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述人:武平县桃溪中学退休教师 童银昌)
一、鲁溪童氏的概况
桃溪镇鲁溪村童氏开基始祖昌生公,号李孙,于明朝洪武27年(即公元1394年)前往武平鲁溪开基。昌生公生二子:长子(第二代)子兴公,次子:子神公。长子子兴公,迁居中赤,其裔孙再由中赤迁广东、台湾,有的迁江西萍乡、于都、万载和湖南浏阳等地。次子:子神公仍居住鲁溪。清朝“湖广填四川”时,子神公裔孙外迁重庆及四川武胜、资阳,重庆潼南区、大足区等地。经过631年的发展,昌生公裔孙已繁衍人口13000多人(台湾广东还未统计)。鲁溪是个山环水绕、人杰地灵、具有传奇色彩的小山村,古有“上坪出秀女,鲁溪出天子”的传说,古有仙师公爹——童念二郎,军功把总——童仲明,举人——童冠卿,“ 文官下轿,武官下马”的——童星魁,舍命送子读书的----童振庆;现代有福建省人民政府副省长——童万亨等。
二、我重点介绍鲁溪童姓的名人仙师公爹----名叫童念二郎轶事。
童念二郎轶事
一是讲讲“童念二郎”其人
童念二郎,原名童万衮,鲁溪开基始祖昌生公,号李孙,第六代裔孙, 他是鲁溪的传奇色彩的人物。童万衮此人有法术,具有一身深厚的道教功夫,那他为什么去学法呢?据光绪四年(1878年)的《高氏族谱》记载:高仙一郎、童念二郎、马仙三郎原是明朝嘉庆年间的同科进士,后因“道教盛行,外道众多,互为相挟(xie ),民莫不为苦”而前往闾山学法。他结拜大禾镇的大砦村的高仙一郎,小坪坑马仙三郎,三人同去闾山(庐山)学法,在前往闾山(今庐山)学法的路上,得到过“黄悻三仙”的帮助,学成得道之后,自称是“黄悻三仙”的传教弟子。在他“得道”之前,上闾山(江西庐山)学法(道教)时,除学习道教法术外,还潜心研究中医,重视学中草药治病的知识,这就为他日后称呼为仙师公爹埋下了伏笔。为什么几百年来他还受到村民的崇拜和敬仰呢?原来他在闾山(江西庐山)学法回乡后,做了件大善事!当时村里发生了一次人瘟(传染病),幸亏他亲自上山采中草药,包装好后发给乡亲们,每人一份草药,正当全村陷入极度恐慌之际,他义不容辞的站出来,他竟然奇迹般的治好了乡亲们的人瘟传染病,使鲁溪人躲过了一次劫难!从此,鲁溪人就改口叫童念二郎为“仙师公爹”,把他作为鲁溪人的“保护神”。对“仙师公爹”的崇拜,可谓是鲁溪人的“共识”了!人们不禁会问,童念二郎又为什么几百年来香火旺盛呢?主要是他那几百年来展现的灵验之处吧。在他离世后,村人小病到庙里求个签、降杯“神茶”,大病就请“魂神人(问仙婆)问问仙师公爹,点些草药什么的,有的还得“送鬼神”等,甚至有人家的牲畜跑了,人失踪也去问仙师公爹。这里讲一件最为稀奇的怪事是:鲁溪乾上童荣亨妻王细妹病重卧床,经“魂神”(问仙人)要行“送鬼”事宜,那天晚上“送鬼”的刚完事,家里床上的王氏却不见了人影,这可吓坏了家人和邻居们!大家便分头去找,找不到!又请“魂神人(问仙婆)”问仙师公爹王氏现在在哪里,哪个方向?大家按其指定的方位去找,却见王氏蓬头垢面,坐于河沿上,双脚浸在河水里,不醒人事。找到后,大家七手八脚把她弄回家里床上,灌下姜汤,盖上棉被加温等,良久王氏才苏醒过来,问她是怎么回事,她说:“有几个不速之客把我从床上抬起直到河边,要把我拖下河里去,可是有个白须老大抱住我上身不放,水下有几双手抱住我的腿脚用力向水下拖.......后来我就什么都不知道了。”第二天天亮后,人们竟然看到她家门前稻田和田坎下田里的稻子留下了一条笔直的巷道。大家想象一下,一个重病的病人,不可能是他自己所为,且她家前面还有一二丈高的石坎,要越过这个石坎,不死也得伤,可查她身上又没有发现她受伤的痕迹呀!真邪门了!!这件事也就是发生在七十多年前的事了,其儿子童朝留、儿媳何七玉分别于2018、2019年去世,双双享年88岁,他们夫妇在世的时候经常给人们讲起这件事!都说仙师公爹真神呀!因此鲁溪人对仙师公爹的敬仰和崇拜,可谓是鲁溪人的共性了!每当人们家里或出门在外,遇上难事或夜间出行野外,当心里发毛时都会自觉不自觉地念仙师公爹保佑!仙师公爹保佑!由于童念二郎成了鲁溪人心目中的“保护神”,村民们把每年农历的六月初六日定为鲁溪童姓最大的醮事,用来纪念童念二郎的庙会!后来村民给他修建庙宇供奉着“黄悻三仙和童念二郎的神位”至今,就在二十几年前鲁溪村民在鲁溪村的龙狮山建有庙宇---------称“龙狮宫”来纪念仙师公爹童念二郎!
二是童念二郎发明的“舞神轿”(2)
一说到鲁溪的童念二郎,鲁溪人就会想到他的“舞神矫”。“舞神轿”是童念二郎从闾山(今庐山)学法时带回来的,鲁溪村每年都要做几场醮事,期间有一个节目就叫“舞神轿”吧! 想当年没有什么文化娱乐活动,根本谈不上有什么电视、手机之类的,能看上一次“舞神轿”的表演 也是很高兴、很快乐的事情。据前辈讲,那“舞神轿”表演时人山人海,不但招来本村村民观看,而且吸引众多周边村民的围观,这个“舞神轿”是用二根三米六左右的小毛竹串挷小“轿”,并扎牢轿子,毛竹上装有轿环,表演时共三乘,二人扛一座小轿,两个壮汉面对面,一人一头,二只手抓住竹杠,抖动起来,动作灵敏,随着轿环碰击的“咯嚓”节奏声,小轿上下浪动,前后左右推移,壮汉们不时把小轿高举过头顶,扭动身驱,转个360°,使小轿上下翻滚,一个高潮接着一个高潮,精彩壮观!一场下来,壮汉们个个大汗淋漓,笑逐颜开。接着又换上一批壮汉继续着……这是鲁溪传承了几百年的童姓特具一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叫“舞神轿”。
三是童念二郎变“法术”(3)
前面讲到童念二郎到闾山(庐山)学道教,他的道教功夫也很深厚!这边讲讲童念二郎的法术,据传童念二郎会很多“法术”,其中有个“法术”叫作变“粄子”。许多人知道,鲁溪村有个明隆岗,鲁溪村的明隆岗(今武平县桃溪中学)是个放牛的好地方,那里地形宽阔,草木茂盛,鲁溪村每天都有十个八个人在明隆岗放牛,到这里的放牛的人有大人、小孩,有男的也有女的。有一次,童念二郎在明隆岗放牛时,恰逢桃溪坝打醮,其中有个小孩对童念二郎说,“叔公,你不是有法术吗?今天桃溪打醮,能不能露一露法术,搞一点粄子回来给我们小孩吃”?童念二郎爽快地答应了,说:“行”。于是他就叫小孩捉了四只蝗虫,另一个小孩回家拿小蒸笼,童念二郎把篮子做好以后,然后画上字符,他嘴里嘟嘟哝哝地念“字令”,只见那篮子腾空而起,飞向天空,小蒸笼飞到桃溪坝办醮事的地方,在场的人一看就知道童念二郎想吃粄子了,就赶紧叫人把煎粄放到小蒸笼里,过了些时辰估计粄子煎好装好了,童念二郎嘴里又嘟嘟哝哝念着字令,不久天空中只见那四只煌虫把装满粄子的小蒸笼扛回来了,“篮子”一着地,大家一看,装了一篮子香喷喷的煎粄!供给在场的人吃,个个吃得喜笑颜开,大家好不快乐呢!听众们,你看童念二郎神不神?童念二郎还有好多故事呢,比如:童念二郎卖白公鸡的故事,童念二郎捉“鬼”的故事,等等,由于时间关系,这里就不一一说了。
(作者介绍:童银昌,福建龙岩市武平县桃溪镇鲁溪村人,中学高级教师退休,先后在武平县大禾中学、帽村中学和桃溪中学任教,历任班主任,学校团总支书记、学校团委支书记、桃溪中学校办副主任、校办主任,桃溪中学工会主席、工会副主席至退休。曾获龙岩市工会先进个人,多次被评为县、镇、校教书育人先进工作者。)
童杰章荐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