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童氏源流    |    宗支世系    |    宗亲动态    |    童氏视觉    |    童氏名人    |     谱牒史料    |    名胜民俗    |    寻根觅亲    |    宗亲留言    |    联系我们    |    童氏企业
【中华童氏-电子版】【童氏文集】 【宗亲名录】 【网络投稿】【发布供求信息】 【繁體中文】
   三地宗亲相聚兰溪...
   福建永定童氏祭祖
   长汀县童坊镇童坊村甲...
   2024年正月初九连...
   河姆渡传人童岳年:痴...
   神奇美溪 童氏大美
   童岳年余姚阳明古镇举...
   第二届宁波新家谱编修...
   义乌童大宗祠冬至祭祖...
   福建漳州华安童氏慎德...
   童小华教授当选中国工...
   宁波童氏宗亲磐安拜访...
   印尼童氏回广东大埔石...
   象山童氏宗亲参访宁海...
   前童古镇: 一朝闺门...
   永康教师童勇志出任亚...
   雁门风华•...
   浙江三宗亲参访福建永...
   杭州亚运会丨童心夺得...
   “大家好,我是童姓家...
 
人文冠豸,价值连城----雁门书院
发表时间:2016-2-25 20:07:58     新闻来源:     阅读:2161次
                                                
 
 
【通联员福建 童化平图文】
 
                           
        客家连城城东冠豸山:国家AAAA级风景区、福建十佳风景区、『阳刚天下第一,阴柔举世无双』素有『北夷南冠』之称。冠豸山位于福建省连城县,以其主峰形似古代獬豸冠而得名,寓含刚正廉明之意。山体于县戚之东1.5公里处,平地兀立,不连岗自高;不托势自远,景区方圆123平方公里,核心景区46平方公里,由獬豸冠、石门湖、天寨、九龙湖、云霄岩五个游览区组成,集山、水、岩、洞、泉、寺、园诸神秀于一身,雄奇、清丽、幽深。冠豸山以其天生丽质于1986年荣膺“福建十佳风景区”,1994年,国务院公布其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2000年被授予“全国首批AAAA级旅游区”,2008年被列入“中国丹霞地貌世界自然遗产提名地”,2009年被评为“国家地质公园”。
        冠豸山名的由来,地理上,闽西连城得天独厚,成为闽江、汀江、九龙江三条流域的源头。所谓“价值连城”的稀世之宝,便是那周边平坦坦处突兀而起的冠豸山,以其形似古代獬豸冠而得名。相距县城仅 1.5公里,早在宋代,便人有人称赞冠豸山“平地兀立,不连岗自高,不托势自远”,集山、水、岩、洞、泉、寺、园诸神秀于一身,雄奇、清丽、幽深,“上游第一观”果然名下无虚。冠豸山原称“东田石”,因为从远处远望去但见山峦叠嶂,如万朵莲花亭亭秀峙,又名“莲花山”。獬豸,是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神兽,似羊而独角,传说“能辨曲直,见人争斗,即以角触不直者。”法官据此可断是非,后人因而把法官的帽子称为“冠豸”,以示公正不阿、除邪扶正之意。而冠豸山滴珠岩山形酷似古代法官的帽子獬豸冠,雄峙山顶,状似朝天冠,两侧山势低垂,恰似冠旁帽翅,因而山名“冠豸”,不但寓意深远,也赋予了这座山历史传承的文化色彩。
       历代文人墨客足迹、摩崖石刻、碧水丹山、…让人流连忘返!林则徐《江左风流》纪晓岚《追步东山》林则徐《江左风流》纪晓岚《追步东山》彭祖寿八百化石竹安寨寿星岩,人与人有缘分,山与人亦有缘分。文人与山水天生有一种亲缘性。中国的名山大川,无不留下文人墨客的屐痕与诗文。文人天性喜欢游山玩水,寄情山水。晋人王羲之所作《兰亭集序》云“放浪形骸之外”指的就是文人墨客聚会游乐吟诗作赋之雅兴。宋人欧阳修所作《醉翁亭记》云:“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文人的山水情怀,流诸笔端,便成了山水诗文,千古绝句。一座山的诗文多了,这座山的文化积淀也就厚了。一座山的文化积淀厚了,这座山的人文景观也就多了。从“江山也要伟人扶”,到“江山也要文人捧”,清代的袁枚与现代的郁达夫所云也同是一个道理。在这方面,庐山竖起了一块耀眼的丰碑,溶进了历代多少文人雅士的灵魂。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苏东坡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诗人毛泽东也当仁不让,留下了“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田”的千古绝唱……当然,冠豸山没有庐山的名气大。然而,冠豸山的文人情结,或者说是“文化情结”,放在当今的中国来看,也是富有特色的。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冠豸山高不过百米:“平地兀立,不连岗自高,不托势自远”,因其形似古代法官头戴的獬豸冠而得名。早在宋代,就有高人在此结庐隐居,诵经讲学,到明清为甚,设有东山草堂、雁门书院、修竹书院、樵唱书房、凝碧山房、六逸草庐、清云寺。成为冠豸山一道书香四溢的风景。数百年琅琅书声,传至今日,仍然不绝于耳。
       书院的兴起,历代俊彦的游览,愈加沉积了冠豸山的文化内涵。目前能看到的一批珍贵的历代摩崖石刻和题匾、以及一篇篇题咏冠豸山水的文章诗赋,是冠豸山历史文化传承的见证,现在山上留下了四十余处摩崖石刻中,有南宋大儒、福建四大理学家之一罗从彦手书的“壁立千仞”、明代名儒黄公甫所题“冠豸”、原福建省委书记项南所题的“万峰朝斗”、现代著名书法家罗丹的“人长寿”、赵朴初的“造化钟神秀”等书法珍品。
 
                   

     《雁门书院》 据《连城县志》和《童氏族谱》记载,冠豸山五贤书院内有“止窝”及“洗心亭”,为童能元所建书斋,民国初期遭毁,仅存遗址。关于“止窝”,清乾隆年间翰林,曾在“五贤书院”掌教的李修卿所作的《止窝记》有精彩的描写:“止窝者,冠豸山五贤书院二十景之一也。窝以止名,为谁所止乎?前邑侯秦公(士望)游山时往来憩息,与院中督理童君(能元)谈诗讲学所也。公于院右依岩而屋,题曰:止窝。匾其室曰:功裨学圃。盖为董事童君设也。……己巳(1749)冬,慎庵徐公(尚忠)继秦公(士望)宰连邑。公为江右名士,雅意作人,甫下车,即以振兴文学为首务。庚午(1750)春,以礼延余掌教豸山,余愧不任,然与公夙契,闻命欣然,盖不欲违公雅意,抑幸得酬梦想夙愿焉。及至,拜礼先贤,历览佳胜,慨然叹名山之不虚传也。尝从课诸生余暇赴止窝,与童君元定啜茗清谈。童君任劳辑事,用力尤多,而性静虚好学,故常止于其所,因笑谓之曰:是窝也,殆君之安乐窝乎?今不独为君之止,而余亦得所止矣。虽然,抑有道焉。止之为义大哉:山止于地,水止于渊,身止于安,心止于静,思止于位。止也者,连山之旨也。故大学首重乎知止。而缉熙敬止,为盛德之极致,引而伸之,默而会之,博稽会理,存养心性,以安为止,则虚室生白,吉祥止止,无往不得其所止者,岂拘拘一窝之止耶?将与君观其象于窝之中,广其意于窝之外也。君其以为然乎?否乎?愿以质之徐公,且远寓书以质秦公,又不知以余言为何如也。是为记。”文中将止窝之义发挥得淋漓尽致,与友侃得妙趣横生,止窝旧貌亦可见一斑。   基于连城各姓在豸山名胜古迹相继修复一新,童氏族人也在原有洗心亭遗址兴建了"雁门书院””。书院从1984年秋开始,由修建"雁门书院”理事会负责筹资、绘图、备料,19866月完成奠基砌墙,1988年冬落成。历经4年余时间,投资6万余元。书院长计16米、宽13米。建筑风格古拙。 由老革命童小鹏题写"雁门书院”匾额。 名誉理事长童庆鸣为书院落成曾赋诗一首寄意:
                 "雁门书院踞山头,俯瞰全城眼底收。
                  背负双峰千仞嶂,面临九曲一川流。
                  飞檐斗拱叹观止,彩栋雕梁莫匹俦。
                  寄语旅游风雅士,诗情画意此中求。”
        院内正堂奉祀孔子像,有不少楹联可供游人鉴赏。 如今, "雁门书院”已经成为冠豸山一道亮丽的风景."连城文化的摇篮". 
                      
                  
 
       民族英雄林则徐于东山草堂题有一匾“江左风流”——该匾已被列入国家珍贵名匾。大学者纪晓岚也与冠豸山结有文字缘,题有“追步东山”翰墨。有了文人墨客,山水就有了诗情画意,就有了文化情怀,就有了人文景观。自古以来,冠豸山与文人就特别有缘分。冠豸山的文化氛围,渊远流长。自改革开放后的八十年代以来,连城县致力宣传冠豸山。《冠豸神韵》、《死命令》等电视片的播出,使冠豸山几乎家喻户晓。近年来,著名书法家赵朴初、启功、罗丹等人在冠豸山上留下了翰墨。歌坛、影坛大腕彭丽媛、刘晓庆、唐国强在冠豸山下留下了歌声。冰心、陆文夫、航鹰、汪兆骞等为冠豸山留下了题词、诗文。冠豸有缘,喜交天下名士;文人有幸,一睹冠豸风采。于是山以文名,文以山传。山与人,人与山,相融相亲,构成了冠豸山奇特的现代“人文景观”。作为一个山区小县,连城近年来出版文学专著之多、发表作品之丰、作者队伍之众、外地作家来往之频繁,堪称罕见。此外,连城县还创办了《冠豸山下》、《客家文学》,成立了“冠豸山文学院”。鉴于这些文学成果、文学活动和文学载体,文学圈子内把它称之为“连城现象”。前人种树,后人乘凉。文学不可能急功近利,但文学的影响光照千秋,文学的无形资产不可估量!唐人张继的一首《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为今天的旅游城市苏州带来了多少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毛宁的一首《涛声依旧》唱红大江南北,苏州的游客随之剧增一半。不管连城能否成为“中国文学强县”,也不管“连城现象”在“文学边缘化”日益明显的今天是否有其现实意义,然而,冠豸山已经诞生了不朽的辞章,不朽的辞章又引来了四海游客。只要冠豸山不灭,文人的辞章就不朽!
       钟灵毓秀的冠豸山,因了这样浓厚的文化积淀,更是弥足珍贵,既抒发游山豪情,又弘扬了闽西崇文尚学之风。至今连城文风鼎盛,作家之多列于全国县级前茅,有“文学强县”之称,大山里走出了我国文坛教父,文艺学泰斗童庆炳教授,众多知名学者如:莫言、余华、刘震云、毕淑敏、于丹、迟子建、严歌苓等著名作家也曾经是他的学生。中国作协、福建作协还在冠豸山脚下建起了文学创作基地。
       而冠豸山鬼斧神工的自然地理文化,赋予了冠豸山蕴含文化意味的灵气。
 
 
姓 名:
标 题:
内 容:
验证码: 点击刷新验证码
相关专题:名胜民俗
·美丽田园 魅力阿底 (2024-1-29)
·廖氏童妈之墓典祭 (2023-12-14)
·武功将军 ——童家大院 (2023-12-10)
·童仲玉,前童人的财神爷 (2023-11-9)
·无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童氏宗祠 (2023-6-26)
打印新闻     |      关闭窗口
 

童氏宗亲网 © 版权所有
网站管理 邮箱管理