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同学友情
许多和江泽民同志有过交往的人都对他的待友真诚、念旧思故、肝胆相照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对此感触最深的莫过于他的大学同窗了。大学期间,同寝室的童宗海曾为他写下“遇友热心诚恳”的评语。在以后的几十年里,无论身处何地、身居何位,即使在当选为上海市市长,乃至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和中央军委主席之后,江泽民同志始终保持着青年时代的热忱与平和。
走上党和国家最高领导岗位以后,江泽民同志日理万机,为国事操劳,异常繁忙的公务几乎占去了他所有的时间和精力。他不能像普通人那样经常走亲访友,但这丝毫没有减少他对故友同窗的思念和情谊。到各地视察工作时,只要当地有老同学在,他总是尽可能找机会和他们谋面、叙旧;得知老同学来找他,他就尽量挤时间安排见面,开怀畅谈,丝毫没有隔阂,气氛融洽犹似当年;对于老同学碰到的问题,不管是思想上、工作上还是生活上的困难,他都尽己所能地帮助解决。
。。。。。
1990年11月27日,江泽民同志去深圳考察,当得知大学同窗童宗海恰好在深圳工作时,便通过深圳市政府派车把老同学接到迎宾馆,共进午餐,畅叙旧情。童宗海见昔日的室友身体健康,精神矍铄,谈笑举止仍一如在校当年,身居高位却依然平易近人,不由得心潮起伏。午餐采用小盘分餐制,每人一份,他们边吃边谈。当服务员准备将童宗海未及吃完的一点剩菜拿走时,江泽民同志连忙劝阻说吃完再撤掉,免得浪费。身为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却始终保持简朴节俭之风,眼前的情景和社会上某些大吃大喝、铺张浪费的现象是多么鲜明的对比啊!童宗海心中暗暗感慨,不禁对老同学又平添一份敬重。几个小时很快就过去了,两个人都有些恋恋不舍。分手后,童宗海还沉浸在故人重逢的幸福之中,在回去的路上,难忘的往事又涌上心头。
两年前,离休后的童宗海回老家宁波探亲,适逢宁波建设发电厂。想到自己一生漂泊,虽然搞了一辈子机电工作,却不曾为家乡做过贡献,童宗海便有了趁自己身体和精力都还不错,利用毕生所学造福桑梓的想法。于是,他就拿着工作证,到发电厂毛遂自荐,受到厂领导热情欢迎,被留下当了顾问。当时有大量的外文资料急需翻译,该厂从全省抽调了技术人员进行突击,童宗海就负责翻译工作的技术总把关。奋战了100多天后,超常的疲劳造成童宗海左眼视网膜脱落。当时宁波没有医疗条件进行医治,情急之下,童宗海打电话向时任上海市市长的江泽民同志求援。江泽民同志立即回电让他去上海,于是他在宁波发电厂同志陪同下坐轮船前往上海。凌晨时分,轮船抵达十六铺码头,江泽民同志的秘书立即派车将童宗海接到上海大厦附近的旅馆安顿下来。然后,又按照江泽民同志的吩咐,马上安排他住院接受治疗,请了眼科老专家为其动手术,并把他安置在干部病房休养了两个月。这期间,江泽民同志还在百忙之中抽空到医院看望,关切之情溢于言表。为了不再打扰工作繁忙的江泽民同志,出院后童宗海悄悄地离开上海,并书信一封聊表谢意。回家后,他静心疗养了一年,眼疾终于痊愈。这场突如其来的病痛让童宗海又一次感受了老同学的关爱和友情。
2000年6月11日,在中南海,童宗海再次目睹了江泽民同志简朴的生活方式。那次,童宗海夫妇到北京旅游,原本不想打搅重任在肩的老同学。但转念一想,江泽民同志去深圳的时候还专门找过自己,两人同窗多年,又曾同室而居,情同手足,现在来北京旅游连招呼都不打,似乎于情理不合。基于这种想法,他们就给江泽民同志的秘书打电话告知情况,并请他转达对总书记的问候。当时江泽民同志正在两院院士会上做报告,会后一听说此事,便约请童宗海夫妇星期天上午10点到家里做客。那天中午,江泽民夫妇用四菜一汤的家常便饭招待多年不见的老同学,简单又随意,使童宗海夫妇宾至如归,留下了极其难忘的印象。
童宗海生平
童宗海同志1924年5月出生于浙江省宁波市,1947年6月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电机系,1949年5月参加革命工作。他先后在湖北黄石大冶电厂、北京燃料工业部技术研究中心、武汉中南电业工程公司、郑州中南电业工程公司郑州电厂、中南电业工程公司衡阳电厂、长春电建总局第六工程公司第一汽车制造厂电热电站、电力部武汉基建局422工程局、湖南省电业局火电安装公司、湖南省电力局机电安装公司、湖南沅陵凤滩水电工程指挥部和水电部第八工程局工作,1988年4月经组织批准离休。离休后,童宗海同志还时刻关心祖国的建设事业,在1990年至1997年受深圳市能源集团的邀请,赴深圳能源系统工作,为深圳能源电力初期建设及培养年轻技术人员作出了卓有成效的工作。
中国水利水电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享受厅(局)级待遇离休干部、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中国共产党党员童宗海同志因病于2008年9月1日10时30分在中南大学湘雅附二医院逝世,享年85年。9月5日,童宗海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在长沙市明阳山殡仪馆举行。
童宗海同志逝世后,原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发来唁电,唁电由湖南省委办公厅转李开群同志(童宗海同志夫人),唁电内容如下:惊悉宗海病逝,不胜哀悼,逝者已去,夫复何言,望节哀保重。
外国友人眼中的介绍
库恩为《江泽民传》做采访时来到长沙。他介绍说,当时来长沙是为采访江泽民在南京中央大学机械电子系读书时的同学兼好友童宗海。“童宗海是重要的采访对象,他现在在长沙的一个研究所,找到他费了很大的劲。”库恩说,“1943年江泽民先生进南京中央大学学习,童宗海不仅是江的同学、室友,还是江的好朋友。特别有意思的是,江泽民先生大学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还是童宗海帮忙找到的。”
时隔两年(时为2005年)再来长沙,库恩表示,长沙给他的印象不仅是楼更高、路更宽了,当地人民建设家乡的热情也让他关注。库恩透露,自己下一步工作将是向世界介绍科学发展观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起到的巨大作用。
摘自
1.《江泽民和他的母校——上海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编著,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3月出版
2.水电八局网站
3.搜狐首页 > 新闻频道 > newshoo新闻 《我的助手是湖南人》(2005年03月30日18:06)
(童海根推荐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