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我专程拜访了几位为我们车厩童氏祖先守坟庄的金氏后裔:金均明、金月明和金英土三兄弟。
金月明是守墓人后代,他今年76岁,出生在车厩岙照山童氏庄园,是位村医。据他讲述:他祖先一直为车厩童氏守护在照山的墓园。该童氏墓庄坐落在车厩东侧黄夹岙以北的照山小岙里,墓庄坐东北朝西南,庄园和坟墓为整体的四合园。
据金月明回忆,他出生在童氏庄园,从他记事起就听他爷爷讲:“车厩童氏先祖生有四个儿子。该坟墓的主人为童氏祖先的第四个儿子,为车厩童氏小四房第一代祖先的坟墓。金氏世代在此守墓。”
据现年81岁的金均明和金月明共同回忆:童氏祖先墓前没有墓碑,墓后的照壁上有一块横匾,但因儿时不识字,所以不清楚记载了什么内容。墓前的庄屋为三间二楼,楼屋中间的后面设有神龛,神龛供奉车厩童氏小四房祖先神位。楼屋前面二则有两排厢房,中间为天井,天井的围墙中开有大门,门上方建有门头山顶。庄园门前有一块平地,农忙时用来晒谷。庄园门前有一棵一抱多大的梅树,还有几棵高大的柿子树和白杨梅树。因为梅树属缓生树种,这棵树有一抱多大了,足见这棵梅树龄有几百年历史,也就是说这个童氏庄园建成已有几百年历史了。这同车厩童氏迁居于南宋的历史是相符的。
金月明听他爷爷讲:“该庄园的平房在清朝太平天国起义时被途经车厩的义军烧毁过一次,所以庄园的厢房后来只重建了一侧,另一侧厢房是守坟人搭建的简易房”。
另据金月明爷爷讲:“童氏小四房有一位学木匠的后生,为了寻求生活大约清朝初期带了老婆去舟山海岛谋生,其后裔孙子每逢春节会摇着海船来庄园拜祀祖先”;
也据金月明父亲讲:“童氏小四房后裔有很多子孙是在上海等城市开银楼的,所以很有钱,对守墓人也很客气。解放前夕,有一次金月明的舅舅想托童氏主人找工作,因金月明舅舅不识字,所以童氏主人只好把金月明舅舅安排到武汉生产暧水瓶盖头的工厂去工作。”
解放后因组建合作社需要,金家几位后裔先后从照山庄园搬迁到车厩孙巷和新桥头一带居住,庄园的房子也被金氏家族拆迁至新桥头用作建房材料;如今的车厩照山童氏庄园已被毛竹林覆盖,童氏古墓也被盗墓人挖得千疮百孔,庄园的围墙不复存在,庄屋只剩留二个平台,庄园前的千年梅树等古树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未被生产队伐去盖仓库了。
让人欣慰的是,照山脚下的小溪因防洪需要被拓宽为东山河了,从前小溪的小桥也改造成长近三十米长、宽四米左右的廊桥,该廊桥被命名为外婆桥,廊桥上修建围栏和供人休息的石凳,廊桥的楹联上刻有我们小时候夏天乘凉时常背讼的民谣:摇啊摇,摇到外婆桥......
(童国桢 2025.7.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