现在的老公童和建相识,“那时对他并没什么太深的印象,感觉就是老实。而我是属于比较新潮、时尚的人,所以也没太留意他。”刘宇说。“年底送新婚的姐姐回部队时,在那待了一段时间”。
童和建和哥哥在同一部队,是名炮兵,当时他想报考军校,可只有初中文化的他学习起来很吃力,便让刘宇帮着给自己补课。渐渐地童和建发现自己喜欢上这个性格开朗、大方极有个性的都市女孩,随后便展开了猛烈的攻势。而刘宇虽然心里没有完全接受,却也不讨厌。为了给童和建补课,她把长春的生意全部交给了店员打理。“补课两个月,我追了有两年”说起当年,童和建脸上带着调侃的笑意:“从平顶山追到长春,最终带回定远安家”。
2000年7月,参加完军校考试后,童和建便找了个借口,送嫂子回去时才第一次来到刘宇家,由于父亲之前对军人特有的好感,加之相貌堂堂,让他很快赢得二老的欢心。“小宇呀,你这么没定性的孩子,就得要嫁个这样老实的人依靠才行。”妈妈私底下劝刘宇。拿到了未来岳父、母的“通行证”,童和建的爱情之路顺畅多了。2002年,童和建终于迎娶了苦追两年的心上人。
踏上艰辛经商路
2003年,童和建和哥哥同年退伍,哥哥随后在当地公安局上班,嫂子生完孩子后,也在县城开了家服装店。自己和爱人则开始走上经商之路。
人生总要面临各种困境和挑战,2004年时,俩人曾养过千余只鸡,因不懂技术,一场鸡瘟死了500只左右,半年时间下来,亏得血本无归,夫妻两人回乡创业起始就遭此重创,太不甘心了,好在俩人没有气馁,相互鼓励:“跌倒了一定要爬起来,大不了从头再来”。
随后童和建又将退伍时积攒下来的4万元作为本钱,做起了送货下乡的生意,在夫妻两人的精心打理下,生意开始收益还不错,随着赊帐的增多,慢慢支撑不住了,于是一年后将生意结束。暂时闲赋的俩人稍做休整后继续寻找商机。
经过调查两人发现,定远县城的冷饮批发市场前景看好,于是看准后投了部分资金进去,兼顾批发的同时,还往县城里各大超市送货,这期间刘宇也没闲着,她夏天帮着做冷饮批发,冬天则做起皮革服装生意。直到2010年,童和建因有关节炎,在冷库时间待久了关节便会疼痛难忍,无奈俩人又商量着转行。
本科生今成“放鹅妹”
善于选择、善于创造机遇,就是人生最大的财富。一天晚上,躺在床上的俩人聊天时,想到了去乡下搞养殖,想法有了,接下来便从网上查资料进行筛选,比较后最终确定养鹅。
只说不做,徒劳无益。成大事者每天都在用自己的行动来落实自己的人生计划。经过两个月的准备,夫妻俩人带着行李来到乡下,在爸妈的极力反对下,2011年春天,建起了两间房后便专心开始养鹅。“刚开始不敢投入太多,目前只养了2000只,鹅的销路很好,养成后一个电话便会有买家上门收购。”童和建说,4月份买的鹅,7月份卖了第一批500只,夫妻俩算了下,仅三个月时间就赚了7000多元。
为了养好鹅,刘宇没事就上网查资料,了解一些鹅的疾病预防知识,还网购了草种子,种了三亩多地的特种草,专供鹅食用。并按网上所说也试着搞起了立体养殖,水面养鹅,水里放养了千尾鱼苗。为符合绿色养殖的要求,鹅都是在坝上散放,晚上就住在水面上搭建的简陋雨棚里,晚上蚊子特别多,需涉水过去,夫妻俩人每天裤脚都是湿的。
“最累的时候曾哭过。”刘宇坦言,前段时间童和建骑车摔伤胳膊,刘宇只得将鹅饲料一包包扛到水塘边,600多斤饲料,每包80斤,这火热的天气里,对于一个没做过重活的瘦小女子来说何其艰难,可路是自己选的,不能遇到困难就退缩,没办法,刘宇只得咬牙撑住,扛完饲料后她坐在田埂上,眼泪忍不住落下来。那段时间每天都是从早晨4点多直忙到晚上10点多,精疲力尽的她才能得以休息。
常会有朋友问她,一个本科生如今成了“养鹅妹”图得是什么?回家乡同学聚会时,有做外贸生意的,如今身价已达千万,问她对自己选择的路后悔不?每当这时,刘宇都会面带微笑毫不犹豫地回答:“从不后悔!虽然经济上你们比我富有,但精神上一定比不上我,大富大贵的日子我能过,贫穷的日子我也能过。只要俩人在一起能过得幸福,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
如果满足于小成功,就会阻碍大成功。如今,在他们夫妻的带动下,周边已经有人开始跟着学起了养鹅,刘宇说下一步,她将扩大规模,建立鹅舍,再把所掌握的经验传给周边的村民,能用一己之长带动家乡人民共同致富,那是自己当下的心愿。
(新闻来源:滁州日报 童化平推荐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