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品简介:
躲猫猫、俯卧撑、楼脆脆、范跑跑、潜规则……当单个的突发性事件以爆发式状态撞击我们的视觉神经时,很多人都在摸着良心自问,幸福在哪里?道德在哪里?底线又在哪里?
一边自救,一边围观;一边谴责,一边逃避;一边坚守,一边一再突破底线。是道德贬值了,还是我们堕落了?
仁、义、礼、智、信、忠、孝、廉、耻,五千年传统道德文明走到今天,是彻底败落,还是逆流而上?
该书聚焦当今时事热点,全景式对当前社会发生的道德问题作了系统盘点与分析,同时,从历史角度盘点自清代以来中华民族文化遗失清单。通过解读三百年来传统民族文化与西方文明的艰难博弈,深度剖析中国传统价值观的危机始末,辩证分析了中国传统道德传承濒临中断的根本原因。并从原生态民族文化入手,重拾民族文化的精髓,构建中国传统道德价值观体系,指引当代人走出心灵困境。
不能只做围观者!
拿什么拯救我们的道德?该书已经给了我们想要的答案。
2012年5月,该书被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好评,全国已有包括《求是理论网》、《湖南人网》、《光明日报》、《京华时报》在内的近200余家网络和报刊媒体先后作了报道。专家评论说,“其立论之高,近百年罕有!而其分析之详,更具实际操作性”,同时该书已得到国家相关部门重视,目前已有国家高层部门相继团购。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复兴中华文化、拯救中华道德吹响号角!

作者介绍: 童南茜,派名:匡杰;出生于湖南省平江县虹桥镇大兴村(青石),毕业于湘潭大学机械工程系,毕业后落户岳阳,进入企业工作。先后做过工人、技术人员、企业文秘、行政管理等。1998年调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通讯部任原第6906工厂属下太阳能设备公司总经理。2003年企业划归地方不久后停办。2004年转岳阳晚报属下长江信息报从事新闻记者工作,发表过大量深度新闻报道,产生过较大社会影响。作品散见于《潇湘晨报》、《湖南日报》、《岳阳晚报》、《长江信息报》、《洞庭之声》等报刊及各网络媒体。
近两年以其新闻记者的敏锐洞察力和丰富的人生阅历加上深厚的古诗文功底锻炼出的精准的文字表达能力,通过对当前社会道德乱象的深入剖析和对中国传统文化与近代文化史的重新解读,撰就《中国刻不容缓——拯救我们的道德》一书。
部分媒体书评与推介:
·《求是理论网》:《已经刻不容缓,莫待为时已晚》,网址http://www.qstheory.cn/lg/yhsb/201205/t20120525_159845.htm
·《湖南人网》:《推荐一本湖南人写的书》,网址http://www.hunaner.net/thread-389984-1-1.html
·《半壁江中文网》:《撕开民族的道德裂口》(此篇书评被收入百度百科)网址http://news.banbijiang.com/dushu/yuedu/2012/0507/101688.html
·《京华时报》推介该书:http://epaper.jinghua.cn/html/2012-05/25/content_793236.htm
《中华民族报》推介:http://www.mzzjw.cn/zgmzb/html/2012-05/11/content_84469.htm
·《文化中国》推介:http://cul.china.com.cn/book/2012-05/08/content_4991878.htm
·《价值中国推介》:http://www.chinavalue.net/BookSerialise/BookSeriaNo.aspx?BookID=3100
·雅虎推介:http://book.cn.yahoo.com/data/info
作品目录:
《中国刻不容缓——拯救我们的道德》目录
第一章盛世忧思——我们的心灵怎么了/1
第一节引言——盛世忧思录/2
第二节概述——中国传统道德正遭遇前所未有之挑战/5
一、中国人道德走向危机之起源/6
二、冰山正向我们漂来/8
第三节商德底线:食品安全的背后是人性良知/12
一、基本价值观的颠覆/13
二、食品安全背后的道德考量/14
三、“化学制造”关乎民族未来身体素质/21
四、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商业道德的血液/23
第四节医德底线:直面的是人类普世价值观/26
一、医德是中西方共尊的普世价值观/28
二、普世价值观伤不起/30
三、“良心产业”背后的良心考量/34
四、回归传统医德价值观是医改之本/37
第五节师德底线:拷问一个民族的未来/40
一、中华文明5000年生生不息的密码之一/41
二、师道尊严丢不起/43
三、教育圣地面临的价值观挑战/45
四、当代中国教育最缺的是什么/50
第六节我们难以守卫社会生活之底线/54
一、社会生活之道德底线频频被突破/55
二、如何守卫我们的道德底线/58
第七节社会诚信——“假”的概念流行挑战社会生活的基础秩序/60
一、社会公信力面临的严峻挑战/61
二、“假”的概念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流行/64
三、找回我们的传统诚信观已刻不容缓/68
第八节社会信仰——“钱规则”之后我们下一代信什么/70
一、当前最大的潜规则是“钱规则”/70
二、“钱规则”盛行下的“上下交征利”现象/73
三、我们下一代信什么/76
第九节未来一代价值观走向之忧思/78
一、“国学热”背后的危机警示/79
二、“80后”一代:令人忧虑的价值观走向/81
第二章心灵危机——我们濒危的传统价值观/84
第一节濒危价值观之“仁”/85
第二节濒危价值观之“义”/89
第三节濒危价值观之“礼”/94
第四节濒危价值观之“智”/96
第五节濒危价值观之“信”/100
第六节濒危价值观之“忠”/104
第七节濒危价值观之“孝”/112
第八节濒危价值观之“廉”/116
第九节濒危价值观之“耻”/124
第三章文化的衰落与价值观消退——近代中国历史重新解读/132
第一节中华文化的衰落自有清一代始——清代200余年“文化”解读/133
一、为什么要反传统/134
二、明朝时期的“中国文化”实况/135
三、清朝中国200余年的“文化”实况/143
四、中国人真正要反的是一种什么样的“传统”?/149
五、中国人百年反传统的真相解密/150
第二节令人震撼的中华传统文化遗失清单/155
第三节清代200余年“文化变异”是清末“道德失范”的主因/165
一、清末民初的社会道德乱象/166
二、文化不存道德何依/168
第四节私塾终结60年与当前社会道德现状/170
一、清末民初时期传统儒学在社会上尚有余威/170
二、私塾终结60年是当前社会道德乱象本质原因/171
第五节信仰之百年彷徨——赵公元帅终于取代孔圣人/174
一、反传统百年来中国人信仰的百年彷徨/176
二、“赵公元帅”走红的背后正是传统儒学的衰落/179
第六节价值观之百年演变——《进化论》给了我们什么/180
一、《进化论》对中国人的影响/180
二、今天对《进化论》的重新解读/182
第七节政治的背后是官德——贪腐的背后是官员的价值观取向/185
第八节法治的背后是道德——再健全的法制也必须要有道德的人来执行/188 , P>
<, 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LETTER-SPACING: 0.4pt; FONT-SIZE: 10.5pt; mso-spacerun: 'yes'">第九节文化虚无之心灵——也谈中国人的快乐/191
第四章蓦然回首——中国传统美德更适合龙的传人/197
第一节重拾自信——5000年中华传统文化重新解读/198
一、世界文明,唯有我先/199
二、中华文明在今天的六大优势/200
第二节珍惜优势——从“儒家文化圈”现状看儒家文化/205
一、台湾地区民主的背后/205
二、今日“儒家文化圈”之社会文化现状/207
第三节文化传承——中国力量的根基/211
一、今日中国之政治、经济崛起正是源于传统文化力量/212
二、民族的未来不能没有民族文化作凝聚核心/213
第四节曾经的道德自豪——5000年文明史也是一部道德发展史/215
一、从历史分期上看/216
二、从文化传承来看/219
三、从治国安邦来看/221
四、近代中国之传统道德概况/222
第五节中国人的“头顶星空”——中国传统道德价值体系/225
一、传统道德体系曾经就是中国人的“头顶星空”/226
二、中国人还得回归对自己头顶星空的敬畏/229
第六节中国人的做人根本——“仁、义、礼、智、信”一条也不能少/231
第七节平江人的启示——中国有个平江县/236
一、平江人的性格特征与中国传统道德继承/237
二、平江的传统文化习俗与中国传统文化继承/245
第八节世纪反思——论中国平江民间私塾现象/255
一、再说21世纪的平江古私塾/256
二、平江私塾的存在更多地源于当地对传统文化的认同/257
三、平江农民念私塾的原因:学做人/259
四、“平江模式”对今天文化建设及现代教育体制的启发/261
第九节我们需要一场“中华传统文化复兴运动”/263
一、只有一场“中华传统文化复兴运动”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263
二、今日中国开展“中华传统文化复兴运动”已刻不容缓/265
三、今日中国之文化再也经不起折腾/267
四、中华传统文化复兴之根本目的是重拾对传统之自信和敬畏/268
第五章浅谈当代中国之道德体系重建/270
第一节学做事更要学做人——谈传统国学当进入现代教育体制/271
一、传统道德价值体系进入现代学校已迫在眉睫/272
二、愿中华传统美德能再一次闪耀在当代中国社会中/274
第二节传统道德的科学继承——道德建设更是一项文化工程/277
一、对中国传统道德文化的再认识/278
二、传统道德继承首先是道德文化的复兴工程/282
第三节挽救人心必先匡正社会/285
一、法治治标,文化固本/287
二、形成法治建设与道德文化建设的良性互动/288
第四节“舆情法则”——新时代之社会道德新规/291
一、当今时代的“舆情法则”/291
二、信息时代之社会道德新规则/294
第五节小结:当代中国道德体系构建之根基/296
一、也谈民主与法治/297
二、《道德情操论》在当代中国社会道德重建中的盲点/298
三、当代道德体系构建当以继承传统为根基/301
(通联员 童威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