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童氏源流    |    宗支世系    |    宗亲动态    |    童氏视觉    |    童氏名人    |     谱牒史料    |    名胜民俗    |    寻根觅亲    |    宗亲留言    |    联系我们    |    童氏企业
【中华童氏-电子版】【童氏文集】 【宗亲名录】 【网络投稿】【发布供求信息】 【繁體中文】
   “中国民间对日索赔第...
   香港童三军自创灯谜3...
   悼念童恩文先生
   剡溪文化:护龙刻石及...
   从敲糖佬到“福田寺长...
   童氏潮公后裔彭泽老庄...
   童克祖:一个人 一辈...
   四川童长明协助漂泊近...
   荆楚童氏聚罗田
   浙江衢州衢江区廿里镇...
   提干新排长,入伍11...
   宁海县前童历史文化研...
   接力救下19人!龙岩...
   缅怀革命先辈 弘扬红...
   童氏宗亲网聘请第十七...
   谢谢你,童梦奇!
   安徽枞阳县童长荣家风...
   三地宗亲相聚兰溪...
   福建永定童氏祭祖
   长汀县童坊镇童坊村甲...
 
谱牒编修新范式——梅九童氏同地异支合谱启示
发表时间:2025-11-10 12:01:13     新闻来源:     阅读:63次
(若谷不知+腾讯元宝)
 
 
       摘要:在谱牒文化复兴的当代,湖北黄梅与江西九江的梅九童氏五派支,突破“断头谱”与共祖叙事疑云的重重困境,通过自一九四九年始的三次成功合修,开创了“同地异支合修宗谱”的务实新范式。其以双轨制世系管理、字辈系统嫁接与历史信息存真为核心的创新实践,为众多面临寻根瓶颈的宗族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解决方案。

        一、 同地异支,分久求合:合谱的背景与起因。湖北黄梅与江西九江,一衣带水,共拥黄金水道长江。两岸童姓五派支〔旧称五户〕——显派显支、晟派盛支、宣派世支、金派轩支、鸿派鸿支,千百年来毗邻而居,人文习俗相通,彼此往来友好。然而,在元、明、清及民国这一漫长时期,五派支始终各自独立编修家乘,形成了“同地而各谱”的历史格局。
       转机出现在一九四九年。值此时代更迭之际,晟派盛支的童静安(宗谱名贞一,字刚方,号静安)先生,凭借其时任黄梅县长的权势与鄂东名士的声望,首次倡议并主持五派支合修宗谱。其初衷在于联宗收族,整合资源,凝聚力量,兴旺邻里。为给合谱确立名由,谱序中构建了“太乙公为五支共祖”的迁徙叙事:言明末为避战乱,太乙公率五子,从江西临江府童家港迁至鄂赣两地〔其中,显派曾短暂初迁安徽新安(原徽州今黄山)〕。
       然而,经近些年考究辨析,此一叙事疑点颇多:五派祖年龄最大与最小者相差达一百三十八岁,显然并非亲兄弟;谱载的祖籍地临江府童家港,在今江西宜春市樟树市临江镇,亦无从查考。换言之,合谱的象征性理由,在历史真实性上面临严峻挑战。

       二、 务实创新,智慧操作:合谱的要素与破局。面对共祖叙事难以坐实的考据困境,梅九童氏的合谱实践,展现出了惊人的务实智慧与制度创新能力,成功绕过死结,实现了有效联合。
       一是,核心操作:开创双轨制世系管理。 这是梅九范式的精髓所在。合谱并未强行捏合世系,而是设计了精妙的双重结构:
       通派世序(对外统一):以世系完整的显派为基准,统一各派的世序排行,解决了合谱后不同派成员之间日常交往的辈分问题,增强了整体认同。
       本派世序(对内留存):完整保留各派支内部的原始世系架构。此举一石三鸟:尊重了各派历史;为未来一旦寻得确切祖源,可随时“撤出”并回归真实谱系预留了通道;极大降低了合谱的协商门槛。
       二是,关键支撑:实现字辈系统的吻合嫁接。 合谱采纳并扩充了字辈较完善的晟派盛支辈分字,形成了寓意深远的五十字辈分诗:
 
盛世承时济,美士名克成。
元亨利贞吉,道义启贤英。
温良恭俭让,正直益聪明。
华夏逢尧舜,精忠卫国诚。
崇尚勤善志,锐意勇攀登。
       作为未来的辈分字的统一规范。同时,灵活规定各派从某一特定世代衔接。比如,显派显支,从二十一世贞字起,接入统一辈分。此前显、福、承、天、申,均、兴、宣、原、养,鍊、守、应、之、永,隆、盛、大、光、昌等二十个字辈保留。宣派世支,从十六世贞字起,衔接统一辈分字。一世至十五世的世、以、玉、浃、重,可、子、日、燝、如,文、学、士、本、德等辈分字保持。
       这样处置,体现了辈分字规范性与历史包容性的统一。现各派支健在宗亲,祖、叔、侄、孙的字辈与年龄,大体相当。交往中,称呼叫人也很顺畅。
       三是,骨干内容:最大限度保存原各谱资讯。 除双轨世系、统一辈分字外,合谱确立了“只增不减”的核心原则,最大限度保存原各分谱信息。各派支原谱中的历版序言、人物传赞、墓图祠图及人员谱条等,均原封不动地移入新合谱,仅增补后续子孙的新谱条。对于上层祖源记载的异议或少量文字差错,秉持谨慎态度,原处不改,以存其旧;转而在新撰的序文或考释中加以说明和辨析。这种做法,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历史文献的原始面貌,体现了对各自传承的尊重。

       
三、 姓氏文化,谱牒建设:梅九范式破局意义。近二三十年来,姓氏文化方兴未艾,宗亲联谊,学术研究,推动着谱牒建设蓬勃发展。囿于历史、现实,资源、史料,技术、手段,等诸多因素,不少宗支追根溯源,原地踏步,停止不前,寻找久远祖宗,成效甚微。梅九童氏的同地异支合谱探索,给“断头谱”考据无门、记载歧异难辨真伪等瓶颈困惑,似乎开出了一副解救药方。
       姓氏宗谱文化的兴起和传承,是一种渐进、叠加,滚雪球式运作。有正宗谱卷的,后裔们隔个一二十或二三十年续修一次,保留或校正原有的文本,增添新鲜的内容。冇得谱卷的,则会长久空白,要么不了了之,要么日久天长,想编修宗谱,记不起来先人们的资讯,修谱无法着手。同地异支合修宗谱,能适时录存世代人物资料,解除散失、遗忘家族资讯的遗憾。——这恐怕是同地异支合修宗谱的最大优势和好处。
       梳理世系,衔接宗支,寻找祖源,整合谱牒,切忌急于求成,一口吃个胖子。梅九范式之所以具有启示性,在于它提供了一条务实破局之路:当无法共同追溯遥远的过去时,不必困坐愁城,而是先携手厘清现实的状况,记录并保存预备谱牒资讯。同地异支合谱,其操作方案的核心,是将谱牒从一项近乎无解的“考古工程”,转变为一项可操作的现实牒卷项目,聚焦于凝聚当下、存续文化的“共建工程”。
 
     四、 动态联合,探源不止:合谱的后续与进展。成功的联合并未终结各派支对自身祖源的深入探究。相反,合谱提供的稳定框架,反而为微观考据,创造了更宽松的环境。梅九童氏,一九四九年合谱之后,一九九一年、二〇一四年又成功进行了两次续修,证明了该范式的生命力和实效性。
       更重要的是,合谱框架下的寻根研究取得了新进展。例如,九江金派轩支在二〇一四年续谱时,试图对接更宏大的童续公世系,编制了《童续公百世图表》,并将派祖更正为金友公。黄梅的盛支、世支则根据新线索——如九江瑞昌的“童家港”地名、广济(今武穴)梅川的“童十朝公”世系(湖北地区最早的童氏迁祖之一)——提出新的假说,认为其很可能源自“童十朝公”世系,将寻根的目光从九江东部转向西部,展现了开放的研究姿态。
       这一方面说明,异支合谱是一种“动态联盟”,而非历史的终结;另一方面也表明,梅九童氏在处理好“合”与“分”的关系上,为同类型实践探索了路径,充当了先行向导。
 
                                        结   论
      梅九童氏的同地异支合谱实践,其价值不仅在于成功整合了五派支,更在于它开创了一种可复制的谱牒编修新范式。它启示我们,在谱牒文化传承中,相较执着于不可考的血缘绝对真实,基于地缘文化认同的务实联合,尊重历史的制度创新,以及面向未来的动态管理,是更具生命力与操作性的路径。这为众多面临类似寻根困境的宗族组织,点亮了一盏可供参考的照路明灯。
 
姓 名:
电 话:
标 题:
内 容:
验证码: 点击刷新验证码
相关专题:谱牒史料
·新发现古人赞颂义乌童必大、童子明诗二首 (2025-9-27)
·永登故事:我的祖父是县增广生 (2025-8-16)
·前植铁基 后洒碧血--用国家档案演绎童镇陞关天培前赴后继担任广东水師提督的故事 (2025-7-1)
· 童振藻藏云南珍稀地方文献汇编(全四十六册) (2025-6-12)
·传承童氏红色基因 赓续童家红色血脉 (2025-6-2)
打印新闻     |      关闭窗口
 

童氏宗亲网 © 版权所有
网站管理 邮箱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